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菊

訪菊

《訪菊》是清代小說家曹雪芹所作的七言律詩,是《紅樓夢》第三十八回賈寶玉所作菊花詩。全詩的重點在於“訪”字,所以著力描寫了寶玉久病初愈,興味盎然地尋訪菊花時的心理和行動。首聯是說,大好時光正好出遊,不必藉口飲酒或身體病弱而留在家中。頷聯從正面描寫訪菊時所見的景象,通過描摹菊花生長的背景來襯托尋找菊花,用兩個問句,就突出了“訪”的意思。頸聯是說訪菊時的具體活動表現,顯得如此愜意。尾聯是寫賈寶玉對菊花的痴情,希望不要辜負他今天的乘興游訪,寶玉在以病愁體弱者自擬,故以拄杖表示出訪,與首聯寫“藥盞”呼應。此詩起聯平平,中間兩聯,把“訪”寫得很實,也許是太實,四句均顯得平淡,缺乏詩情。末聯,採用擬人手法,從黃花的角度來寫,擬黃花為人。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訪菊》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紅樓夢》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曹雪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訪菊
閒趁霜晴試一游,酒杯藥盞莫淹留1
霜前月下誰家種?檻外籬邊何處秋2
蠟屐遠來情得得3,冷吟不盡興悠悠4
黃花若解憐詩客5,休負今朝掛杖頭6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淹留:滯留住。這句說,不必為了飲酒或身體病弱而留在家中。
  2. 何處秋:即何處花,修辭說法。“誰家”、“何處”都為了寫“訪”。
  3. 蠟屐(jī):木底鞋。古人制屐上蠟。語用《世說新語》阮禹“自吹火蠟屐”事。表示曠怡閒適。又古代有閒階級多著木屐遊山玩水。得得,特地,唐時方言。
  4. 冷吟:在寒秋季節吟詠。
  5. 解:懂得,能夠。
  6. “休負”句:不要辜負我今天的乘興游訪。掛杖頭,語用《世說新語》阮修“以百錢掛杖頭,至店,便獨醉酣暢”事。這裡取其興致很高的意思。又重陽有飲菊花酒的習俗。

白話譯文

閒暇時趁著晴霜不妨四處一游,不要因貪酒杯端藥碗在家中停留。
這霜前月下的菊花是誰人所種?那檻外籬邊又是哪裡來的新秋?
我腳著木屐遠道尋芳心情多怡適,在這寒冷的時節吟詩也倍覺情致悠悠。
你這金色的秋花呀若憐我這個詩客,請別辜負我今朝把你攜掛杖頭回歸的深情。

創作背景

《訪菊》出自《紅樓夢》第三十八回《林瀟湘魁奪菊花詩 薛蘅蕪諷和螃蟹詠》。大觀園題詠以後,經過海棠詩會,到菊花詩會,這段時間看起來還是大觀園的“太平盛世”,但正統與異端的激烈搏鬥;嫡庶之間的生死相爭,已經連續發生。封建貴族階級及其年輕一代,在這座實際是危機四伏的“樂園”里,賞花飲酒,而衰亡的預感,也正在侵襲著他們的享樂生活。此次活動,由史湘雲薛寶釵擬定題目,共十二道題目,限定七律,但不限韻,由寶玉、黛玉、寶釵、湘雲、探春等五人自由選題。在《紅樓夢》中,由於賈政不在家,寶玉無拘無束地同眾姊妹在大觀園內盡情玩樂,這是他生活中最愜意的時刻,詩中充滿富貴閒人的情趣。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訪菊》一題,因其著眼點在一“訪”字,故全詩著力描述了賈寶玉尋訪菊花時的心理和行動,表達了這位久病的公子訪問秋菊時的一片痴情。詩的第一句,“閒趁霜晴試一游”,交代了出遊的天氣以及當時的心境。一“試”字,正說明了像訪菊這一類的活動已許久沒有開展,故今天的乘興出門,心情就自然格外不同。第二句,詩人先接下訪菊的活動不表,而是說不要被酒杯和藥盞滯留在家中,免致錯失這大好時光。這就從反面襯托出了訪菊之前已按捺不住的喜悅心情,寫來跌宕頓挫。詩的第三、四句,才用“霜前”、“檻外”這對偶精切的詩行,和“誰家種”、“何處秋”這兩個反問的句式,進一步強化了菊花絢爛奪目、嬌艷迷人的風采,表達了訪菊之時詩人那特別驚喜的神態。
詩的五、六句直接寫遠道尋芳之人。據說,晉代文人出遊時常喜腳穿木屐,上山去前齒,下山則去後齒。並為使木屐穿久耐用,常常用白蠟對它進行塗抹。如《世說新語》中記阮孚“自吹火蠟屐”一事,時人便譽為豁達,這當然是古代有閒階級生活風尚的一種體現。故此處的用典,便寄寓著詩人悠閒自得的情趣。至於句中的“得得”一詞,則為唐代的方言,猶今天的“特地”之義。這說明詩人是特地從遠道趕來訪菊的。因而既見菊花,就自然要雅興大發,“冷吟不盡”,情致悠悠,見出詩人與菊花情感默契的程度。
這樣,在詩的最後二句,便把“黃花”與“詩客”合寫,說你這黃花如果懂得我這“詩客”的一番情意,就不要辜負我今朝把你掛在杖頭攜帶回歸的願望。至此,“詩客”對菊花的一片深情,已躍然紙上;而訪菊的題意,也已寫盡寫足,毋須花費更多的筆墨。
明人梁湛有詠菊一絕,與該詩首四句只兩字不同:“閒趁晴霜試一時,酒杯茶盞未淹留。霜前月下誰家種?欄外籬邊何處秋?”此詩起聯平平。無非是用霜晴時“試一游”,暗示將訪菊;用“莫淹留”於飲酒喝茶,來表達訪菊的急切心情。
關於中間兩聯,寶玉自己說:“我又落第。難道‘誰家種’、‘何處秋’、‘蠟屐遠來’、‘冷吟不盡’,都不是‘訪’?”兩句確突出了一個“訪”字,而且把“訪”寫得很實。也許是太實,四句均顯得平淡,缺乏詩情。“霜晴”與“霜前”,兩用“霜”字,終屬詩家一忌。“月下誰家種”,似也不太合情理。其實,將“霜前月下”換成另外四個字,是不難的。如此措辭,當是曹雪芹有意為之,為小說中人物代擬詩詞,正是為了刻畫這個人物。倒是“情得得”、“興悠悠”,真實寫出了寶玉的心境。此時,賈政遠出,寶玉早把讀書練字拋到腦後了,終日遊玩,無事忙,確是情愜興濃。
末聯中的“詩客”,是寶玉自指。“休負”句,言自己拄杖前來,當盡興而歸,仍歸結到“訪”字上來。不過,此句乃從黃花的角度來寫,擬黃花為人,故有“憐”、“休負”之辭。

名家點評

中國古代文化研究學者季學原《紅樓夢詩歌精華》:這首律詩佳處在於首尾二聯。首聯寫出了詩人訪菊的興奮心情。如此明朗的秋天,正是訪菊的極佳時機,重陽節飲菊花酒、採菊花、松香製藥的傳統習俗,都不能妨礙詩人訪菊之興致。通過這一揚一抑,就把訪菊前的內心波瀾寫出來了。末聯與首聯相呼應,把訪菊中的詩人的痴情推向高潮,一腔熱情都傾瀉而出。值得品味的是:這首詩似有象外之旨。訪菊後面,似寓訪人之意。所訪何人,如此興奮?頗耐人尋味。

作者簡介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說家。名沾,字夢阮,雪芹是其號,又號芹圃、芹溪。祖籍遼寧遼陽,先世原是漢族,後為滿洲正白旗“包衣”。曹雪芹一生正好經歷了曹家盛極而衰的過程。少年時期曾經在南京過了一段“錦衣紈絝”、“飫甘饜肥”的生活。十三歲遷居北京。雍正(1722—1735)初年,曹家遭受一系列打擊,家產抄沒。乾隆十五年(1750)左右遷居北京西郊黃葉村(現為曹雪芹紀念館),“蓬牖茅椽、繩床瓦灶”,貧病交加,又加上幼子夭折,生活非常悲涼。最後因貧病無醫而逝世。曹雪芹性格傲岸,憤世嫉俗,豪放不羈,嗜酒,才氣縱橫,善談吐。能詩善畫。其詩立意新奇,風格近唐代詩人李賀。他最大的貢獻在於小說創作,他所創作的長篇小說《紅樓夢》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的最高成就,在世界文壇上享有崇高聲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