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急蜀椒湯

解急蜀椒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外台秘要》卷七引《小品方》。具有解結逐寒之功效。主治寒疝氣,心痛如刺,繞臍腹中盡痛,白汗出,困急欲死者。臨床常用於心區或臍周突然絞痛,兼見舌淡脈弦。

基本介紹

  • 名稱:解急蜀椒湯
  • 別名:蜀椒湯
  • 出處:《外台秘要》卷七引《小品方》
  • 組成:蜀椒、附子、粳米、乾薑、大棗、甘草
  • 功用:解結逐寒
  • 主治:寒疝氣,心痛如刺,繞臍腹中盡痛,白汗出,困急欲死者
歌訣,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附方,重要文獻摘要,注意事項,

歌訣

小品解急用蜀椒,姜附半夏草棗僚;心腹劇痛白汗出,益火消陰痛自消。

組成

蜀椒(炒出汗)二百枚,附子(炮)一枚(20g),粳米半升(30g),乾薑半兩(15g),半夏(洗)十二枚(15g),大棗二十枚,甘草(炙)一兩(10g)。

用法用量

上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澄清,熱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功用

解結逐寒。

主治

寒疝氣,心痛如刺,繞臍腹中盡痛,白汗出,困急欲死者。

方義

寒邪相侵,經脈攣急而呈劇痛,法當溫散凝結之寒,舒緩經脈之攣,故方用蜀椒溫散寒邪,消其病因;舒緩經脈,解其孿急;宣通壅滯,通其津氣,因欲藉此力挽狂瀾,故非重用不能建功。復用姜附之溫,助其益火消陰;半夏之辛,助其燥濕行津;草棗之甘,助其緩解攣急,共呈溫陽散寒,緩急解痙功效。

附方

名稱:解急蜀椒湯
組成:蜀椒5g,黨參6g,甘草3g,半夏12g,乾薑3g,黑附子6g,大棗(擘)10枚,粳米30g,飴糖30g
主治:腸蠕動不安,腹中攻痛,腸疝痛。小腹寒涼,板硬疼痛,脈沉遲而弦緊者
出處:《甲子試效力》
功用:健脾補中,溫腎扶陽,祛寒止痛

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論
《外台秘要》:“解急蜀椒湯(蜀椒、附子、乾薑、半夏、粳米、甘草、大棗),主治與大烏頭煎相同,而藥性比較平和,值得借鑑。”
方論選錄
《小品方》:“解急蜀椒湯,主寒疝氣,心痛如刺,繞臍腹中盡痛,自汗出,欲絕方。蜀椒(汗)二百枚,附子一枚,炮粳米半升,乾薑半兩,半夏(洗)十二枚,大棗二十枚,甘草(炙)一兩。上七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澄清熱服一升,不瘥更服一升,數用療心腹痛,槎徼困急欲死,解結逐寒上下痛良。忌豬羊肉、餳、海藻、菘菜。”

注意事項

忌豬、羊肉,餳,海藻,菘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