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昌都

解放昌都

《解放昌都(1950)》以紀實文學的形式,再現了1950年解放昌都的那段歷史。作者從成都出發,沿著當年十八軍走過的路重走樂山、雅安、二郎山、康定、甘孜。跨越金沙江,最後到達昌都,採訪到了如今健在的幾十位十八軍的老戰士。通過本書人們不僅可以看到十八軍將士為了解放昌都經歷千難萬險,發揚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同時也體現了“老西藏精神”。 《解放昌都(1950)》西藏商報社著。

基本介紹

  • 書名:解放昌都
  • 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
  • 頁數:310頁
  • 開本:16
  • 作者:西藏商報社
  • 出版日期:2012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22303571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2010年是昌都解放60周年。1950年,十八軍受命和平解放西藏,昌都戰役的勝利為和平解放西藏奠定了基礎。實際上昌都戰役只打了十多天,但準備這場戰役卻用了9個多月,由此可見昌都戰役的艱難和重要。這9個月是人類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蹟,更是一部盪氣迴腸的英雄史詩。在這部英雄史詩里,所有的人都是英雄,所有的人都值得我們尊重和懷念。如今62年過去了,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和平的陽光普照高原。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讓歷史告訴未來。
《解放昌都(1950)》由西藏商報社編。

圖書目錄

開篇
《解放西藏進軍政治動員令》下發
天府之國迎來共和國首個春節
上 篇
進軍序幕拉開 將士整裝待發
第一章 進藏戰略由西北轉向西南
十八軍擔任進軍西藏任務
第二章 思想動員人藏情緒高漲
寫決心書人人爭取進藏
第三章 各方支援進藏部隊
精兵強將方可入藏
第四章 先遣支隊川西遇匪
公路被毀雅安受阻
第五章 川西剿匪全面鋪開
進藏計畫安排不變
第六章 十八軍政策研究室成立
進藏問題有了參考依據
第七章 進軍西藏誓師大會召開
萬事俱備部隊集結樂山
第八章 後勤保障糧草先行
她的行李多了旗桿
第九章 告別樂山他照相留念
北路先遣隊奔赴雅安
第十章 挺進名山遭遇悍匪
他毅然朝自己開槍
中 篇
山高路遠磨鍊意志 將士再長征
第一章 國民政府駐藏機構波動
噶廈導演“驅漢事件”
第二章 三軍捨命翻越二郎山
亦可向天再借一萬丈
第三章 萬里長江猶憶瀘關險
溜溜康定歡迎解放軍
第四章 翻越雪山走進藏區
先遣部隊到達甘孜
第五章 斷糧一月磨礪意志
毅然挺過彰顯鐵軍本色
第六章 吃糌粑學藏語生活康藏化
融人藏區他們願做一塊糖
第七章 劈山架橋築天路
遙遙天路寫忠誠
第八章 先頭部隊康定慶“七一”
築路大軍繼續挺進甘孜
第九章 終點到起點他發生蛻變
南路先遣支隊到達巴塘
第十章 一五四團金沙江邊遭遇戰
十八軍風雲齊聚甘孜城
第十一章 “多路向心”只為這一戰
追風少年痛失棗紅馬
第十二章 草原作證他們收穫了愛情
氂牛運輸隊詮釋英雄本色
下篇
昌都戰役打開西藏和平解放之門
第一章 阿沛受命奔赴昌都
格桑旺堆力主和談
第二章 強渡金沙演繹血染的風采
埋骨覺庸緬念年輕的忠魂
第三章 竹巴籠戰鬥打響
芒康升起五星紅旗
第四章 生死追擊戰士堅如鐵
絕望時刻圓根救人命
第五章 鐵血雄獅千里大迂迴
英雄兒女定格昌都1950
後記
記者手記

文摘

冬天已經過去,春天已經來臨。
四川盆地難得一見的太陽終於羞澀地露了半張臉,深鎖的濃霧漸漸散開,露出了岷江開闊的江面,幾隻漁船衝破激流平靜地朝江心漂去。樂山大佛在薄薄的霧靄中半眯著雙眼溫柔地俯看著“三江”,這尊有著1300多年歷史的大佛見證過樂山這座城市的興衰,智者、仁者也曾為這座城市的山水而樂過。水是樂山的靈魂,青衣江、大渡河在這裡匯入岷江,一路南下,澆灌著四川盆地沃野千里的良田。
這是1950年2月16日,已經是農曆的臘月三十。樂山沉浸在節日的喜慶當中,經歷了無數戰亂的城市終於可以休養生息,好好地過一個和平的年了。
擔任十八軍先遣支隊政治處組織幹事的夏景文是地道的河南人,這是他第一次在四川過年,此前樂山留給他的印象是陰冷潮濕的,不過好在現在已經立春10天了,初春的太陽和已經長到一尺高的冬小麥讓他感受到了天府之國的蓬勃生機。
夏景文雖說是個軍人,但他的內心深處卻有著一股子文人的內斂,許多不是鐵板釘釘的事,他是不會在戰友中提任何1個字的,他有自己的處世哲學——用冷靜的思考來判斷事件的走勢。在這一點上,樂山水一般的城市特點正迎合了他的性格,平靜的青衣江合他帶來無窮的想像空間。
但這注定不是一個平常的春節,就在昨天(2月15日),西南面、西南軍區、第二野戰軍聯合發出了《解放西藏進軍政治動員令》,這個訊息並沒有讓夏景文感到意外,早在成都戰役結束後,他就有了去西藏的準備。這位26歲的年輕軍人曾經在無數個深夜把一張中國地圖鋪開來看過無數遍,他用紅藍鉛筆在地圖上把全國所有已經解放的省份都畫上了紅勾,除台灣和海南兩個島嶼外,祖國大陸唯一還沒被畫上紅勾的地方就只有西藏了。
1950年新華社和《人民日報》的元旦獻詞中“……什麼是中國人民在1950年所應當執行的主要任務?首先就是解放台灣、西藏、海南島,完成統一祖國的大業……”這一段話也已經讓夏景文看出了不少端倪。
“下一步,一定是要解放西藏了”。這是夏景文個人的判斷,雖然之前他就拿到了一份《進軍西藏教育提綱》,但是在動員令還沒下發之前他並不清楚上層領導是怎樣決策的。作為一名參加過許多戰鬥的軍人,他總結過許多經驗,同時對後事的進展也經常有一些自己的判斷,但對解放西藏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使命來說,他並不想提前求證到結果,他只能以“做好心裡準備”來面對。
正如夏景文個人所預料的一樣,如今新中國已經成立,西南地區也已經回到了人民的手中,解放西藏正是最好的時機。P3-4

後記

為期兩個月的採訪和寫作工作結束了。回到拉薩,當我們重新整理那些十八軍老戰士的錄音,再次翻看我們為他們拍下的一幀幀照片時,拉薩開始下起了小雪,片片雪花就像我們的思緒,從夏天一直到冬天。
我們不談我們採訪時的感動,不談我們行路時的艱難,更不談我們寫作時的糾結。我們唯一需要的是銘記,銘記下一個個仍在我們眼前飛揚著的鮮活的面容,銘記下那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

序言

2010年是昌都解放60周年。1950年,十八軍受命和平解放西藏,昌都戰役的勝利為和平解放西藏奠定了基礎。實際上昌都戰役只打了十多天,但準備這場戰役卻用了9個多月,由此可見昌都戰役的艱難和重要。這9個月是人類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蹟,更是一部盪氣迴腸的英雄史詩。在這部英雄史詩里,所有的人都是英雄,所有的人都值得我們尊重和懷念。如今62年過去了,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和平的陽光普照高原。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讓歷史告訴未來。
為了追憶那個火紅的年代,我們以最大的可能性還原了那段歷史。我們輾轉成都、鄭州、西安、開封、鹹陽,又從成都出發,沿著十八軍當年走過的路重走樂山、雅安、二郎山、康定、甘孜,跨越金沙江,最後到達昌都,採訪到了如今還健在的近30名當年的十八軍老戰士。雖然他們現在都是耄耋老人,很多人正在經受病痛的折磨,個別人甚至連話都說不出來了,但當我們一提到當年進軍西藏的情景時,他們的眼裡總是閃現著自豪而幸福的光芒。那段歷史成為他們生命里最難忘懷的情結。
當年,他們都是風華正茂的青年,革命的理想主義在他們心中高於天,他們經歷苦難卻不離不棄,他們以苦為樂,為的就是“要把紅旗插上喜馬拉雅山”。他們用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譜寫了一曲最動人的樂章,他們那種“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今天,當我們重新面對和審視那段歷史的時候,我們所追求的就是——銘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