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奧爾茲

詹姆斯·奧爾茲

詹姆斯·奧爾茲 [James Olds 1922.05.30-1976.08.21],美國心理學家。出生於美國芝加哥。

奧爾茲最為著名的研究乃是他關於大腦“獎勵中樞”的發現。過去一直認為,只有像視覺、聽覺和語言這類功能才定位於腦內特定的部位,而像快樂和痛苦這類情感則各自以腦的整體活動為特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詹姆斯·奧爾茲
  • 外文名:James Olds
  • 出生日期:1922.05.30
  • 逝世日期:1976.08.21
  • 職業:美國心理學家
人物生平,主要研究,研究成果,成就榮譽,

人物生平

他在紐約市奈亞區(Nyack)和華盛頓長大。父親是經濟學家,曾被羅斯福任命為聯邦電力委員會主席。他曾在國際新聞社任記者 1 年,然後在伊朗首都德黑蘭的波斯灣指揮部和埃及首都開羅服兵役 3 年。回到美國後,1947 年獲阿默斯特大學文學學士學位,後入哈佛大學攻讀研究生,1951 年獲碩士學位,1952 年獲心理學哲學博士學位。期間在 1946 年與就讀於史密斯學院的瑪麗安(Marianne N. Egier)結婚,他們有一子一女,女兒後來成為精神病學家,兒子成為神經科學家。1952-1953 年間,他是哈佛大學社會關係實驗室的講師和研究助理,1953-1955 年在加拿大麥基爾大學攻讀博士後研究生。在麥基爾大學期間,他認識了米爾納(Peter Milner,Brenda Milner 的丈夫)並在測定大腦快感中樞位置的研究中與其進行合作,同時也深受 D.赫布《組織行為》一書的影響。1955-1957 年,他作為精神生物學家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解剖系任研究助理。1957 年任密西根大學心理學助理教授,1959 年晉升教授,1969 年離開該校去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擔任行為生物學直至去世。

主要研究

在奧爾茲之前,赫斯(W. R. Hess)已經成功地將極為細小的針狀電極埋藏於實驗動物腦內,並通過這些電極施以電脈衝一影響腦深處的活動。1954 年,奧爾茲和米爾納在赫布的實驗室研究腦部電刺激對於學習的影響。他們把電極埋入網狀組織(reticular formation)中,想要知道刺激該處是否會引發任何厭惡的感覺,阻撓學習的進行。結果發現有一隻白鼠行為很奇怪,每當這隻白鼠走進一個大迷宮的特別角落時,他就按一個電鈕按通電源,讓事先植入它腦中某處的一個電極刺激它,似乎非常喜好刺激所引起的效果。事後發現這隻老鼠的電極埋錯位置,刺激到中隔(septum)。在白鼠籠中設一槓桿或一踏板,白鼠只是偶爾地推動槓桿或踏踏板。通常,每小時只有幾次這樣做。但是,如果白鼠每推動槓桿或踏踏板一次,即有食物作報酬,白鼠推槓桿或踏踏板的次數便會大增。他們推論中隔的電刺激會產生快樂的感覺。
右圖為奧爾茲的實驗裝置
詹姆斯·奧爾茲

研究成果

於是他們在斯金納箱內利用工具學習驗證此一想法:先教導飢餓的白鼠學會按槓桿獲得食物或飲水,然後再將反應轉移到按槓桿獲得電流。結果發現白鼠對於顱內自我刺激法(ICSS,即植入一根與槓桿相連的細電線至白鼠的大腦內,鼠壓一下槓桿即可獲得一次電流刺激)樂此不疲。當老鼠學會按壓槓桿從而得到電刺激以後,它就不斷地去按壓槓桿以得到刺激。當電極安在背部下丘腦時,老鼠按壓槓桿的頻率高達每小時 5000 次,它們可連續按壓 15 至 20 小時,直到精疲力盡,進入睡眠為止。於是他們指出在下丘腦、邊緣系統及其臨近部位存在著“獎勵”和“懲罰”中樞,當刺激這些部位時就會產生愉快的或不愉快的情緒。這些部位被標示為獎勵或快樂中樞。具有這樣效果的部位在下丘腦,邊緣系統和丘腦許多部分都存在,其中以下丘腦最為明顯。如果在下丘腦以外的腦部埋下電極,則沒有出現上述情形,或者快樂效果不明顯。由此推斷,老鼠的下丘腦中存在一個快樂中樞(pleasure center)[1]。對另外一些部位,白鼠會按壓槓桿去截斷電刺激。這些部位就被標示為懲罰或痛苦中樞。他們認為快樂中樞就是動機的器官,然而,他們的主張成了不斷被爭論的課題,從而迫使雙方作出某讓步。他們在題為《電刺激老鼠的中隔區和其他部位所產生的陽性強化》這篇論文中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

成就榮譽

1956 年,奧爾茲獲美國科學促進會紐科姆·克利夫蘭獎,1958 年獲美國精神醫學學會霍夫海默獎,1962 年美國實驗心理學會華倫獎章,1967 年獲美國心理學會傑出科學家獎。1967 年,奧爾茲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71 年任美國心理學會第 6 分會主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