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舞

觀音舞

明代《觀音舞》,又名《菩薩舞》。據明人姚旅《露書》記載,明代北京、南京貴族之家集宴,常演《菩薩舞》,舞者扮成觀音像,額上頂一碗,手持兩碗,擊節而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觀音舞
  • 又名:菩薩舞
  • 明代:觀音舞
  • 年代:清末
在民間節日,此舞亦在街頭遊行表演。明人袁宏道《迎春歌》描寫春節「行春之儀」的盛大歌舞遊樂活動中,有「白衣合掌觀音舞」。 《曲中志》載,明代舞人徐驚鴻以善演《觀音舞》聞名。 清末宮廷舞蹈家裕容齡自編自演《觀音舞》。頭戴象徵佛光的珠環,身穿有帔肩的短袖衣,戴臂環,坐於蓮花台上,一手曲托胸前,一手立掌如作揖狀,表情肅穆。 觀音是佛教諸神中的一位菩薩,常侍立在釋迦牟尼身邊。印度的觀音菩薩,本為長了鬍子的男性形象,傳入中國後,變成了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女性觀音。 明代舞人扮演觀音在宴會中、在遊行表演隊伍中起舞,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人民對神權的輕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