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經善導疏

觀經善導疏,善導大師作品。善導大師(613年-681年),俗姓朱,安徽泗州人(一說山東臨淄人),唐朝高僧,為道綽之徒,被尊為淨土宗二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觀經善導疏
  • 作者:善導大師
  • 出版社:弘化社
  • 所屬分類:淨土著述
圖書信息,大師著作,善導大師,刻序,

圖書信息


  
書 名:觀經善導疏
作 者:善導大師
出 版 社:弘化社
版 次:1
裝 幀:平裝
開 本:32開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排版方式:橫排
所屬分類:圖書>淨土系列 >淨土著述

大師著作

大師著作在宋明以後失傳,直至清光緒年間,楊仁山居士從日本請回觀經疏刻印流通,又稱觀經四帖疏。這一淨宗重要法典中國失傳後,在日本流傳過程中錯訛甚多,印光大師為此息心詳校並予重刻。今熟讀文鈔之蓮友,由印祖文鈔中知此大事因緣後,皆渴望能恭讀印光大師親校的《觀經疏》,但因眾生福薄,唯見日本大正藏本和楊仁山先生刻本,不見流通印祖校正之善本,眾皆甚以為憾。自弘化社恢復之後,即囑編輯部居士在日常事務中注意查找。直至2006年3月,在靈岩藏經樓查找資料時,幸運地發現1924年印光大師親為作序之重刻本,南京佛經流通處刻印。經與一般流通本仔細比較,確定為印祖校正本,民國十三年寶典重光,慶喜不已。蒙明學大和尚首肯,特從藏經樓請出刻本重新製版流通。願閱此善本者,個個深信切願,篤修一向專稱之行,乘佛願力,往生淨土,則不負二大師著疏及校正流通之悲心。

善導大師

大師幼年出家,受具足戒後,與妙開律師共閱《觀無量壽經》,喜淨業是易行道,乃專心念佛,修十六妙觀。641年玄中寺向道綽參禮請益,得《觀無量壽經》奧義,決心專修淨業。後轉赴長安,盛弘淨土法門。大師自修則“每入室長跪念佛,非力竭不休”;度人則“每逢人即演說淨土法門”,三十年如一日;言傳與身教並舉。681年大師往生,世傳師是彌陀化身。唐高宗以師念佛 “口出光明,神異無比”,故賜額為“光明寺”,後人亦稱師為“光明和尚”。

刻序

人生世間,禍福吉凶,相為倚伏。其所得損益,唯在人之善用心與否耳。諸佛愍自己與一切眾生,為三苦八苦無量諸苦之所逼惱。因思所受苦報,由於過去惡業所感。而所造惡業,由於當六塵境,不了如幻如化,妄起貪瞋痴心之所致也。是知貪瞋痴之煩惑,乃一切眾生之大怨家。從茲以戒定慧,斷貪瞋痴。復還本具之天真,以成無上之覺道。然則三苦八苦等,實三世諸佛之導師,而一切眾生永離眾苦,常享諸樂之無上良緣也。觀無量壽佛經者,普令一切若凡若聖,同於現生,往生極樂,或頓或漸,證無生忍,以至圓成佛道之大法也。以聖則自力具足,兼仗佛力,故所證入,最為直捷,以故華藏海眾,同願往生也。凡則仗佛慈力,帶業往生,即已超凡入聖,證不退位。從茲漸修,必至圓滿菩提而後已。此經中品戒善世福,下品作眾惡業,及五逆十惡,將墮地獄,由稱佛名,遂得往生也。如是力用,最為洪深。蓋由阿闍世王,乘大願輪,示為惡逆,囚父禁母,而為發起。其母厭離娑婆,願生極樂。並為未來眾生,求往生法。世尊乃為說此觀想西方依報國土,種種莊嚴。正報佛及觀音勢至,相好威德。以及九品往生,若因若果之十六觀。於第八像觀之首,發明宗要雲,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是故應當一心繫念,諦觀彼佛。須知法身入想,理實甚深。心作心是,事本平常,平常非常,甚深非深。能圓悟者,方名達人。於第十三觀,特為劣機眾生,開方便門,令觀丈六八尺之相。第十六觀,又令惡業重者,直稱名號。由稱名故,即得往生。是知相有大小,佛本是一。觀不能作,稱即獲益。於此諦思,知持名一法,最為第一。末世行人,欲得現生決定往生者,可弗寶此持名一行哉。溯自經傳此方,智者,善導,清涼,靈芝,各為著疏,後唯智者一疏獨傳,餘三皆佚。清光緒間,楊仁山居士,由東瀛請來此經善導疏,無量壽經慧遠疏,往生論曇鸞注。皆久佚之法寶,俱為刻行。善導疏不用諦觀等深意,但直釋經文,俾中下根人,易於趣入,及其趣入,不言諦觀,而諦觀自然了了矣。可謂契理契機,善說法要。彌陀化身,殆非虛傳。蓮宗二祖,萬代景仰。奈傳之久遠,錯訛甚多,因息心詳校而重刻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