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救苦甘露飲(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觀音救苦甘露飲,中醫方劑名。出自《霍亂吐瀉方論》。具有避邪逐惡,祛風清熱,疏滯和中之功效。主治感冒時邪,瘟疫瘧疾,伏暑停食,霍亂吐瀉,頭痛腹脹,口渴心煩,脾胃不調,吞酸噯腐,一切不服水土。

基本介紹

  • 名稱:觀音救苦甘露飲
  • 出處:《霍亂吐瀉方論》
  • 功用:避邪逐惡,祛風清熱,疏滯和中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

組成

觀音柳一枝五錢(15g),滑石、炒谷芽、焦神曲各三兩(90g),蒼朮(泔水浸)、雲茯苓各二兩(60g),柴胡一兩五錢(45g),川厚朴(薑汁炒)、黃芩、枳殼、葛根、蘇葉、姜半夏、陳皮(鹽水炒)、芍藥、楂肉、烏藥各一兩(30g),香附、木香、甘草各五錢(15g),陳茶葉(安化茶或六安茶之陳者佳)二斤(1kg)。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每次三錢,用陰陽水煎服。

功用

避邪逐惡,祛風清熱,疏滯和中。

主治

感冒時邪,瘟疫瘧疾,伏暑停食,霍亂吐瀉,頭痛腹脹,口渴心煩,脾胃不調,吞酸噯腐,一切不服水土。

方義

方用蒼朮、厚朴、茯苓、半夏、陳皮化濕和胃,降逆止嘔;觀音柳、柴胡、葛根辛散外達,解肌退熱;黃芩、茶葉清熱降火;枳殼、烏藥、香附、木香理氣解郁,行氣止痛;柴胡與枳殼配伍,一升一降,調達氣機;山楂肉消食化滯。諸藥合用,有祛風清熱,疏痞和中之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