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影像——我們的大橋

《記憶影像——我們的大橋》是一部以口述歷史為題材的紀錄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記憶影像——我們的大橋
  • 導演:李康
  • 類型:紀錄片
提到南京長江大橋,你能想到什麼?是綿延不絕的車流,是包含社會主義色彩的建築風格,還是國小時代的那篇語文課文?12月30日下午3點,微電影《記憶影像——我們的大橋》在南京市下關區白雲亭藝術文化中心舉行了首映式,向大家講述了那個時代建造長江大橋的故事。
為了將那段曾經輝煌的記憶傳承下去,更好地為百姓服務和凝聚民心,在鼓樓區委、社區建工委、中鐵大橋局第二工程局、南京長江大橋橋工聯誼會以及各界關心南京長江大橋的朋友們的大力支持下,由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今年6月開機。整部紀錄片耗時近半年,經歷了夏、秋、冬三個季節。
“我們的這部紀錄片是一部歷史厚重、人文清晰、劇情生動、畫面質樸的紀錄片。”建寧路街道書記劉曉軍介紹道。片中的主角們有參與當年大橋施工的建設者,也有大橋建設的見證者。他們用質樸的語言講述了當年建橋的情景,和60年代人們自力更生、不畏艱辛、奉獻青春的精神面貌,以及現今大家對大橋的熱愛之情、守護之情等。
“要讓歷史記住橋工,讓大橋精神傳承下去。希望這部影片能夠成為城市的印記。”鼓樓區副書記陸敏在首映式上送出了祝福。
記者得知,這部紀錄片的拍攝,緣起於濱江花園《家在大橋下》特色社區的建成。在小區建設前,那裡居住著許多鐵路、船運和碼頭工人,他們有的親身參與了大橋施工、有的則見證了大橋的建設過程。
“希望大家在看這部片子的時候,能透過像磐石一樣的大橋去看我們的父輩,也許他們的一輩子都融入到了這樣的事業中。” 談到影片的創作,導演李康微微地哽咽了,“我一向被稱作是個‘高冷’的人,很少有感情的特別流露。然而那天,在剪輯到影片的最後,看到那些橋工老去的容顏定格在畫面上,我流淚了。”
“在拍攝過程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採訪這些老橋工。”李導演感慨道,“採訪時,所有人都被感動了,因為這些老人,他們從來都沒有覺得那段日子艱苦,也沒有像我們說的那樣的宏大氣勢,他們就是那樣平淡地在講。就像剛才在片子裡看到的,特別有趣,什麼‘我沒有造大橋我就沒有媳婦’、‘我在大橋吃得好,工作比別人好’……我認為,這些是最具有人文氣息的,這種平淡,是我以往拍片子所沒有遇到的。”
有人說,長江大橋太堵了;有人說,長江大橋太舊了;還有人說,長江大橋已經過時了。或許,經過數十年的洗刷,長江大橋已經褪去了光鮮的色彩,與高大寬闊的新橋們相比,仿佛一位年邁的長者。然而,它就那樣安靜地臥在那裡,凝聚了一個時代的感慨萬千,化為一種精神,印在了一代又一代南京人的心裡。
整部微電影分為4集,將於元旦期間在南京電視台中午12:00午間新聞播出。荔枝網記者為您報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