語文教育觀新建構

語文教育觀新建構

本書是“當代語文教育與課程改革理論前沿叢書”系列之一的“語文教育觀新建構”專冊,具體包括了:語文教學的認識論與存在論、新語文教育的背景與它的新質、新語文教育與復歸傳統、表現本位的理性崛起、教育功能和目標等方面的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語文教育觀新建構
  • 作者:曹明海
  • ISBN:9787209042505
  • 頁數:414
  • 出版社:山東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4-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字數:500000
  • 紙張:膠版紙
作者簡介,目錄,

作者簡介

曹明海,山東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多年來主要研究語文課程與教師發展理論、語文教育文化學與語文教育文化過程理論,以及語文教學解釋學、語文閱讀本體論、語文閱讀接受論,、語文閱讀體驗論、語文閱讀活動論和文學解讀學理論。現已出版學術專著《文學解讀學導論》(人民文學出版社)、《語文教育文化學》(山東教育出版社)、《語文教育智慧論》《語文閱讀活動論》(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等8部;主編學術叢書《新世紀語文教師發展叢書》、《當代語文教育與課程改革理論前沿叢書》等3套;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課程.教材.教法》等發表論文60餘篇;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教育部“全國中國小教師教育教材”立項課題以及山東省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改革課題等多項課題。曾獲全國教育圖書獎、山東省社會科學成果獎等10多項獎。

目錄

序言
引言:理論前沿的考察、警醒與沉思
第一篇“大語文”觀與“小語文”觀
一、“大語文”與“小語文”
二、口頭生活語言與書面傳媒語言
三、把兒童世界還給兒童
第二篇 語文教學的認識論與存在論
一、語文教學改革的哲學思考
(一)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描述
(二)語文教學改革需要什麼哲學根基
(三)需要認識論,但更需要存在論
二、語文教學與人的建設
第三篇 重建與反思:新語文教育論
一、新語文教育論綱
(一)新語文教育的背景與它的新質
(二)價值論:由強塞“公話”到張揚“私語”
(三)本體論:由“套用”為本到“精神”為本
(四)操作論:由“舉一反三”到“舉三反一”
(五)原理論:著意精神,著力語言,得益能力
二、新語文教育的六大理念
(一)真實自由,回歸語文教育“人文”之本
(二)舉三反一,回歸語文教育“積累”之本
(三)美讀吟誦,回歸語文教育“誦讀”之本
(四)重文寫白,回歸語文教育“文化”之本
(五)文字素養,回歸語文教育“文字”之本
(六)化意為字,回歸語文教育“生活”之本
三、新語文教育與復歸傳統
(一)新語文教育的提出
(二)新語文教育復歸五四新文化精神傳統
(三)新語文教育復歸千年語文教育傳統
(四)新語文教育復歸傳統語文教育“三原則”
(五)新語文教育的“文就是道”
(六)“人文”、“人文精神”真義不是“思想教育”
四、新語文教育:反對“偽聖化”
(一)第一種表現:禁絕個人語言、個性語言、多元解讀
(二)第二種表現:定製統一的公共話語套子讓師生共同使用
(三)第三種表現:有一個“聖化”、“升華”情結
五、限制科學主義 弘揚人文精神
第四篇 語文教育:走向表現與存在
一、語文的革命:言語生命論轉向
二、範式的詮釋:生活、閱讀本位
三、現代語文教育範式批判
四、表現本位的理性崛起
(一)寫作的功用大於閱讀的功用(或者說寫作包含了閱讀)
(二)寫作活動兼容了閱讀活動
(三)寫作能力的要求高於閱讀能力的要求
(四)閱讀有益於寫作,寫作更能促進閱讀
(五)寫作本位比閱讀本位更能達成教學結構和功能的和諧統一
五、語文之醇境:引領言語人生
六、語文之化境:詩意地安居
七、語文之使命:生命的表現與存在
八、生命之維:言語生命動力學語文學綱要
(一)教育觀念
(二)教育功能和目標
(三)教學原則
(四)課程架構
(五)教材體例(不包括初級階段的識字教材)
(六)教學方法
(七)測評方法
第五篇 語文教育:一個文化的過程
一、語文教育文化過程的本質
(一)語文教育文化過程的內涵
(二)語文教育文化過程的本質
二、語文教育文化過程的特徵
(一)形象體驗性:情感與生命的投注
(二)內隱變通性:主體與對象的溝通
(三)精神生成性:心靈與品性的陶)台
(四)整合統一性:工具與人文的化合
三、語文教育文化過程的功能
(一)喚醒功能:喚起文化意識的覺醒
(二)認知功能:促進認知結構的發展
(三)陶)台功能:淨化心靈情感價值觀
(四)創造功能:激發文化的創造行為
四、語文教育文化過程的開拓
(一)轉變學習態度和語文思維模式
(二)發掘課內外教材文本文化資源
(三)誘發學生文化審美欲望與需求
五、語文教育文化過程的設計
(一)樹立語文教育文化過程觀
(二)注重課程設計的文化滲透
(三)把握教學過程的文化構成
(四)加強教學策略的文化體現
第六篇 語文課程的喚醒教育觀理論
一、喚醒教育的內涵與價值探尋
(一)教育的喚醒本質
(二)喚醒教育的內涵
(三)喚醒教育的價值探尋
二、從哲學、教育學、心理學角度透視喚醒教育
(一)後現代主義視域內的喚醒理念
(二)建構主義視域內的喚醒理念
(三)多元智慧型理論視域內的喚醒理念
(四)激活理論視域內的喚醒理念
三、語文教育史中的喚醒教育理念掃描
(一)教育本質論:依循人之本性,啟發自覺之心
(二)教育目的論:注重人文化成,構建完美人格
(三)教學內容論:實行學科綜合,喚醒全人發展
(四)教學方法論:強調以學為主,追求理想境界
四、語文新課程中的喚醒教育理念闡釋
(一)喚醒樹人意識,構建全人發展的新課程價值觀
(二)喚醒文化意識,構建科學與人文整合的新課程文化觀
(三)喚醒生命意識,構建回歸生活的新課程生態觀
(四)喚醒課堂情緒,構建自主建構的新課程學習觀
五、閱讀教學中的喚醒教育
(一)閱讀教學作為解讀活動
(二)閱讀教學流程中喚醒教育的實施
六、寫作教學中的喚醒教育
(一)喚醒興趣,使寫作成為學生的內在需要
(二)喚醒經驗,與學生的生命成長建立聯繫
(三)喚醒思想,寫作是內化與外化的統一
(四)喚醒想像,給學生一方自由的天空
七、語文知識教學中的喚醒教育
(一)語文陳述性知識教學中的喚醒教育
(二)語文程式性知識教學中的喚醒教育
八、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中的喚醒教育
(一)自主探究,喚醒創新精神
(二)交往合作,喚醒參與意識
(三)回歸生活,喚醒活動體驗
(四)學習統整,喚醒整體發展
九、語文教學評價中的喚醒教育
(一)作文評價中喚醒教育的實施
(二)考試評價中喚醒教育的實施
第七篇 語文課程的文化建構觀原理
一、課程範式轉換及其文化影響
(一)從“學問‘中心”到“學生中心”
(二)從“課程開發”到“課程理解”
(三)從“現代”到“後現代”
二、語文課程的文化透視
(一)課程作為文化:一個動態過程觀
(二)課程作為工具:課程文化的封閉
(三)課程文化建構:本體文化的回歸
三、語文課程的文化建構屬性
(一)整合性:促進生命個體的總體生成
(二)體驗性:生命意義的超越與升華
(三)理解性:文化建構中的視野融合
四、語文課程的文化傳統與選擇
(一)文化傳統:語文課程文化建構之根
(二)語文課程:文化傳統的整合與創新
五、語文課程的文化建構使命
(一)語文課程的生命形態:一種價值取向觀
(二)語文課程的過程模式:一種文化過程觀
(三)語文課程的超越品質:一種文化反思觀
第八篇 語文教學的人本教育觀追求
一、完整性建構:語文教學的永恆主題
(一)我國“成人”、“樂學”的古代教學理想
(二)西方“個性”、“完美”的歷代教育追求
二、人的發展:語文教學的基本出發點
(一)人本教育觀的基本價值取向
(二)人本教育思想對語文教學的影響
(三)人本化語文教學的選擇與追求
三、個性的關懷:語文教學人本化智慧
(一)個性心理的生成與建構過程
(二)個性心理建構的取向追求
(三)創造:個性人格的展現與表達
第九篇 劉國正:整化語文工具觀
一、整化語文工具觀的建構
(一)整化語文工具觀的實質
(二)整化語文工具觀的特徵
二、語文生活觀思想的發展
(一)對語文教學與生活關係的歷史性檢討與追問
(二)對語文與生活關係本體論認識與理解
(三)語文生活觀付諸實踐的原則與途徑
三、語文教材觀的創新性智慧
(一)語文教材的科學化建構:序化組合、功能整合與動態建構
(二)語文教材的最最佳化追求:信息與智慧型結構的最佳化
四、閱讀教學觀的多維化構想
(一)閱讀本體的總體呈現:功能、能力
(二)閱讀教學的實踐策略:歷練、驅力
(三)閱讀教學必須雙翼並舉:課內、課外
五、寫作教學觀的創新與發展
六、文學教育觀的求實情結
(一)文學教育本質觀:求實性情結與發展性定位
(二)文學教育功能觀:多維化整合與完整性建構
(三)文學教育策略觀:“確有助益”與最最佳化實施
第十篇 於漪:人的完整性建構觀
一、於漪語文教育性質觀
(一)對語言特性的闡釋
(二)對語文人文性的認識
(三)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二、於漪語文教育目的觀
(一)“人的建構”的目的觀
(二)“人的建構”目的觀的發展
三、於漪語文教師素質觀
(一)教師的人文情懷
(二)教師的業務素質
(三)教師的創造品格
四、於漪語文情感教育觀
(一)教育事業是愛的事業
(二)薰陶感染塑心靈
(三)興趣激發求知慾
五、於漪語文教育觀的啟示
(一)語文教學必須弘揚人文精神
(二)語文教學必須實施素質教育
(三)語文教學應注重知情結合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