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釜山

覆釜山

覆釜山矗立在連江縣城南十二里,而今山路石階直鋪至白雲寺,成為旅遊勝地。覆釜山水奇秀,溪流彎曲,雲霞掩映,悅目怡情。覆釜山有三峰:東為鬥牛峰,西為陽明慶峰,中峰似釜倒立,故名覆釜。《連江縣誌》載:“不到鬥牛峰,不見覆釜面,登上覆釜峰,群峰皆足底。”古人題句云:“蒼岩乾尺曉煙消,島嶼微茫海色遙,無數亂峰皆足底,不知身已近青霄。”把山上風光描繪得淋漓盡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覆釜山
  • 地理位置:連江縣
  • 著名景點:鼎石寺,白雲寺,蓮花寺
  • 名字由來:東鬥牛峰西陽明慶峰,中似釜倒立
  • 景觀:金敖出海,五馬山,利安溪
  • 奇景:山雨,盤峰
景觀,鼎石寺,風景奇觀,白雲寺,蓮花寺,

景觀

覆釜山
登上峰巔,東瞻東海,銀濤山立,風帆蝶影,島嶼星星,海天一色,令人心曠神怡;西望高岳,崇山重疊,潘溪白水,蜿蜒東下,如山舞銀蛇,倍增詩情畫意;南顧閩江,汽艇帆船,來往如梭;北瞰鳳城(連江城關),高樓大廈,鱗次櫛比。環顧四周,遠山連亘,崗巒起伏,近山環拱,群峰俯伏。東面的金敖山石峙岩巔,人們叫它“金敖出海”,冬日積雪,草上鋪霜,一片白皚皚。因金敖山五峰相接,狀如奔馬入槽,人稱它“五馬山”。沿山崗南行有“敖峰隧洞”,是#001頭鎮農田水利工程開鑿“引水過山”設施之一。岩際鐫有“敖峰”兩個大字,筆勢挺拔有力,不知寫於何年代,近年開鑿隧洞才發現。覆釜之西有一山,狀如“獅子出林”,人們都叫它“獅山”。下有利安溪,發源於“水籠頂”,流經覆釜山下,轉入龍浦、秋江浦通敖江。覆釜山南接青芝蓮花峰,峰側有怪石擎雲,飛霞削翠,就是青芝山八仙岩,令人嘆為觀止。覆釜俯臨石門,古有“石門斜照”一景,今已建成“南宮水庫”。水庫貯滿春水,晶瑩如鏡,四山環映,倒影潔妍,水光山色,加倍壯麗。據《縣誌》云:“覆釜山半有北乾,山上有紗帽石及盤谷洞,洞下有盤谷寺諸勝。”此處空谷傳聲,喊聲振盪,古人吟有:“長嘯天地寬,連聲在空谷”之句,把覆釜山景色描繪得活龍活現。南乾山上棋盤石、仙人跡、甑石皆為古蹟。《覆釜歸樵》詩云:“弛擔追殘照,觀棋怕爛柯”,就是對此古蹟而寫的。現山上尚存拜經岩、彌勒石、天竺岩、牡丹峰、太極潭、大士岩、舢板石、雙龜石、鳳凰潭諸勝,形態逼真,可謂神工鬼斧造化的奇岩怪石!

鼎石寺

覆釜山相傳古有“鼎石寺”。《縣誌》說鼎石寺在明萬曆年間(公元1573年)曾一度駐兵,山上竹木砍盡,僧避去,不久寺倒。清康熙十九年重建,後又倒。今之白雲寺就是在古時鼎石寺的遺址上改建而成。

風景奇觀

雲霧是覆釜山,經常伴侶,白雲隨手可得,閒庭漫步,仿佛白雲就在身邊飛舞。覆釜的雲霧瞬息萬變,一會兒把山峰遮住,一會兒雲散霧消僅留一縷清煙,橫貫山腰,只露峰尖。人們冒霧行走山上,似置身雲端,真有羽化成仙之感! 寺也因之取名“白雲寺”。
在抗戰時期,連江淪陷,覆釜寺宇也遭炮火轟炸,無法修復。解放後,政府保護名勝古蹟,白雲寺、地葺寺、彌陀寺修建一新。覆釜半山腰又新建了蓮峰寺、青雲寺等,舊貌換新顏。覆釜山下的玉華洞、龍華洞建在一片岩石之下,洞穴為寺,刻石為佛,環境幽靜,是遊樂好場所。
覆釜山每到夏秋季節,夜雨晨晴,東方欲曉,天空出現幾縷紅雲,繼有五光十色之朝霞,顏赤似火,色紅似脂,有的碧綠,有的金黃,組成絢麗似錦的景象。在蓮峰寺前遠眺東海,翻騰的雲海里托出一片殷紅,一忽兒升起一輪火球,千里雲天,萬里山川,皆呈瑰色,使人看得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也辨不出哪是海上浪濤,哪是天上雲霧。
覆釜山的雨景,別有情趣。尤其夏季,每當悶雷欲發,天上雲狀壘壘,白雲藍天,分外潔白,此時則是大地雨,山上晴,正如古書描述:“山上白晶的,人間已霈澤”的雨景。山上微雨時,更添上一種縹緲浮動的感覺,“山色空濛西亦奇”,描寫山上雨景是十合貼切的。
覆釜山雨多奇,但也四季分明:春多濃霧,夏則晴明,秋多氣清,冬多積雪,山峰與雲霧鬥妍,溪流與雨聲爭鳴。原君能親臨其境以飽眼福。
《連江縣誌》載:覆釜山三峰鼎峙,以中峰的釜倒置而得名,山有十六峰、七十二岩、九溪。
“峰高有似梵音洞,嶺峻無殊說法台”。覆釜山山徑盤陀,九曲十八彎,曲曲蜿蜒,沿途青山連綿,樹木蔥鬱,花香鳥語,環境幽靜,空氣新鮮,有“高山峻岭行無阻,削壁陡岩步不艱”的感覺。登上恍若雲梯的重重疊疊的石階,如置身雲端,輕霧淡雲,或飄浮,或停駐,仿佛樹木岩石會移動,寺宇亭台似乎與雲同行,人行其中,飄飄欲仙。
覆釜山

白雲寺

其中名剎白雲寺,始建於唐,盛於宋,毀於火,明萬曆年間重建,後亂兵進山採伐樹木,寺憎逃散。清康熙十九年 (1680)年再修,後復傾。今之白雲寺,是民國31年(1942年)性清法師利用鼎石寺遺址而建,寺為橫排一字,石木結構。寺周岩石多奇,狀物貌人,均甚逼真。
白雲寺西,一叢兀石鼎立,前方一塊崛起像一尊羅漢坐鎮山崗,此即羅漢石,登臨遠望,別有情趣。南面一巨岩平坦壯闊,橫貫山崩,酷似九華山地藏王菩薩說法,足履岩上。
白雲寺左側是彌陀寺,丹牆琉璃瓦,布局錯落有致,描金佛象金碧輝煌。再沿山徑而上,道經大悲樓,即臨蓮峰寺,寺宇依山建築,正門懸掛趙朴初題廈,該寺最有特色的是十八羅漢,有的衣衫撩倒;有的慈眉善眼;有的怪誕猙獰;有的矯揉作態;有的合十攤手。或立或坐,或俯或倚,嬉笑嗔怒,神態各異,維妙維自,呼之欲應。

蓮花寺

蓮花寺與白雲寺高低對峙,別有風光。寺東山峰上,叢石相聚,形如豪放的牡丹,山峰因此得名,山上岩石奇兀,洞穴玲瓏。與牡丹峰相連的是玫瑰峰。古人詩讚:“牡丹玫瑰譽雙峰,岩石藏形現妙容。覆釜山間有此景,觀摩不盡欲尋跡。”牡丹峰下有勝景仙果岩,形如一盤疊果,俗稱仙果。仙果岩對面山上有桃中岩、李片岩相映成趣。仙果岩下溪坑邊有相對稱的石鼓、石鑼,是一對天生配偶。遊人留詩:“石鼓天然對石鑼,山岩成器念彌陀。佛天自古生奇蹟,造物歸功我釋迦”。
拜經岩西,覆釜峰下,新創寺宇一座,因地勢凌霄摩天,取名忉利。佛教以為天有三十三重,最高處喚忉利,故名忉利寺。純石殿宇,全銅佛像,是忉利寺一大特色。大雄寶殿四周有迴廊,里外36根石方柱,正面都鐫刻著對聯,真草篆隸,各有千秋。屋面重檐翹角,寺宇氣派萬千。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大佛殿中釋迦牟尼佛銅像高4.05米,肩寬2.9米,重3噸,為閩省諸寺之冠。銅像於1993年4月2日從山腳拉運,5月20日到達大殿,歷時49天,堪稱奇聞。忉利寺已成名剎,朝拜聖地,為覆釜山增添一大景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