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病

角膜病是引起視力減退的重要原因。使透明的角膜出現灰白色的混濁,可使視力模糊、減退,甚至失明。也是當前致盲的重要眼病之一。

角膜病的早期,若能及時準確的治療,可以治癒。但病變嚴重或反覆發生,則使角膜上留下厚厚的瘢痕,此時惟一的治療辦法只有行角膜移植術,將已混濁的角膜去除,換上透明的角膜,使患者重新獲得視力。

基本介紹

  • 別稱:角膜病變
  • 英文名稱:keratopathy
  • 就診科室:眼科
  • 常見病因:外傷與感染
  • 常見症狀:角膜混濁,球結膜水腫,睫狀充血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1.角膜鄰近組織疾病的影響
引起角膜病的原因可能是角膜鄰近組織疾病對角膜病的影響。例如急性結膜炎可引起淺層點狀角膜炎,鞏膜炎可導致硬化性角膜炎,色素膜炎也可引起角膜炎。眼瞼缺損合併瞼裂閉合不全時,可發生暴露性角膜炎等。
2.全身性疾病
引起角膜病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全身性疾病。是一種內在性的因素。例如結核、風濕、梅毒等引起的變態反應性角膜炎。全身營養不良,特別是嬰幼兒維生素A缺乏引起的角膜軟化症,及三叉神經麻痹所致的神經麻痹性角膜炎等。此外尚有原因不清楚的蠶蝕性角膜潰瘍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3.外傷與感染
外傷與感染是引起角膜炎最常見的原因。當角膜上皮層受到機械性、物理性和化學性等因素的損傷時,細菌、病毒和真菌等就趁機而入,發生感染。侵入的致病微生物既可來源於外界的致傷物,也可來自隱藏在眼瞼或結膜囊內的各種致病菌,尤其慢性淚囊炎,是造成角膜感染的危險因素。

臨床表現

1.球結膜水腫
嚴重的角膜炎,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球結膜水腫。
2.睫狀充血
當角膜發炎時,角膜緣周圍睫狀前血管網擴張和充血,稱睫狀充血。當結膜及睫狀充血同時出現時稱混合充血。
3.角膜混濁
由角膜浸潤、水腫或潰瘍引起。
4.角膜新生血管
在角膜炎症或潰瘍的病變過程中,充血的角膜緣周圍毛細血管網伸出新生的血管支侵入角膜時,稱角膜新生血管。上皮下新生血管,來自淺層血管網,呈樹枝狀,色鮮紅,與結膜血管相連。前基質新生血管起源於深層血管網,後基質的新生血管來自虹膜動脈大環和放射狀虹膜血管伸到角膜緣的分支。深層新生血管呈毛刷狀,色暗紅。伴有角膜上新生血管的出現是機體修復功能的表現。
在炎症期,角膜新生血管很容易看到,炎症消退後,存留在相對透明角膜上的新生血管,僅存管腔沒有血液,名叫影子血管,較難發現。角膜新生血管,一方面可使角膜失去透明性,另一方面使角膜組織發生生物化學的變化,由不參與整體組織的免疫赦免狀態,到參與免疫反應,因而可能導致角膜移植時的排斥反應。

檢查

實驗室檢查為選擇最有效的治療方案,確定致病因素甚為重要。對細菌性或黴菌性角膜潰瘍,做刮片檢查常能得到線索。微生物的培養及藥物敏感實驗,更有助於診斷和治療。
1.病史諮詢
有無角膜刺激症狀及外傷史,局部和全身是否用過皮質類固醇;有無慢性淚囊炎、內翻倒睫等眼病及有關的全身疾病。
2.眼部檢查
刺激症狀嚴重者,特別是小兒,可先滴表面麻醉劑後再行檢查。對有穿孔危險者,檢查時切忌壓迫眼球。對角膜表層損傷,利用螢光素染色法很容易查見,利用放大鏡或裂隙燈更易查出角膜病變部位和形態。必要時作角膜知覺檢查和淚液分泌功能檢查等。

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症狀和實驗室檢查可以診斷。

治療

1.消除誘因
如對瞼內翻,倒睫、慢性淚囊炎、結膜炎等及時處理和治療。
2.控制感染
針對致病微生物,選用適當的抗生素配製成不同濃度的眼藥水或眼膏點眼。對嚴重感染的病例可首先選用廣譜抗生素,如0.4%慶大黴素、0.5%卡那黴素、0.25%氯黴素等眼藥水滴眼。必要時可作結膜下注射及全身用藥。可一藥單用或聯合用藥。
3.散瞳
凡有鞏膜刺激症狀,如瞳孔縮小、對光反應遲鈍及並發虹膜睫狀體炎,均應散瞳。常用散瞳藥為0.5~3%阿托品及眼膏;必要時可結膜下注射散瞳合劑。
4.熱敷
用濕熱敷法,可使眼部血管擴張,促進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刺激症狀,促進炎症吸收,增強組織的修復能力。每日可熱敷2~3次,每次15~20分鐘。
5.皮質類固醇的套用
只限於變態反應性角膜炎或角膜潰瘍癒合後,角膜基質仍有浸潤及水腫時套用。對各種原因引起的角膜上皮損傷或角膜潰瘍,原則上禁用皮質類固醇,以免促使潰瘍惡化,或延緩上皮損傷的癒合。
6.包紮
用無菌紗布將患眼遮蓋,可避免光線刺激,減少眼瞼對角膜表面的磨擦,保護潰瘍創面,可減輕疼痛,促進潰瘍癒合和預防繼發感染。還可戴用治療性軟性角膜接觸鏡,但對伴有結膜炎和膿性分泌物多者禁用。必要時可戴有色眼鏡。
7.支持療法
可用多種維生素,如維生素C、E和A、D。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