觚稜

觚稜

亦作“ 柧棱 ”。

( 1.)宮闕上轉角處的瓦脊成方角棱瓣之形。亦借指宮闕。

《文選·班固》:“設璧門之鳳闕,上觚稜而棲金爵。”呂向註:“觚稜,闕角也。”《後漢書·班固傳上》作“柧棱”。

宋·王觀國《學林·觚角》:“所謂觚稜者,屋角瓦脊成方角稜瓣之形,故謂之觚稜。”

明·郎瑛《七修類稿·天地三·天目山》:“ 西周浸冷觚稜月,未必遷岐說果非。”

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之三百:“北望觚稜南望雁,七行狂草達京華。”

郁達夫《偶成》詩:“不羨神仙況一官,觚稜那復夢長安 。”參見“柧棱”。

(2).借指京城。

宋·秦觀《赴杭倅至汴上作》詩:“俯仰觚稜十載間,扁舟江海得身閒。”

康有為《出都留別諸公》詩:“無端又作觚稜夢,醒視扁舟落五湖。”

宋·陳著《寶鼎現(壽范著林)》:“回首渺,觚稜何處,雲與商量浮計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觚稜
  • 拼音:gū léng
  • 注音:ㄍㄨ ㄌㄥˊ
  • 出處:《游箱根浴溫泉作》
基本信息,詳細釋義,

基本信息

詞目:觚稜

詳細釋義

(3).借指故國。
梁啓超《游箱根浴溫泉作》詩:“忽起觚稜思,鄉心到玉關 。”
(4).稜角。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時河冰方結,觚稜如鋒刃。”
(5).比喻言行方正剛烈。
方文《喜左又錞見訪即送其歸里》詩之一:“時危明且晦,未可太觚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