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劇舞台形象

評劇舞台形象

這幅戲曲人物作品儘管用的是極具透明性的國畫顏色,但畫面仍能帶給觀者濃郁的色彩感受,這是由於色與墨恰到好處的明度對比,使人物具有舞台演出時特有的光彩照人效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評劇舞台形象
  • 作者:葉淺予
  • 創作時間:1979年
  • 類型:國畫
作品欣賞,畫家簡介,

作品欣賞

評劇舞台形象
40年前葉淺予成名之初,即開始以清圓細勁的游鯤線描,平染少痕,以營造清新灑麗的風格;到了晚年,進而極具表現力使用淺墨色,將早年的清新風格更往前推進了一步,也使畫中人物形象與表現技法更加絲絲入扣。在這幅作品中,墨韻的濃淡乾濕、線條的頓挫緩疾,色彩的染套沒骨都神來自然。
人物臉部雖然還是使用傳統人物畫中染三白的立意,但葉淺予卻十分放鬆,沒有照本宣科地去三分九染。人物手持的扇面、衣裙花紋以及頭飾、手帕、繡鞋等,有的以大面積的天藍、石青作底,有的運用沒骨法,有的則粉色並用,形成大師精到手筆所特有的冷暖濃烈對比。人物造型上,這幅作品也絕不局限於一板一眼的視覺再現,而是著意於優雅的形體語言與靈動雙眸,讓人回味無窮。葉淺予的造型造詣源於長期的藝術實踐,他曾專為梅蘭芳、程硯秋、馬連良周信芳等京劇大師畫過像,自然也在此過程中了解了舞台表演的特徵。30年代他和梁白波在北平長安戲院畫過楊小樓和郝壽臣,民國二十七年在哈爾濱戲院畫過荀慧生。除此之外,現代戲中的李少春、袁世海、裘盛戎、劉長瑜、關素霜乃至地方戲中的各種人物,都是葉淺予的描畫對象。

畫家簡介

葉淺予,男,1907年生。浙江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少時自學繪畫,1926年至上海從事時裝設計、舞台美術,1929年開始創作漫畫。1936年組織舉辦第1次全國漫畫展,次年組織成立中華全國漫畫界救亡會,積極投身抗日戰爭。1939年赴香港,次年回重慶。19421943年訪問印度,歸來後舉辦旅印畫展。抗日戰爭勝利後曾赴美舉辦畫展,1947年到北平藝術專科學校任教。1954年任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主任、教授。1981年任中國畫研究院副院長,曾當選中國美術家協會歷屆副主席、中國文聯委員、全國政協委員。1982年於中國美術館舉辦個展。出版有《葉淺予作品選集》、《葉淺予畫舞》等。著有《畫余記畫》、《十年惡夢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