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台鎮

觀台鎮

觀台鎮位於磁縣西南部,東與河南省安陽縣安豐鄉毗鄰,西與安陽縣都里鄉接壤,南與安陽縣銅冶鎮、倫掌鄉相連,北隔岳城水庫與岳城鎮、黃沙鎮、都黨鄉、白土鎮相望。總面積41.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226人(2017年),均漢族。含12個自然村,轄14個村民委員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觀台鎮
  • 別名:六河溝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磁縣
  • 政府駐地:觀台3街村
  • 電話區號:0310
  • 郵政區碼:056504
  • 地理位置:磁縣西南,漳河南岸
  • 面積:41.05平方公里
  • 人口:28226人(2017年)
  • 著名景點:觀兵台遺址,磁州窯遺址,比利時民居、冶子大橋
  • 機場:邯鄲國際機場
  • 火車站:磁縣站 邯鄲站 邯鄲東站
  • 車牌代碼:冀D
  • 行政村:14
  • 自然村:12
城鎮簡介,地理交通,歷史沿革,行政區劃,觀台一街村,觀台二街村,觀台三街村,東艾口,西艾口村,崗子窯村,前嶺村,後嶺村,東保障村,西保障村,乞伏村,東清流村,西清流村,中清流村,自然資源,經濟概況,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社會事業,歷史文化,風景名勝,著名人物,地圖信息,

城鎮簡介

觀台鎮,位於河北省邯鄲市磁縣西南部,因觀台村北有一土台,相傳三國時曹操為閱兵所建,故名觀台。地處卵石丘陵區,南部為丘陵,屬太行山東麓,北靠岳城水庫,是中國磁州窯遺址所在地,全縣重點煤焦產業區,屬於典型的工業型鄉鎮,是磁縣的第一個億元鎮。
全鎮現有常住人口28226人(2017年),總面積41.05平方公里,下轄一街、二街、三街、東艾口、西艾口、崗子窯、前嶺、後嶺、西保障、東保障、乞伏、中清流、西清流、東清流14個行政村,其中有9個移民村,鎮政府駐地在觀台三街村。觀台鎮東與河南省安陽縣安豐鄉毗鄰;西與安陽縣都里鄉接壤;南與安陽縣銅冶鎮、倫掌鄉相連;北隔岳城水庫與岳城鎮、黃沙鎮、都黨鄉、白土鎮相望,海拔在80一340米之間,地下水位50一80米,土壤為石灰性褐土,潮褐土及褐土。境內有友誼渠、穿漳渠。總耕地17444畝,其中水澆地6104畝。有豐富的煤、石灰石、耐火土、鐵礦石等資源。

地理交通

省道S242石觀公路(原邢都公路)從鎮中部通過,
有152鄉道連線東部直達岳城水庫大壩,
有154鄉道連線西部東西艾口和崗子窯村。
另有村鎮內部道路若干條、
曾經通達觀台的三條地方鐵路
觀台經清流-豐樂
觀台崗子窯-安陽
台子寨至彭城

歷史沿革

觀台村北有一土台,相傳三國時曹操為閱兵所建,故叫觀台。另據明嘉靖《彰德府志》記載:“石虎所築,以臨漳水,故名曰觀”。又一說,此台以望三台,故名觀台!建築岳城水庫時,搬遷到現址居住,舊址位於現址北一里多處。
觀台鎮
觀台歷史有記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
公元前422年,西門豹任鄴縣令(治今臨漳縣鄴鎮),在漳水上築攔河堤堰12道,同時在南岸開渠12條,引漳灌溉,其中6條在今觀台鎮,觀台鎮又名六河溝
曹操在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前後,以城為基,修建三台(銅雀、金虎、冰井)之一的冰井台中貯藏了大批煤炭。西晉左思《魏都賦》中講:墨井鹽池,玄滋素液”又據《魏都賦》唐人李善註:鄴西,高陵西,伯陽城西有石墨井,井深八丈 其中伯陽城就是指觀台清流村
唐代,觀台已經開始有陶瓷行業的歷史(2015年冶子磁州窯發掘新發現)
宋元時期是觀台磁州窯最為輝煌的時刻,並且煤炭開發也趨近發達,
元後因漳河泛濫,航運停滯,觀台藝人奔走他方,將磁州窯技藝發揚全國,在峰峰 鶴壁等地都有觀台磁州窯的影子。
明清觀台鎮隨峰峰地區先後屬磁州 相州。
1903年2月, 曾任清朝翰林院侍詔、直隸候補道的馬吉森與山東維縣人譚士楨、河南開封人顧瑗等集資白銀2萬兩,開辦了六河溝煤礦,經清政府獲準設廠採煤。業主馬吉森眼界開闊,經營靈活,他廢棄了傳統的土法開採模式,率先使用機械進行開採,同時採用股份制的新式企業管理模式,積極吸納外部資金,呈現出鮮明的現代企業特徵。煤礦投產後,很快獲得了豐厚的利潤。
1904年國民政府 農工商部正式批准成立“安陽六 河溝機器官煤礦”。後來 ,又有河南商城人張孝謙、開封人顧瑗、浙江寧波人吳樾等加入新股4萬兩,葉潤含等增加投資在六河溝附近開闢了新的井口,同時吸引了德國人莫納根、比利時人馬楣等外商的入股投資,使六河溝煤礦的規模不斷擴大,不久正式成立了六河溝煤礦股份有限公司,並向德國商人德璀琳貸款10萬兩,訂購了先進的機器設備。
1906年 , 平(北平)漢(漢口)鐵路建成通車後,促進了六河溝煤炭資源的開發。為了適應煤炭運輸銷售的需要,在邯鄲這塊版圖上出現了歷史上第一條地方鐵路。
1907年5月 正式成立“六河溝煤礦股份有限公司”。此後煤炭開發事業在曲折 中發展,小煤礦與官煤礦並存。
1908年 由六河溝煤礦出資,修築了從六河溝到豐樂鎮(今河南省安陽縣豐樂鎮)的輕型鐵路;被稱為豐六鐵路,這段窄軌鐵路長32.5公里,是一條運煤的專線。開始時用人力推缸運煤,後來購置了小火車,改作機械牽引,主要運煤,也兼營少量的客貨運輸。與此同時在平漢沿線的彰德、鄭州、許昌、漢口等地設立了煤炭分銷廠,擴大銷路。
1909年, 清政府為了補充國庫的空虛,決定加大六河溝煤礦的開採力度,在原來的礦區旁邊,又劃出了一塊更大的礦區,採取競標的方式,開發六河溝的新煤礦。官方貼出告示,號召全國的民間實業家用現銀競標。訊息傳出之後,日、法、英、美國的投機商蠢蠢欲動,迫切想吃到這塊肥肉,但清政府規定只對中國商人開放競標,於是洋商們便想方設法尋找中方的合作夥伴,英國商人查爾暗中支持安陽富商周益,他一擲千金,勢在必得。馬吉森在其妹馬青霞大力資助,以180萬兩白銀中標,奪得六河溝新開煤礦的開發權,從而破滅了洋商的夢想。
1911年, 浙江寧波人吳樾任總經理時,由於無法償還德國商人德璀琳到期的債務,處處受到外商的制肘,德璀琳以債權人的身份,提出種種附加條件,要求派德國人到六河溝煤礦任技師,企圖在技術上實行壟斷。為擺脫這種被動的局面,吳樾決定從華比銀行借款還債,這時臨城煤務局總辦兼總工程師、比利時人馬楣早已對六河溝煤礦垂涎三尺,一直想從中插手,只是苦於沒有機會,這時得知六河溝煤礦急需資金,乘機串通華比銀行,誘騙吳樾與之訂立了代管十年的承包契約,使馬楣奪得了六河溝煤炭的全部經營大權。這真是前門拒虎,後門進狼,當吳樾得知銀行背後的交易後,已悔之晚矣,使六河溝從一個民族資本企業逐漸淪為外國資本控制的企業,成為外國資本經濟滲透、掠奪的工具。馬楣接手後,很快創辦了發電廠,安裝了兩台1000千瓦的發電機組,4台汽壓鍋爐。並建造了獨處一院的辦公房,室內有地下通道,直通火車站,遇到緊急情況時便於隨時逃生。(此處便是觀台中學前身)
由於六河溝煤礦在當時的重要地位,曾有多位民國要人在這裡任職,他們利用自身的官職和影響,使煤礦生產穩定增長。
1917年3月 ,煤礦公司召開股東會議,決定由曾任外交次長、交通總長的曹汝霖、曾任中華民國袁世凱總統府財政顧問的陸宗輿、民國時期的外交高級官員、中國奧運之父王正廷等人為主任董事,浙江寧波人李晉為總經理。
李晉就職後,對六河溝的礦產權屢被外國人掠奪,痛心不已,隨即與比利時人馬楣交涉,要求收回煤礦的管理權,經過激烈的談判,把由馬楣壟斷煤炭的大權變為雙方共管。
1919年, 李晉利用法朗匯價下跌的行情,提出了收回經營權的倡議,並積極籌措資金,還清了全部外資,使比利時人馬楣及駐礦的外國人員撤離了煤礦,恢復了民族資本的完全控股。同年,由六河溝煤礦出資,將觀台鎮至豐樂鎮的輕便鐵路改建成標準軌道,購置小火車十幾台,車皮100多輛,並與平漢鐵路相銜接,使日運煤量增至1500-2000噸。還架設了漳河大橋,又開鑿了台寨、復興等新礦井,使煤炭產量大增。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全公司的煤產量達到了75萬噸,總計有資本300萬元,職工5000人,礦區面積12萬平方米,並擁有發電廠、火車房、輕便鐵路、學校、浴池、職工住宅配套設施等,達到了六河溝煤礦的全盛時期,成為民國初期的全國十大礦廠之一和全國重要的焦煤生產基地。1920年秋, 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帶領學生來到觀台六河溝煤礦進行實習考察,並撰寫出煤田地質專著《華北六河溝煤田含煤建造之地層》一書,對華北煤田的形成及含煤地層中古代生物演變歷史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觀台鎮
1925年春,中共黨員楊介人受黨組織派遣,到六河溝煤礦開展黨的工作,先後在水泵、機械、鍋爐等車間發展胡金山等人參加共產黨,並在同年建立了六河溝煤礦黨小組,到年底已發展黨員18人。
1925年9月,在觀台鎮南街召開了六河溝煤礦第一次職工代表大會,正式宣告六河溝煤礦工會成立,公開工會的行動綱領: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反對封建資本家和軍閥剝削、壓迫工人;煤礦資本家必須改善工人的生活條件和經濟待遇。
同年,黨組織在六河溝煤礦組織了第一次罷工鬥爭,工人代表向資本家提出了4項要求:(1)增加工人工資;(2)解決工人的傷、殘、病、死的治療和待遇問題;(3)罷工期間工資照發;(4)允許工人成立工會並給辦公室和準許掛牌子。礦方被迫答應了工人代表提出的全部條件,並簽訂了協定書,罷工取得了勝利。
1927年6月,為支援第二次北伐戰爭,中共安陽縣委交給在六河溝煤礦從事工運工作的地下黨員李春泉一項任務:炸毀京漢鐵路漳河大橋,切斷奉軍南下運輸線。李春泉和礦工黨員胡金山、紀德貴經過精心策劃,組織了二三十名懂爆炸技術的工人積極分子,在漳河鐵路大橋兩岸附近的進步青年武裝配合下,於6月中旬的一個傍晚,帶著炸藥來到漳河橋下,首先封鎖了道班房,安排一部分同志放哨警戒。爆炸工人迅速選擇中間的橋墩,打好炮眼,裝足了炸藥。黎明時分,點燃導火索,將大橋攔腰炸斷,使京漢路交通中斷,奉軍的軍車被阻於漳河北岸,破壞了奉軍的後勤供應,有力地支援了北伐
觀台鎮
1931年6月,中共安陽縣委書記馬存漢來到六河溝煤礦,以井下推罐工作做掩護,開展黨的工作,整頓了該礦黨支部,馬存漢任支部書記,胡金山為組織委員,紀德貴為宣傳委員。在他們的帶領下,經過鬥爭的考驗,又發展張瑞堂、申壽銀、吳福祥、王毛剛、李寒成、李克蘇(斗貴)、李廣必、張學德(狗常)、柳天寶等一批礦工骨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4年2月,六河溝礦工在共產黨員李菁玉領導下舉行了索資罷工鬥爭,在鬥爭中一批礦工加入共產黨,又建立了一個黨支部,全礦黨員已有50多人,分別編在觀台礦、台子寨礦、都黨、石場、辛莊、黃善支部內。漳河南礦由胡金山負責,漳河北礦由張瑞堂負責。
1937年10月19日後,日軍不斷向漳河鐵橋炮擊,並在轟炸機的配合下以兩個大隊的兵力向漳河橋發起輪番進攻,均被32軍官兵擊退。正面進攻不成,日軍在保障、高穴一帶涉水渡河偷襲西保障,守軍與敵人激戰,雙方展開肉搏,敵兩個大隊傷亡慘重,但後續部隊不斷增多,東西保障防線被突破。與此同時,一部分日軍化裝成難民偷渡過河,採取突然襲擊,占領東西高穴。21日,關麟征所部52軍第2師一個旅乘夜包圍攻擊敵人在河南岸的部隊,同時命令第25師在河北岸一個步兵團(團長曾謙),乘夜由西向東對敵人河北岸的炮兵陣地和後方部隊猛烈側擊。敵人處於前後夾擊的困境,死傷巨大,被迫放棄陣地,向漳河北岸潰退。這是日軍自南進以來,遭到的最大的一次打擊 史稱漳河戰役
1937年11月上旬,六河溝煤礦黨組織配合八路軍發動工人和農民,將台子寨煤礦的地面設備全部運到了涉縣。從此,台子寨煤礦(大井)再也沒有生產,日軍占領時期也未能恢復。(1937年12月,日軍侵占了六河溝煤礦。)
1937年 “七七事變”後,10月中旬六河溝煤礦被日軍占領後,由日本人大島接手管理,1940年日偽合組“井陘公司”,將六河溝煤礦併入其中。日本人採取“要得炭、人命換”的殘暴手段,對中國的煤炭資源進行了野蠻的掠奪。
觀台鎮
1938年4月29日駐彭城、觀台的日偽軍向彭城西部的抗日根據地進攻,被129師385旅141團和太行五分區34團擊潰,殲滅敵人150餘人
同年6月21日,陳賡部隊和紀德貴的第四游擊支隊進攻觀台鎮和六河溝煤礦公司,將日偽組織和武裝解決史稱彭城大捷
1942年,六河溝煤礦日軍憲兵隊以“治安檢舉”為名,逮捕礦工500餘名,對他們實行駭人聽聞的各種酷刑,之後全部“失蹤”。 1943年 ,日軍在峰峰煤礦大肆逮捕抗日人員,有50多人被捕,其中梁習武、、張景文被捕後,遭日軍殺害。 1944年6月,六河溝煤礦工人、黨員、抗日英雄李克保英勇就義於日軍的屠刀之下
岡村寧次在筆記中寫到“1942 年 1 月 7 日我視察前線,路過河北省邯鄲、河南省彰德西面的 磁縣煤礦,以及六河溝煤礦附近的農村,看到這裡都是漂亮的磚瓦房,甚為 奇怪。原來這裡地下數米便全是煤層,農民在自己的田邊開鑿象水井一樣的 深洞,用人工就可挖出煤炭,因而也設有磚窯。當時正值農閒季節,見到農 民正在往煤礦挑運煤炭。據磁縣煤礦經營人(當時為日本人)講,採用新式 設備開採煤的日產量,還不如附近農民挑運來的多。這些確信自己土地下面 永遠有煤的農民令人羨慕。

1945年8月 軍投降後,由晉冀魯豫邊區民主政府工商部局接管,
1945年9月10日觀台光復,劉鄧平漢戰役指揮部設在峰峰利民煤礦。
1946年6月,峰峰、六河溝煤礦在黨組織的支持下,由工會組織發動,開展了一場除奸反霸鬥爭。在六河溝煤礦,層層召開揭發批判鬥爭會、訴苦會,不少人在會上痛哭流涕。有個姓李的日本翻譯,過去打罵工人,效忠日軍,辦了很多壞事,民眾當場將他處死;特務劉明德被槍決。
1946年8月,為了粉碎國民黨反動派進攻解放區、打通平漢線、搶占幾個大煤礦的企圖,六河溝、峰峰兩煤礦黨組織奉上級指示,進行備戰,將煤礦可能搬運的機械設備、生產物資迅速運往山區。峰峰煤礦備戰的地點是索井,六河溝煤礦是白土、兩岔口一帶
1946年秋,國民黨占領觀台,六河溝煤礦及原有鐵路設備拆毀備戰,礦井淹沒, 後來鐵路設備軌道用於邯鄲涉縣和邯鄲館陶鐵路建設。
1953年1月12日劃歸河北省峰峰礦區
1955年2月,峰峰礦區改建成峰峰市,直屬河北省,觀台更名峰峰市觀台區
1956年9月11日,峰峰市撤區並鄉,全市劃為20個鄉鎮辦事處。觀台觀台區更名觀台鎮
1965年3月5日,將峰峰礦區觀台人民公社的觀台一、二、三街、輪子坡、東保障、西保障、東清流、西清流、中清流、乞伏、東艾口、西艾口、前嶺、後嶺、崗子窯等15個村劃歸磁縣。同時,因修建岳城水庫,東清流、西清流、中清流的部分農戶遷入峰峰礦區臨水人民公社,改村名為:東清流、西清流、新清流。
1966年4月5日周總理視察了岳城水庫

行政區劃

觀台一街村

行政面積3.69平方公里,人口3270,耕地1474畝。2005年人均收入:2570元。
該村有村辦煤礦一家:戎利煤礦,年產能力10萬噸左右,目前處於停產整改階段;耐火廠6家,年生產能力3萬噸左右;焦化廠一個,年生產能力10萬噸左右;大型養豬廠一家,年產生豬3000頭左右;中小型養豬廠兩家,年產生豬1000頭左右。

觀台二街村

行政面積2.67平方公里,人口3600口,耕地1369畝。2005年人均收入:2540元。
該村有耐火廠6家,年生產能力均為6000噸左右;有3家鑄造廠,年生產能力15萬噸左右。
有宋代磁州窯遺址一處,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觀台三街村

行政面積3.39平方公里,人口3232,耕地1050畝。2005年人均收入:2570元。
該村有個體企業4家,分別是:吳少波,承先焦化有限公司,年產二級機制焦40萬噸;電廠一座,裝機容量100萬 KW;年收入100萬元。安志房,復興焦化廠,年產二級機制焦20萬噸,年收入50萬元。個體耐火廠兩家,年生產能力均為5000噸。有村辦奶牛廠一家,存欄成年奶牛200頭。

東艾口

相傳,宋朝時艾口建村。昔時這裡有一金豐寺,寺內有紅梅、紅果兩位尼姑對民和善,尼姑死後,為了紀念這兩個尼姑命村名為妣村。百姓覺著妣村不好聽。又依據村東的艾山和漳河南北渡口,改為艾口。後分兩村,以其相對位置叫東、西艾口。
行政面積3.3平方公里,人口1830,耕地1300畝,2005年人均收入:600元。
該村有個體煤礦一家:中興煤礦,目前處於停產整頓狀態,現正與峰峰集團合資重組。有貂、蘭狐特種養殖廠1個。
有元、宋磁州窯遺址一處,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西艾口村

行政面積8.49平方公里,人口3070,耕地2080畝,2005年人均收入:2340元。
該村有洗煤廠2家,年洗煤10萬噸;耐火廠1家,年生產能力5000噸;石子廠一家,年採石量10萬噸;小灰窯6家,年生產白灰6萬噸。有養豬個體戶12家,年產生豬10000頭;養雞個體戶5家,年產蛋量50000斤。

崗子窯村

相傳,清朝時建村。原叫槓子橋村,後因地下有煤,建煤窯很多,改名崗子窯村。
行政面積5.86平方公里,人口3020,耕地1796畝,2005年人均收入:2460元。
該村有村辦煤礦一家,現停產整改。有洗煤廠兩家,年生產能力均為5萬噸。有耐火廠3家,年生產能力均為5000噸左右。

前嶺村

明末清初,湯陰東果園高岸村秦姓、涉縣合漳武姓、安陽東水楊姓,先後來此開荒種地,繁衍成村,因位於冢子嶺上,故稱冢子嶺。後又按其相對位置,分別叫前嶺、後嶺。
行政面積3.06平方公里,人口1800,耕地1710畝,2005年人均收入:2500元。
該村有個體洗煤廠一家:東升洗煤廠,年生產能力5萬噸;個體焦化廠一家,年生產能力2萬噸。河南主焦煤業集團在該村興建礦井一處,設計年生產能力100萬噸。

後嶺村

行政面積1.81平方公里,人口1016,耕地1050畝,2005年人均收入2310元。
該村有村辦集體企業一家,年收入6萬元。

東保障村

相傳,三國時建村。因曹操曾在這裡設行營,升賬調兵遣將,得名寶賬,沿用中寫成保障。按其相對位置分別叫東保障、西保障。岳城水庫建庫時兩村都搬遷現址居,舊址位於現址北一里處。
行政面積1.75平方公里,人口792,耕地670畝,2005年人均收入:500元。
該村有個體耐火廠兩家,年生產耐火材料能力分別為4000噸。

西保障村

行政面積3.57平方公里,人口4198,耕地2750畝,2005年人均收入:800元。
該村有個體耐火廠20家,年生產能力15萬噸;個體焦化廠一家,年生產能力10萬噸.另外,有漁民20多家,年收20萬元.

乞伏村

相傳,清朝時幾戶逃荒人,在此建村,得名乞伏。岳城水庫建庫時搬遷現址居住,舊址位於現址北一里。
行政面積0.92平方公里,人口1296,耕地620畝,2005年人均收入:2350元。
該村有個體鑄造廠一個,年生產能力20萬噸;出外開酒店個體戶15家,年收入120萬元。

東清流村

相傳,清流原為伯陽城,戰國時所建。據史料記載:三國時在此餵養軍馬,後來伯陽城被漳河淹沒,居民逃往高地,因這裡水草豐美,以旁邊的一條清水小河命名叫清流。後來人口日繁,分成兩個村,以居住的方位叫東清流、西清流。岳城水庫修建時兩村都向南搬遷二里(即現址),有一部分人遷往峰峰礦區,臨水東邊定居,村名仍叫清流,還有一部分人外遷後又返回來,在東西清流之間另建一村叫中清流。
行政面積1.51平方公里,人口886,耕地274畝,2005年人均收入486元。
該村以農業、漁業為主,養魚專業戶10多家。

西清流村

行政面積0.88平方公里,人口870,耕地291畝,2005年人均收入:580元。
該村有耐火廠兩家,年生產能力均在5000噸左右。大部分村民以農業、漁業為生。

中清流村

行政面積1.17平方公里,人口640,耕地250畝,人均收入450元。
該村有個體洗煤廠一家,年生產能力5萬噸;大部分村民以農業、漁業為主。

自然資源

耕地17367畝,其中水澆地6104畝。有豐富的煤、石灰石、耐火土、鐵礦石等資源。

經濟概況

第一產業

2005年糧食總產9657噸。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穀子、大豆、玉米等。豬存欄一萬頭,其中千頭養豬廠4個,雞存欄2萬隻,並有貂、蘭狐等特種養殖廠4個。

第二產業

全鎮民營企業700餘家,並建成了以煤焦為龍頭,占地1.4平方公里的煤焦冶金工業區。2005年全鎮民營經濟營業收入330243萬元,工業增加值:92672萬元。
主要產品及生產能力:
煤礦八座,年生產能力70萬噸;(多數將於近期關停)
焦化廠4個,年生產二級冶金機焦60萬噸;(近年關停一座)
裝機容量12000KW的發電站2座,年發電量17280萬度;
耐火材料廠40個,年產量20萬噸,其中隧道窯生產線2條,年產量4萬噸,
機械鑄造企業2個,主要生產與中國重汽、一汽、二汽配套的汽車配件2萬噸。
另外還有磚廠、石灰廠、水泥廠、石子廠以及建築、餐飲服務等企業近700家。
境內還有縣辦六合工業有限公司
河南省安陽礦務局鑫龍集團主焦煤業公司。
磁縣太行機械鑄造有限公司
經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嚴格篩選、評審,成為磁縣第一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鑄造行業準入公告企業;
磁縣漳南洗煤有限公司
河北魏陵蔬菜種植有限公司

社會事業

國中1所,國小9所,幼稚園1所,在校生2450人,教職工163人。
鎮衛生院一個配有進口CT,病床40張,並有專家常年坐診
有大型商超市2個 民營旅社1個

歷史文化

六河溝煤礦醫院 ------ 今峰峰集團總醫院前身
平原省焦峰潞礦區職工子弟初級職業學校 今 邯鄲市第十三中學前身(1953-1956)學生來源於北京、峰峰、潞安、焦作和南京。
華北礦業專科學校----- 今河南理工大學和中國礦業大學前身之一
磁州窯
以碗盤為主,也燒造大型罐盆類日用器皿,印有“張家造”戳記的瓷枕就是觀台產品
磁州窯址是歷史文化遺產,它的窯址最早建在北賈璧、青碗窯,宋、金、元時期分布在漳河流域的觀台、冶子、東艾口、申家莊等窯場成為磁州窯的燒造中心。元末部分窯場遷往滏源里,現存有臨水窯、富田窯等遺址。在兩河流域的十七處遺址中,觀台磁州窯遺址以其面積最大、地層最豐富、最具典型意義而蜚聲中外。一九九六年,兩河流域的磁州窯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我國著名考古學者陳萬里先生1951年在觀台的舊渡口等候渡河時發現觀台鎮的這片廢墟時,這位老前輩對河邊的一大片完好無損的窯址勘察後,發布了一條轟動世界的訊息:這是目前尚存的最典型、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磁州窯觀台窯址
六河溝
六河溝指東艾口村到觀台之間的地帶。有6條河道匯集於磁州窯遺址附近。
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 在觀台鎮發現了兩座瓷窯遺址和 三座煉焦爐,遺址的時代為宋至元。這一遺址共7層,遺址中有許 多煤渣土。煤渣薄的地方僅0.15 米,厚的地方則至0.95米。這說 明,磁縣觀台地區至遲在宋元時 期不但用煤作燃制瓷器的燃料, 而且掌握了嫻熟的用煤煉焦技 術,建有專門的煉焦爐。
1903年一些實業家在六河溝 一帶收買土煤窯,次年國民政府 農工商部正式批准成立“安陽六 河溝機器官煤礦”。1907年5月 正式成立“六河溝煤礦股份有限 公司”。此後煤炭開發事業在曲折 中發展,小煤礦與官煤礦並存。
伯陽城---------古代記載煤炭使用時有伯陽城的記載,為魏國邊邑重鎮。今清流村。
觀台集洋灰礦 ----------------安陽早起民族企業,也就是六河溝水泥廠,當時是全國八大水泥企業,1925年曾被啟新洋灰廠吞併準備建立新廠,後沒有成型。

風景名勝

宋、元時瓷窯遺址、 西艾口 崗子窯 觀台二街村均有,二街村址原有2座寺廟 故稱西寺,其中文物經過 大面積發掘,存放於邯鄲博物館及北大博物館。
冶子大橋 二街村與冶子村之間
觀台鎮
觀兵台遺址、 岳城水庫庫區
日照寺遺址 二街村東
白橋遺址
日偽電廠遺址 觀台中學後
日偽集中營遺址 觀台中學
呂祖廟遺址 觀台中學後
比利時民居 清 觀台中學後
東艾口石窟 北周 磁縣觀台鎮東艾口村西
唐帝廟碑刻 金 磁縣觀台鎮乞伏村內
李克保烈士紀念碑 抗日戰爭時期 磁縣觀台鎮觀台中學前

著名人物

李克保----------烈士
吳勇-------------傳奇大力士,民國時期人物,當時盛傳觀台地區周邊正處龍勝時期,有袁世凱在此一躍龍庭,觀台鎮則出現一位大力士吳勇,據老人講述,吳勇去白土買缸,路過都黨煤礦,與煤礦管理人員打賭,白裝了2缸煤炭挑回觀台,此為軼事一,另有講述吳勇母親想磨麵,但是總是石墨總是排不上隊,夜裡吳勇就把石墨抗到樹杈上,第二天母親就可第一個磨麵了。 吳勇死後葬於復興井西側土坡旁。
馬吉森-----------六河溝煤礦礦主,民族資本家,馬氏莊園住人馬丕瑤長子。
杜中兵------------巴奴火鍋創始人
武日豐: 長江救人英雄
郭慶祥:安陽睿祥倉儲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
郭育光-----------中國礦業大學首任校長,焦峰潞煤礦子弟學校時期的學生。
魏子盹 -------------魏礦師。 魏瀚二子。
魏瀚----------------中國軍艦專家,六河溝礦主之一,逝世於觀台、

地圖信息

地址:邯鄲市磁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