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勵吾

詹勵吾

詹勵吾 。自號半痴居士、新六一居士。壯年時從商於江蘇、江西、湖南、湖北諸省。抗日戰爭起,內遷四川、甘肅、雲南,並西入緬甸。日本敗降後,返居上海。後移家香港,旋徙居美洲,仍以經商為業。五十三歲時,移居加拿大。詹勵吾自幼好吟陶淵明詩,及長,於陶淵明李白、杜甫、蘇東坡、陸放翁諸家詩,尤為愛讀。於從商餘暇,亦時有吟詠。其所作詩,常發表於國內各佛教刊物,故頗以詩名飲譽佛教界。詹勵吾為虛雲老和尚之私淑弟子,嘗在江西雲居山為雲老創建留雲禪院,又在台灣捐獻其私人資產,創設佛教文化基金會,以獎勵大專學佛青年。並與周宣德居士共同創辦慧炬佛教雜誌。此外,又獻出其在加拿大之私有地,籌建北美世界佛學研究中心。於佛教文化事業之推動頗為熱心。著有半痴詩禪集行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詹勵吾
  • 外文名:Zhan Liwu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出生地:安徽婺源
  • 出生日期:1904
  • 逝世日期:1982
商旅生涯,佛法因緣,捐地弘法,安然西逝,

商旅生涯

詹勵吾居士是最早移民加拿大、而在當地從事佛教活動的一位大居士。曾發願捐出私有的農莊給世界佛教徒友誼會,希望辦一處“世界佛教研究中心”;他在台灣設定“詹煜齋居士佛教文化獎學基金會”,捐贈土地供慧炬雜誌社建社址,並在江西雲居山為虛雲老和尚建“留雲禪院”。 詹勵吾,號半痴,又號詩禪,晚年在加拿大多倫多市郊區築龍山精舍,自稱龍山居士。他是安徽省婺源縣人,一九〇四年(清光緒三十年)出生。
詹勵吾居士詹勵吾居士
詹氏是婺源大族,歷代在慶源村聚族而居。他的祖父詠之公是一位文士,不治生產,終身貧困。父親蘊齋公改營商業,家境日裕,蘊齋公為人公正幹練,在樂平縣經營棉布莊,為同業推為商會副會長。
詹勵吾幼年延師就學,飽讀儒書。性嗜作詩,終日吟喔,蘊齋公告誡他說:“你的祖父為文士,不治生產,終身貧困。你先要考慮到家庭生計,然後再談風雅。”而他嗜詩如故,終生不改。詹勵吾兄弟三人,仲弟從吾,季弟新吾,詹勵吾居長。他二十一歲那年,蘊齋公逝世,家庭擔子落在他的肩膀上,他不得不放棄學業,繼承父親留下的事業繼續經營。那些年,他曾擔任樂平縣布業公會坐辦,還一度擔任詹氏族立國小校長。一九三一年,皖南地方不靖,他的表兄汪惠成在上海經商,勸他到上海另謀發展,他乃隨著表兄到上海,開創他的事業前途。
詹勵吾抵上海時,正當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人占領中國東北三省,國人抵制日貨的風潮瀰漫全國。上海的日商千代洋行,是上海照相材料業的巨擘,店主因被迫停業歸國,詹勵吾和族叔福熙公合資買下千代行,改名華昌行。經營兩年,獲利數萬金,這時詹勵吾和他族叔在經營方略上有了歧見,族叔主張集中財力在上海經營,詹勵吾主張向外埠發展。後來由表兄居中協調,二人各行其是。上海行由他族叔經營,詹勵吾則退出到外埠發展。於是詹勵吾在汪惠成的鼓勵與支持下,到漢口獨資開設華昌照相材料行,由於他經營手段靈活,數年間獲利頗豐,並在長沙、南昌、南京等地各開設分行。
到了一九三七年,中日八年戰爭爆發,未几上海、南京相繼棄守,武漢撤退,在這一連串重大變動中,詹勵吾眼光獨到,先一步結束了南京、漢口的華昌行,遷移至重慶成都,最後在昆明設華昌總行。八年中日戰爭,昆明是對外交通門戶,國外物資均經滇緬公路運抵國內,所以華昌行的貨源不斷,供應國內市場需要。
一九四五年,戰爭結束,詹勵吾將總行遷到上海,並把經營範圍擴充到五金百貨,數年之間,業務鼎盛。但內戰烽火已逼近江南,詹勵吾鑒於“燕巢危幕”的古訓,他又提前一步把事業重心遷移台灣,在台北鬧區買下樓房店面,開設南開行。繼而在香港與友人合組中國瓷業公司,經營出口貿易。一九五〇年,詹勵吾押運了一批瓷器,到加拿大多倫多市,參加國際貿易展覽會,因愛加拿大山水秀麗,就留在多倫多定居,同時主持瓷器分公司業務。

佛法因緣

詹勵吾出身於佛教家庭,他的伯父煜齋公(一八五八~一八九八年),自幼信佛,深諳內典。弱冠之年,曾離家出走,到天台山出家為僧。後為家人尋獲,他亦自感家貧親老,責任未了,不得已還俗從商,並培育他的弟弟(詹勵吾的父親蘊齋公)成人自立。而煜齋公本身,則嚴持淨戒,終身不娶,持齋茹素,禮佛不輟。病歿之前,遺囑以僧衣入殮。詹勵吾受家庭影響,亦自幼信佛頗篤。他在南京開設華昌行時,曾皈依於玄武湖蓮花精舍王家齊上師。時常齋僧布施,救災恤貧,這是親職教育使然。 詹勵吾僑居加拿大時,當地沒有佛教人士,沒有寺院社團,華僑也為數不多,他有心做點佛教事業,苦於無從著手,於是以財力資助台灣佛教事業。一九六〇年,台北周宣德、傅益永等諸居士,推動大專院校成立佛學社團,設定獎學金,鼓勵智識青年學佛。詹勵吾在加拿大聞知此事,每月捐助新台幣四千元,以支持此舉。
周宣德居士於推動大專院校成立佛學社團及設定佛學論文獎學金之後,創辦《慧炬雜誌》,作為學佛青年論文發表園地,最初幾年,詹勵吾支持雜誌社大部分的費用。繼之他把台北重慶南路的一幢樓房店面賣掉,得款六十萬元,成立了“詹煜齋居士佛教文化獎學基金會”,以紀念他曾經出家又還俗的伯父煜齋公。
繼基金會成立之後,詹勵吾在台北建國南路一六八巷購得住宅一幢,提供為大專院校佛學社團聯誼中心。後來,這一所房屋也捐給了財團法人慧炬雜誌社。

捐地弘法

一九六三年,台灣的李炳南朱斐、於凌波諸居士,在台中創辦“佛教菩提醫院”。詹勵吾捐款獨建菩提醫院“聖蓮室”。 一九六五年五月,詹勵吾自多倫多陪同演培、宗達二法師游尼加拉大瀑布。送走二師後,駕車返回多倫多途中,無意中發現龍山地區有一農場出售,占地七十六英畝,其中有丘陵、平原、疏樹密林、小溪流水,且有一幢九個房間的樓房,風景之美,有如世外桃源。他一見之下,十分喜愛,當下即斥資買下來。經過一番整理,遷入居住,將農場易名曰“龍山精舍”。在這座精舍中,他接待過許多高僧大德、名人學者。在佛門人士心自中,龍山精舍成為多倫多市外一處風景勝地。
詹勵吾的龍山精舍,位於多倫多與尼加拉大瀑布中途,距大瀑布二十餘哩,交通頗為便利,他希望在該處建一“北美世界佛學研究中心”,願意捐出二十英畝土地作為建築地址,並配合以適當的建築費。西元一九六六年,世界佛教徒友誼會第八屆代表大會在泰國曼谷舉行。友誼會的會長是泰國的蓬荻司蔻公主,曾致柬勵吾,邀請他為貴賓,出席大會。勵吾因事不克成行,草擬了一分“籌建北美世界佛學研究中心建議書”,及具體計畫書、建築圖案等,托請周宣德居士,在大會中提出。大會通過組織特別委員會處理。翌年(一九六七年),加拿大建國百年紀念,泰皇蒞加致賀,六月二十一日,勵吾晉見泰皇於加京泰國大使館,面呈佛學中心的計畫書,及陳述他的構想,泰皇允予支持。
一九六七年十一月十三日,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會長蓬荻司蔻公主,偕同該會秘書長等一行三人,專程自泰國抵達加拿大訪問詹氏,商討建筑北美佛學研究中心事宜。勵吾與多市佛教界人士多人到機場歡迎,接公主一行蒞臨龍山精舍,察看勵吾捐獻的土地。公主見該地的山川形勢,雄偉秀麗兼而有之,極表滿意。唯後來以籌款困難及人事變遷等因素,並沒有實現,是一件十分可惜的事情。佛學研究中心沒有實現,詹勵吾復計畫捐出全部農場,成立“龍山佛禪基金會”,他擬定計畫書,聯絡同道推動進行。

安然西逝

詹勵吾是虛雲老和尚的私淑弟子,一九五六年初,致書老和尚遙請皈依。他的夫人汪慎基居士也同時皈依老和尚。以後二人書信往還,詩文相和,前後四年,到老和尚圓寂為止。在他的《詹勵吾詩禪集》中,附印有老和尚寫給他的十六封信,最後一封寫於一九五九年八月二十六日。四十餘日後的十月十三日,老和尚示寂。 虛雲老和尚一生建大剎殿宇塔院不斷,而海會塔是最後的因緣。《虛雲和尚年譜》中,載有詹勵吾所撰的《海會塔碑記》,文長不具錄,此碑記曾由老和尚勒石於塔下。
一九七三年五月,詹勵吾突以心臟病發作,住入北約醫院,歷時匝月,屢瀕於危,幸獲痊癒。住院病危時,胸背劇痛,不堪言狀,而神智清明,唯以“龍山佛禪基金會”尚未成立為念,他病中寫出捐獻土地房屋的遺囑,並請律師辦妥手續,經他在病榻上籤字。他以心愿已了,竟自喜極流淚。事後自述:“爾時胸中突現一片光明,便覺了無留礙。”幸而吉人天相,未幾病癒,回到龍山精舍靜養。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詹勵吾又以心臟病復發,病逝於多倫多寓所,享年七十九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