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泉圖

觀泉圖

《觀泉圖》是畫家在這個時期進行彩墨藝術探索的代表例證。顯示了畫家對於傳統與創新的深刻領悟。因此在廣博的中國傳統文化修養和學識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強烈藝術風格,用筆強勁而有力,色彩狂放,時用潑彩,豪氣十足,與其油畫之風相得益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觀泉圖》
  • 作家:張大千
  • 創作年代:1963年作
  • 類別:中國繪畫
作品簡介,作品描述,作家資料,出版信息,展覽信息,

作品簡介

作品名稱: 觀泉圖
創作年代: 1963年作
作品尺寸: 134.0*68.0cm
鈐印:大千唯印大年。
款識:蜀郡張爰大千父筆。癸卯嘉平月三巴摩詰山中八德園。

作品描述

張大千的最高藝術成就即在於其開創了潑墨潑彩的新領域,尤以潑彩最有創新性。此幅作品是其潑彩畫中的精品,畫家對此件作品頗為得意,曾長期張掛於“環蓽堂”自己居所的客廳中。在技法上,張大千通過對敦煌藝術的研習,重新尋回了國畫之色彩生命,同時畫家也開拓視野,融合西洋繪畫藝術的用色、抽象藝術的結構,呈現出氣勢恢宏,水與墨自然流動的淹潤效果。
觀泉圖觀泉圖

作家資料

張大千(1899~1983年),原名正權,後改名爰(yuán),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下里巴人,齋名大風堂。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農曆四月初一),出生於四川省內江縣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灣)的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
張大千張大千
9歲時母親教其花鳥草蟲白描。青年時隨兄到日本京都攻讀繪畫,又研究染織工藝。回國後曾從師學詩文書畫,後忽耽於佛學,度為僧,法號大幹,後經還俗,以法號行。他擅繪畫,受八大山人、石濤的影響,尤長山水,喜好畫荷花及工筆人物,獨樹一幟,俱臻妙境。與齊白石井有“南張北齊”之譽。40年代研究傳統蹤及陳老蓮、沈周諸家,又赴敦煌臨摹壁畫,同時習雕塑,畫風為之一變。50年代棲身海外,居巴西17年,1976年移居台灣。張大於詩、書、畫、篆刻俱精,對於中國古字畫的鑑賞獨具慧眼。尤其他開創了淡墨潑色山水流派,推動了現代中國畫藝術發展,影響深遠,是中國傑出的藝術家
張大千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無論是繪畫書法篆刻、詩詞都無所不通。早期專心研習古人書畫,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後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他的治學方法,值得那些試圖從傳統走向現代的畫家們借鑑。

出版信息

1.《張大千回顧展》第106頁,舊金山亞洲文化藝術中心1972年11月出版。
2.《張大千九十紀念展書畫集》圖版66,台灣歷史博物館1988年6月出版。
3.《張大千紀念文集》第13頁,台灣歷史博物館1988年出版。
4.《張大千研究》彩圖50,台灣歷史博物館1996年出版。

展覽信息

1.《張大千回顧展》,舊金山亞洲文化藝術中心1972年11月。
2.《張大千九十紀念展》,台灣歷史博物館1988年6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