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

觀點中國

《觀點中國》是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2002.5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作者: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
出版社: 光明日報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2.5 ISBN: 7-80145-546-0
頁數: 251頁

內容簡介

本書匯集權威專家、權威機構、權威媒體的新理論、新觀點、新見解;評述體制改革、社會轉型、區域發展的新思路、新觀點、新見解。這裡囊括的100名中國理論界著名專家學者的代表性觀點,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20多年的歷程,並繼續成為中國入世後參與全球化競爭中的航標。他們是旁觀者,因而他們保持著特有的冷靜和睿智。
全書分九章:第一章,巨觀經濟重在調控;第二章,國情問題挑戰中國;第三章,體制改革還須加快;第四章,國企改革重在創新;第五章,西部開發亟須破題;第六章,政府改革任重道遠;第七章,城市發展關係重大;第八章,金融改革需渡難關;第九章,三農問題讓人頭痛。

目錄

第一章 巨觀經濟重在調控
減稅也是積極的財政政策
擴張性財政政策作用正在減弱
積極的財政政策應逐步淡出
冷靜看待“一枝獨秀”
財政啟動的主導作用將被取代
經濟出現轉機更要加緊推進改革
經濟出現重要轉折不等於已經全面好轉
當前最大危險是失業
雙手反對公務員再加薪
實施發展戰略切勿盲目趕超
積極財政政策再實行兩年是可行的
巨觀調控應實行穩定性政策
擴大內需有三張藥方可用
不宜用減稅來刺激經濟
沒有消費推動的經濟是短命的
謹防局部性結構性財政危機
中國經濟高增長階段並未過去
入世將使中國由改革促開放轉向開放促改革
中國將面臨一個長期疲軟的經濟
擴大內需須先破除地方保護
中國經濟新“三駕馬車”隱現
中國經濟當正視“後危機”的戰略困局
增加貨幣供應量促進經濟發展
提“以脹治縮”要慎
引進管制改革是當務之急
啟動內需要更換需求主體
價格壟斷沒有出路
擴大內需關鍵是要制度創新
擴大內需四條新思路
治理通縮還要下猛藥
稅收依存度值得關注
通縮是中國經濟之大敵
應實行“通貨非膨脹”政策
“消費社會”已成當今世界一大公害
創造就業機會取決於發展戰略選擇
中部起飛西部才能發展
需求不足源於分配體制缺陷
我國巨觀調控的十大經驗教訓
當前和“十五”期間須解決八大問題
容許5—9%的通脹啟動市場
啟動內需關鍵是以國債調動勞動積累
只有繼續大幅降價才能啟動內需
不能把通貨緊縮歸之為貨幣現象
經濟發展必須從以GDP為中心轉到以人為中心
巨觀調控的巨觀環境已發生變化
循環經濟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第二章 國情問題挑戰中國
腐敗發展速度大大超過GNP增長速度
中國知識貧困差異明顯
中國已進入高失業階段
我國面臨“下崗洪水”和“失業洪水”
教育應成為就業“蓄水池”
建議實行最嚴厲的環保政策
中國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人類不安全”
開發區的發展方針需作大調整
“權貴資本主義”危害嚴重
信用制度建設需要多管齊下
信用狀況惡劣影響改革發展大局
正視不同群體的矛盾要求
非公有制經濟呼喚修改憲法
財產申報更能遏制腐敗
“四非”特色的就業新格局
中國最大危險是改革不徹底
“國計民生”不能成為限制競爭的理由
不能胡亂套用私有化概念
中國人力資源告別“物美價廉”時代
中國“國家學習能力”問題值得關注
換個標準看現代化
應該確立“民生產業”新概念
地區割據是一個危險
吃飯始終要擺在首位
我國戶籍制度還沒有擺脫計畫體制的影響
應儘快建立現代危機管理體系
三種新壟斷應引起關注
為科技界創造好的環境比給錢更重要
分配製度改革迫在眉睫
大家收入的增加還得靠大家
社會保障應作為頭等大事來抓
腐敗的經濟學原理
現階段還得依靠三個“低級”優勢
不能給消費貼政治標籤
應積極發展非正規就業
促進勞動力流動的關鍵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當前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的五種表現
妨礙共同致富的七大原因
社保制度改革尚存四大問題
民營化不等於私有化
入世將給民營企業帶來三大機遇
戶籍改革突破需要“兩個時機”和“三個條件”
關於可持續社會主義和不可持續社會主義
知識經濟應有四層內涵
應深化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概念的理解
防範社會兩極分化的進一步加劇
今日中國最需要“經濟元帥”
龐大的改革費用如何籌集
實現三大定位才能共同富裕
我國人口政策面臨挑戰
由國強民富轉為民富國強
中國需建立財產透明制
目前刺激總需求不會導致總需求膨脹
制度因素阻礙長期經濟成長
“一把手”才應競爭上崗
不能把“可行性”變成“可批性”
第三章 體制改革還須加快
民本經濟是市場經濟的基礎
要遵循市場經濟的法治原則
什麼時候私企才能大規模配置資源
市場行政化改革當務之急是平整企業家活動的場地
改革的坎沒有過
要避免滑入“壞的市場經濟”
經濟改革的出路有二
改革要避免“裙帶資本主義”
小心有人以保護改革為藉口阻礙改革
改革存在四個不平衡
要用制度降低風險
市場沒有“殺機”效率缺乏動力
市場經濟既是法治經濟也是道德經濟
推進市場化改革需政策體制聯動
管理不能代替改革
制度創新是中國經濟動力之源
界定股市違規資金三標準
中國期貨市場應該做大做強
改革不能操之過緩
“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不能離開市場改革
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迫在眉睫
“十五”時期經濟體制改革的特點
資源應由市場分散配置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兩個新主題
對外開放前應先對內開放
恢復勞動者個人財產權
國退民進是深層次改革的必然要求
從“質”的角度看我國市場化進程
第四章 國企改革重在創新
民企發展首要保護私人財產
制度創新須解四道難題
用一廠一策把國有企業推向市場
國企要突出解決所有者到位問題
正確發揮資本市場促進國企改革發展的作用
提“法人治理結構中國特色”要謹慎
職工持股不可能建立“主人翁感”
現代企業制度要由“老闆”建
企業家是市場買賣出來的
股東主導最有效率
最重要的問題是選人問題
壟斷環境下生存的國企沒有競爭力可言
人才不是企業的真實競爭力
“高加工度化”是中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新戰略目標
當今中國究竟需要什麼樣的企業
國有經濟改組要有比“三年”更遠的安排
國有股減持不宜直接面對市場
技術要新但成本要低
競爭力的核心不是先進技術而是低成本
傳統產業仍大有可為
自生能力與國企改革
誰是國有資產的最後所有者
不流動不重組不死亡是國企不治之症
產權改革要雙管齊下
國有企業每年浪費1萬億民間資本
國有股減持:方式比價格更重要
人力資源管理切忌搞成“人才運動”
脫困國企有可能再度“返困”
退出應是有序的、多樣化的
債轉股可能引發“轉賬”風險
看住國企班子要靠公司法
國企的董事長是假的董事長
產權清晰需法律和體制內在統一
當前國企改革還有三個問題需要解決
“債轉股”應轉出新機制
國有企業的產權改革:賣比分好
第五章 西部開發亟須破題
資源資本化是中西部發展的一個難題
民本經濟是條成功之路
地方政府儘快實施第三代引資政策
要素流動與縮小地區差距
關於開發西部人文資源的思考
西部開發 體制創新是重中之重
西部開發三大原則
西部開發 劣勢行業要果斷退出
西部開發應選擇市場化模式
西部大開發政府應強化軟體投資
西部開發要發展非公經濟
西部開發可沿江而上
西部需要特區
以開放的眼光開發西部
區域差距在結構
第六章 政府改革任重道遠
市場失靈要怪政府干預
政府職能轉變從“審批經濟”改起
政企不分的五種結果
社會轉型與政府能力相關分析
提升政府能力應該三管齊下
政府要像戒毒一樣戒掉政府管制
確立誠信法則首先從政府開始
政府要建立公平競爭秩序
入世歸根結底是“政府入世”
政府要變“為所欲為”為“為所必為”
制度創新是衡量審批制改革的首要標準
應以憲法固定化的十種權利
建構剛性責任行政機制
公共財政支出改革要與機構改革相結合
消除地方保護的根本辦法是削權減利
政府角色是推進器更是組織者
政府信息公開須解決六個問題
“家長制”的復活釀造了腐敗高峰
政府面臨兩個轉變一個問題
政府官員的首要任務是維護社會正義
市場經濟中政府的基本職能
第七章 城市發展關係重大
城市化工作交給城建部門是片面的
城市發展離不開規模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