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書鐵券

誓書鐵券

誓書鐵券,始於漢代,是天子頒發給功臣、重臣的一種帶有獎賞和盟約性質的憑證,類似於現代普遍流行的勳章獎章,只不過其形制稍有不同,內涵較為寬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誓書鐵券
  • 拼音:shì shū tiě quàn 
  • 注音:ㄕㄧˋ ㄕㄨ ㄊㄧㄝ ˇ ㄑㄨㄢˋ
  • 又稱丹書鐵券 
讀音,解釋,簡介,發展,唐末賜錢鏐鐵券,宋代對柴氏的保護,明朝的金書鐵券,

讀音

shì shū tiě quàn ㄕㄧˋ ㄕㄨ ㄊㄧㄝ ˇ ㄑㄨㄢˋ

解釋

即誓券。又稱丹書鐵券
《水滸傳》第九回:“堂懸勑額金牌,家有誓書鐵券。”
《水滸傳》第五十二回:“我自有誓書鐵券護身。”

簡介

“鐵券”,外形如筒瓦狀的鐵製品,民間俗稱“免死牌”。其製法為熔鐵鑄瓦,狀如蒸籠,斷而為二,形如板瓦,是封建帝王頒發給功臣、重臣的一種帶有獎賞和盟約性質的憑證。受券人與朝廷各執一半。“鐵券”上的信詞最初時用丹砂填字,合稱“丹書鐵契”;梁時用銀字填字,即“銀券”;隋時用金填字,亦稱“金券”、“金書”,所以後世稱“鐵券”為“金書鐵券”,又因“鐵券”可以世代相傳,又稱“鐵券”為“世券”。從其源流、功能、性質等進行考查,鐵券是勳章的雛形。
我國古代“丹書鐵券”制度始於漢代。據史料載,漢高祖劉邦奪取政權後,為鞏固統治籠絡功臣,頒給元勛“丹書鐵券”作為褒獎。劉邦建立漢王朝後,“命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定章程,叔孫通帛禮儀;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於宗廟”。其中的“符”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契”,即皇帝與功臣、重臣之間信守的憑證。“丹書、鐵契、金匱、石室”,即以鐵為契,以丹書之,以金為匱,以石為室,將皇帝與功臣、重臣的信誓用丹砂寫在“鐵券”上,裝進金匱藏於用石建成的宗廟內,以示鄭重和保證“鐵券”安全。當時,“鐵券”還無免罪和免死等許諾,僅作為一種加官進爵、封侯納妾的憑證。獲賜鐵券的功臣及其子孫常因細故獲罪,直至被處死。
南北朝至隋唐時期,北魏孝文帝頒發給皇室宗室、親近大臣的“鐵券”是作為護身防家之用。南朝的宋、齊、梁、陳四代,頒發“鐵券”已較為普遍。隋唐以後,頒發“鐵券”已成常制,凡開國元勛、中興功臣以及少數民族首領皆賜予“鐵券”,也給寵宦、宦官頒發“鐵券”。到宋、元、明時期,“鐵券”頒賜逐漸趨於完備。

發展

唐末賜錢鏐鐵券

錢鏐,唐末臨安人,剛出生時,因為相貌異常醜陋,父母就想把他丟到井裡淹死。婆婆心中不忍,就把他救了下來,因此,人們平日都叫他“婆留”。直至發跡後才改名與“留”同音的“鏐”,叫作錢鏐,錢鏐年輕時以販私鹽為生,後來吃糧當兵,由於打仗十分勇敢,逐漸做了將領,並且越做越大。先後敗王郢,破黃巢,平劉漢宏,擒董昌,戰功赫赫。唐昭宗乾寧四年(897)封他為鎮海、鎮東兩節度使,並賜以鐵券。券上刻唐昭宗的詔書,詔書全文共333字,全部用黃金鑲嵌。詔文主要褒獎錢鏐削平那個自稱羅平國王的威勝軍節度使董昌,稱讚他“披攘凶渠,盪定江表。忠以衛社稷,惠以福生靈。……志獎王室,績冠侯藩。”
詔文;咨爾鎮海鎮東等軍節度浙江東西等道觀察處置營田招討等使、兼兩浙鹽鐵制置發運等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兼中書令、使持節潤、越等州諸軍事、兼潤越等州刺使、上柱國彭城郡王食邑五千戶,食實封一百戶錢鏐,朕聞:銘鄧陟之勛,言垂漢典,載孔悝之德,事美魯經,則知褒德策勛,古今一致。頃者,董昌僭偽,為昏鏡水,狂謀惡貫,渫染齊人。而爾披攘凶渠,盪定江表。忠以慰社稷,惠以福生靈。其機也氛祲清,其化也疲羸泰。拯甌越於塗炭之上,師無私焉;保餘杭於金湯之間,政有經矣。志獎王室,績冠侯藩,溢於旂常,流在丹素。雖鐘繇刊五熟之釜,竇憲勒燕然之山,未足顧功,抑有異數。是用錫其金版,申以誓詞:長河有似帶之期,泰華有如拳之日;惟我念功之旨,永將延祚子孫,使卿永襲寵榮,克保富貴。卿恕九死,子孫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責。承我信誓,往惟欽哉。宜付史館,頒示天下。

宋代對柴氏的保護

趙匡胤在陳橋驛起兵後,讓後周小皇帝柴宗訓當了鄭王,小皇帝後來被遷往房州。趙匡胤頒發的第一道聖旨就是優待恭帝母子,賜柴氏鐵券文書,保證柴宗訓及其子孫永享富貴,即使犯罪也不得加刑。這一招深得人心,宋朝很快鞏固了政權。趙匡胤沒有食言,柴宗訓母子搬到南郊天清寺後,受到優厚的待遇。田園風光,母教子讀,自得其樂。
趙匡胤給柴家發了“丹書鐵券”,憑此券柴家子孫犯罪永遠免死。《水滸傳》里小旋風柴進就是因為有丹書鐵券,所以才那么吃香,活得很滋潤。

明朝的金書鐵券

明代金書鐵券分為七等,其中公爵分為二等,侯爵分為三等,伯爵分為二等。各等鐵券大小不一,最大的公爵一等鐵券高一尺,寬一尺六寸五分。其他各等鐵券大體是每等在高和寬兩方面都遞減五分。最小的伯爵二等鐵券高七寸,寬一尺二寸五分。所有的鐵券都是一式兩件,一件授予獲賜者,另一件藏於內府。在需要查驗時,只要將它們放在一起,便可真偽立辨。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獲封公爵的有李善長、徐達、李文忠等6人,獲封侯爵的有28人,他們均被賜予金書鐵券。此後,朱元璋還陸續向新建立勳業或晉升了爵位的功臣頒賜鐵券。明成祖朱棣即位時,幫助他奪取皇位的“靖難”功臣邱福等26人也都被賜予鐵券。在明代中後期,仍不時有功臣及功臣後裔獲賜鐵券。直到明代末年,剛即位的崇禎皇帝出自麻痹奸宦魏忠賢的謀略,還給其侄子魏良卿等頒賜鐵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