訾辱

訾辱

訾辱,複姓。漢 王符 《潛夫論·志氏姓》中記載:“訾辱氏,趙嬴姓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訾辱
  • 拼音:zī rǔ
  • 注音:ㄗㄧ ㄖㄨˇ
  • 釋義:複姓
基本信息,釋義,其他相關,

基本信息

拼音:zī rǔ
注音:ㄗㄧ ㄖㄨˇ
: 訾 zī 錢財:訾算。估量,限度:“訾粟而稅”。希求:“不訾重器”。古同“咨”,嗟嘆聲。 : 辱 rǔ 羞恥:羞辱。恥辱。使受到羞恥:辱罵。侮辱。折辱。謙辭,表示承蒙:辱承。辱賜。

釋義

複姓。
漢 王符 《潛夫論·志氏姓》中記載:“訾辱氏,趙嬴姓也。” 訾辱氏與恭叔氏、邯鄲氏、嬰齊氏、樓季氏一樣,都是為周穆王姬滿駕御馬車的造父之趙氏支裔,是趙武靈王的後裔子孫。

其他相關

趙武靈王,名趙雍,公元前325~前299年在位,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趙國君主。 在周顯王姬扁四十四年(趙武靈王元年,公元前325年)剛即位的時候,趙武靈王就能在精明賢良的大夫肥義幫助下,鎮定地逼退了五國之兵。趙武靈王從趙國遊牧文化重於農耕文化的實際出發,通過以胡服騎射為代表的一系列措施,對趙國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領域進行了一次大改革,使趙國消除了分裂的內在隱患,在人力、物力上得以最佳化配置。 趙武靈王在位期間消滅了長期為趙國心腹大患的白狄中山國,消除了趙國分裂的外在威脅,使趙國從外型到精神真正統一起來。趙武靈王趕走了林胡,吞併了樓煩,奪得他們的大片好牧場,成為北方草原的霸主。趙武靈王還親自扶立了秦昭襄王嬴稷與燕昭王姬職兩位國王,在國際政治中是舉足輕重的一代霸主。趙武靈王建立了高度中央集權體制,牢固地保衛了王權。雖然趙武靈王在處理繼承人的問題上出現了問題,自己最後也死於非命,但這場政變恰恰是由於趙王何牢固地掌握著經趙武靈王改造加強的王權,才沒有演變成全國性的大叛亂,趙國才沒有因此而實力大損。 經過趙武靈王對趙國國家結構的整體改造,對趙國國家性質的重新塑造,趙國一躍成為當時的超級強國,與秦國共同成為戰國後期爭霸戰的主角。 周郝王姬延十六年(趙武靈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99年),趙武靈王傳國於王子趙何,即趙惠文王。他任命肥義為國相,兼任趙惠文王的太傅。趙武靈王則自號主父,專心趙國的軍事建設和對外戰爭,國內政治、經濟事務則全部交由趙何負責。趙惠文王即位後,國內的政治中心就逐漸地由趙武靈王轉向了趙惠文王,大臣們也都聚攏在趙惠文王身邊。 周郝王十九年(趙惠文王三年,公元前296年),趙武靈王率軍大舉進攻中山國,中山國國王投降,中山國滅。趙武靈王將中山國國王遷往膚施(今陝西榆林)。部眾脫離殆盡的樓煩王不甘從此失去權勢,於是,與相距不遠的膚施中山王聯絡。不久,中山國國王與樓煩王謀反,結果被趙武靈王攻殺。 在占領中山國後,趙武靈王便整理代郡和邯鄲之間的道路。不久,趙國境內的道路就通暢無阻了,各地的交流方便多了,境內的各民族間的交流也更多了。 趙武靈王的第一位夫人是韓王的女兒,為趙武靈王生了公子章。公子章本來是太子。後來,韓夫人去世,趙武靈王在得到美女吳娃後,就把吳娃立為自己新的夫人。吳娃生的兒子就是趙惠文王。吳娃在短暫的一生里為趙武靈王帶來了無限的快樂,但從來沒有求過趙武靈王一件事,這讓趙武靈王對吳娃感到很愧疚。吳娃最愛趙王何,死前求趙武靈王立趙何為太子。於是,趙武靈王廢掉公子章,而立公子何為太子。公子何雖然年幼,但卻聰明機巧,深有其母之智,趙武靈王也很愛他。 在當初立趙何為趙惠文王,自己退位的時候,趙武靈王是希望自己的兒子與自己分別負責國內的政治和軍事,自己可以全心專注於趙國激烈的對外軍事鬥爭。趙武靈王的本意是在趙國構建二元政治,自己和兒子都是國中的君主,只是自己不再使用國王的稱號,而是使用有著太上皇意思的主父稱號。趙武靈王讓趙惠文王提前即位的另一個考慮是,自己經常親自帶兵打仗,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遭到不測,到時候,趙國必定會大亂。先前幾代國君都是在政變中或者在反政變中即位的殘酷事例,讓趙武靈王非常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就能把政權平穩的交給自己的接班人,而且還要送上一程。但是趙武靈王的這番構想卻嚴重違背了政權構建的基本規律,最終造成了趙國的內亂。 在大夫肥義的教導扶助下,天賦聰敏的趙惠文王很快就進入了王的角色。經過三年的聽政,趙惠文王已經很懂得治國的道理了。但是,相貌秉性更像自己的公子章在朝見弟弟趙惠文王時的萎靡頹廢讓趙武靈王十分痛心。公子章本來也是一個極其出色的太子,只是由於自己對吳娃的愛而廢掉了公子章。與吳娃的美貌聰穎一樣,韓夫人的賢惠持重也曾經深為趙武靈王所著迷。如今,趙武靈王最心愛的兩個女人都去世了,不能與自己分享至高榮譽了。對於自己最喜愛的兩個兒子,趙武靈王希望他們都能分享自己創造的無上偉業,尤其是公子章。公子章在無辜被廢后,毫無怨言,一如既往地孝敬自己。在想起賢惠的韓夫人的時候,趙武靈王就會更加的愧疚。他想找一個填補自己愧疚之情的辦法。 公子章比趙惠文王年長十歲,性格強悍,體魄健壯,大有趙武靈王之型,本來最為趙武靈王喜愛。趙武靈王二十一年攻伐中山時,不到十五歲的公子章就被委以統率中軍的重任,在趙武靈王的親自指揮下,取得了攻打中山的大勝利。此後,公子章多次隨從趙武靈王出征,屢立戰功,為國人所稱頌。 趙武靈王封公子章為安陽君,派田不禮相公子章。田不禮相公子章,時常表示對公子章的遭遇很同情。田不禮本是齊國的失勢貴族,一直希望能夠東山再起。在被趙武靈王任命為廢太子章的相後,田不禮認為機會來了。田不禮對趙武靈王的廢長立幼的做法很憤慨,經常以立長乃天經地義、人間正道的說辭影響公子章。公子章被廢后,對王位本已經心如死灰,但田不禮不斷煽風點火,公子章又聯想到趙武靈王對自己及母親是如此的絕情,那點死灰竟又復燃了。 趙武靈王經常與公子章居住在一起,衣食住行均命人準備兩份,公子章的儀仗用度與趙王何的幾乎一樣。趙武靈王對公子章的厚愛,趙王何雖有隱憂,但卻不便明言。肥義也覺此事不妥,但他了解趙武靈王的心情,心想,公子章被無辜廢掉太子位,失去為王的機會,趙武靈王對公子章的厚待也算是他的彌補之意吧,便也不深計較。朝中的許多大臣們見公子章又受到了趙武靈王的厚愛,以為趙武靈王又有什麼新的打算,便暗中與公子章來往。公子章對權力本不陌生,見朝中大臣又都向自己示好,胸中的理想和抱負止不住地向外涌。公子章要奪回本應屬於自己的王位。 周郝王二十年(趙惠文王四年,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打算把代郡分給公子章,讓公子章也稱王。這個想法的背後是趙武靈王要收回趙惠文王的實權,重新親掌朝政。趙武靈王畢竟正值四十六歲的壯年,在攻滅中山、趕走林胡、消滅樓煩後,趙武靈王又有了新的理想。此時的趙國由於沒有參與中原國家的混戰,實力最強,而齊、秦、韓、魏、楚由於連年的混戰,此時已不是趙國的對手。趙武靈王在成為北方草原的霸主後,還要做中原的霸主。為了實現他心裡的這個偉大理想,他的第一步是奪回王位,重做趙王。在自己主動放棄王位,禪讓趙何以後,趙武靈王就逐漸失去了往日的中心地位,而趙惠文王在肥義的輔佐下,名正言順地取代趙武靈王成為趙國的一號人物。趙武靈王最初的二元政治的構想失敗了。儘管趙惠文王是趙武靈王親自立為王的,但權力與名位遠去的痛苦讓趙武靈王十分失落,一生追求榮譽的趙武靈王有些不甘寂寞了。潛意識中重新扶植公子章的根源越來越明晰,說到底,就是要奪回自己曾經放手的權力。 趙武靈王把要立公子章為代王的想法同肥義說了,肥義不同意。起初,肥義以為立公子章為代王是趙武靈王的過分溺愛。但慢慢地肥義明白了趙武靈王的真實用意。肥義是個忠厚能幹的胡人後裔,他的想法是,自己是國家的相,那么就要為國家負責,自己是趙惠文王的老師,那就要對趙惠文王負責。在過去的四年里,肥義精心輔佐趙惠文王,使趙惠文王已經很得王的精髓。肥義為趙惠文王建立了一個可靠的勢力範圍,趙惠文王的羽翼已成。根據肥義的觀察,趙惠文王是個與他父親一樣渴望榮耀的人,如果趙國再出現一個王的話,不管是誰,趙惠文王都不會容許,趙國必然要有一場血戰。事實上,肥義也正是以鐵血來教育趙惠文王對待王權的態度,決不允許任何人對王權有所覬覦。王權不穩,國家必亂,這裡不只是一個人榮辱的問題。肥義對趙武靈王雖然很有感情,但國家大義卻不允許他支持趙武靈王的悖逆。支持趙武靈王的想法就等於將趙國分成了三部分。公子章的能力,肥義是深深知道地,對於公子章暗借羽翼的情況肥義也是了解的。公子章一旦為代王,立即就會有大批的臣民歸附他。趙武靈王就更不用說了。肥義對趙武靈王的拒絕也採用了冠冕堂皇之詞,以國無二日、百姓方寧來明說立公子章為代王的不可,同時暗示趙武靈王重新執政這個想法的危險性。趙武靈王悻悻而去。 肥義在送走趙武靈王后,就把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向趙惠文王講了。趙惠文王明白了事情的嚴重性,與肥義商議了對策,趙惠文王的一切外事由肥義代辦,命令可靠的胡人將領信期日夜守護趙王何。這個時候,公子成與大臣李兌聽說趙武靈王代公子章討封不成後來見肥義,表達了對趙惠文王處境的憂慮,表明願為王效勞。宗室重臣陽文君趙豹來見,提醒趙惠文王與肥義早做準備。趙豹與肥義同為趙肅侯時的重臣,與肥義最為交好,但卻不為趙武靈王所喜。李兌為肥義選拔培養的青年才駿。公子成受胡服騎射之挫後,蟄居多年,趙惠文王即位後,肥義利用公子成在宗室中的影響,為趙惠文王打下了深厚的基礎,公子成也為自己能夠東山再起而十分感激趙惠文王與肥義。肥義讓李兌與公子成移往都城外,拿著趙惠文王的兵符,準備隨時起兵勤王。讓趙豹坐鎮邯鄲,不許外地軍卒入城。趙惠文王則嚴控兵符,肥義則注意收集情報、統籌安排。 趙武靈王本以為自己代公子章討封必成,不想被肥義拒絕。肥義拒絕則趙惠文王更會拒絕。於是,趙武靈王將討封不成一事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公子章和田不禮,意在激公子章與趙王何爭鬥,自己好以調和的身份,重新執掌朝政。公子章與田不禮果然十分怨恨趙惠文王與肥義,對於父親的默許,公子章決定採取行動。 由於趙豹對邯鄲的防衛很嚴密,趙惠文王也只是聽政時才得一見,公子章與田不禮無法下手。趙惠文王對趙武靈王的調兵也控制得很嚴,趙武靈王知道趙惠文王已對自己有所防範。這激起了趙武靈王更大的鬥志。此時,趙武靈王已經不把趙惠文王看作自己的兒子了,而是作為自己最大的對手。 趙武靈王以在沙丘(今河北平鄉)選看墓地為名,讓公子章與趙惠文王隨行。趙惠文王沒有辦法,只得在肥義和信期的陪同下隨行。到沙丘後,趙惠文王居一宮,趙武靈王與公子章居一宮。 田不禮勸公子章形成殺趙惠文王的事實,再控制趙武靈王,既而以奉趙武靈王之命的名義稱王。於是公子章借用趙武靈王的令符請趙惠文王到主父宮議事。肥義感覺不對,要趙惠文王與信期加強防衛,自己不歸即為事變。命令準備使者,如果一旦發生變亂,立即通知公子成與李兌勤王。 肥義進入主父宮後,立即察覺到氣氛不對:沒有見到趙武靈王,卻見到了公子章和田不禮,知道自己肯定回不去了。意料中的事情果然發生了,公子章與田不禮見以趙武靈王的名義都調不動趙惠文王,知道趙惠文王已有所準備,因此決定以快制勝。在殺了肥義後,公子章與田不禮決定再遣使者調趙惠文王,如其不來,則立即進攻。 趙惠文王見肥義未歸,而使者又至,知道發生事變。信期逼問使者,果然肥義被殺。信期當即怒斬使者,率軍保衛主父宮,與公子章和田不禮及其黨徒展開了激戰,早已準備好的李兌與公子成很快也率軍趕到沙丘參與平叛。趙惠文王的軍隊很快就控制了局面,公子章與田不禮戰敗,田不禮逃亡宋國,公子章敗退到主父宮,趙武靈王納其入。 信期、李兌、公子成率軍包圍了主父宮。原來李兌還想向趙惠文王請示如何處置,被公子成制止了。公子成說,以目前之勢,如果請示趙惠文王,趙惠文王很難親口下達誅殺其父、兄的命令,如此一來,圍主父宮,趕殺公子章就會成為信期、李兌、公子成的罪過。而如果不請示趙惠文王,咱們自己處置,趙惠文王也一定會接受這個事實。李兌與信期覺得很有道理,於是派兵攻入主父宮,誅殺了公子章及其黨羽,趙武靈王已經根本不能制止了。公子成將主父宮內其他人等皆驅逐出去,卻不許趙武靈王出宮。趙武靈王欲拼一死,但公子成等人只圍不戰,畢竟無人敢承擔刺殺主父的罪名。 此後,趙武靈王被封鎖圍困在內宮裡。內宮本無存糧,一些日常的瓜果點心沒過幾天就被吃光了。公子成對趙武靈王採取了斷糧不斷水的方法,前後達長三個月之久,趙武靈王最終被活活餓死。公子成在確定趙武靈王死之後才打開內宮,為趙武靈王收屍。趙惠文王對主父宮所發生的事一直不問,直到公子成來報趙武靈王餓死,才痛哭一場,命令厚葬,全國舉哀。 趙武靈王當年被圍困那么久,居然沒有一個忠於他的親信前來搭救,也沒有任何大臣挺身而出,更沒有任何援助勢力前來干預,的確是趙武靈王的巨大恥辱。這固然說明了公子成一黨的強大,也反映了當時趙國中多數人對趙武靈王的一系列國政改革一直持著否定的態度,至少是不理解、看笑話、畏懼。這種人為數眾多,代表著朝堂上一大批人的立場,他們自卑、保守,排斥趙武靈王的變革。因此趙武靈王之死,可以說是他們共同的選擇,而不是一場“意外”。自古至今勇於“改革”者,都是無好下場的,只有“改良”者才真正是獲得“改革成果”的人。 在趙武靈王、公子章的後裔子孫中,有人因此取了一個永遠警示這個恥辱事件的姓氏:訾辱氏。 在先秦時期的秦王贏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以後,訾辱氏族人去掉了“辱”字:連趙國都被秦國滅了,過去的家事之辱還算得了什麼?因此改稱單姓訾氏,世代相傳至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