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蓋效應

正常恆星光譜由連續光譜和吸收線光譜組成。連續光譜由連續吸收形成,吸收線光譜由線吸收產生。在研究恆星大氣的溫度分布時,原則上應該同時考慮連續吸收和線吸收兩種過程,但這是非常麻煩的。作為第一近似,在研究恆星大氣的溫度分布或恆星大氣模型時,只考慮連續吸收,把線吸收的影響當作是一種附加的改正。這樣,吸收線對恆星大氣溫度分布的作用和影響被稱為覆蓋效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覆蓋效應 
  • 外文名:blanketing effect
  • 拉丁文名:operiebatis effectus
  • 命名時間:1928年
  • 命名人米爾恩
  • 拼音:fugaixiaoying
簡介,氣象效應,油菜地膜覆蓋效應,覆蓋效應,田間管理,柑桔地膜覆蓋的效應,覆蓋方法,覆蓋效應,經濟效益,小麥稻草覆蓋栽培效應,小麥稻草效應,小麥稻草配套技術,對小麥生長的影響,

簡介

它是在1928年由米爾恩起名的。覆蓋效應還泛指吸收線對連續光譜的影響。早型恆星的譜線比較稀疏,只有在譜線系限附近覆蓋效應才比較明顯。太陽恆星的線輻射流約占連續輻射流的10%,覆蓋效應不可忽略。晚型恆星的吸收線密集,覆蓋效應更為重要。研究覆蓋效應的一種方法是微擾方法:把不考慮線吸收所得到的恆星大氣模型作為第一近似,利用這個模型來計算線吸收係數,然後把線吸收也考慮在內得到第二近似,如此進行多次,直至得到滿意的恆星大氣模型。不少人還採用吸收線分布的各種模型,用統計方法來考慮覆蓋效應。

氣象效應

通過用不同材料對山地果園中的桃樹進行根盤覆蓋,並對其氣象效應及與桃子產量品質的關係進行研究,結果表明 :
⑴各處理與對照相比,桃樹內膛的總輻照均有所提高 ,其中以銀膜覆蓋增幅最大,其增加率約為 2 4 %。
⑵覆蓋改善了土壤的物理特性,即使土壤的濕度和孔隙度比對照有所加大。
⑶與對照相比,覆蓋使果子的產量品質有所提高 ,其中以銀膜覆蓋最為顯著。
⑷各種覆蓋措施 ,以銀膜的氣象效應最為顯著,以覆草最為經濟實用。

油菜地膜覆蓋效應

覆蓋效應

利用地膜覆蓋是油菜栽培史上的一次創新。利用地膜的增溫、保墒、保肥、抑草等功能,使油菜冬前生長旺盛多長葉,年後多分枝,從而提高產量,為發展節水、旱作農業找到了新途徑。其效應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增溫調溫,促進油菜生育進程
通過地膜覆蓋,保蓄了太陽輻射熱能。0-5厘米地溫,晴天中午一般比裸栽高3-8℃,直到下午7時地溫才緩緩下降。由於地膜的增溫作用,促進了油菜冬前生育,延長了有效生長期,使油菜早熟高產。據田間觀察記載,地膜覆蓋移栽後一般無緩苗期,對遲茬油菜,覆膜比裸栽在冬前多長2-3片綠葉,平均綠葉數12片,開盤度50厘米左右,根莖粗1.5厘米;分枝節位降低15-25厘米,一次分枝增加4-8個,提早3-4天成熟。
2、保墒提墒,增加油菜抗旱能力
由於地膜的不透氣性,白天氣溫升高水分蒸發到膜面,晚上氣溫降低,水蒸氣凝結又滲透到耕作層,循環往復,從而保持土層濕潤,起到保墒作用;乾旱無雨,深層水分通過毛細管向地表移動,被地膜阻隔在表土層內,起到提墒作用。
3、保肥增肥,促進微生物活化釋放養分
覆膜減少了土壤養分流失和下滲;由於膜內溫度相對升高,有利於土壤微生物活動和增強酶的活性,加速土壤中營養物質分解和轉化,速效態等養分增加。因此,提高了增肥保肥和釋放養分的功能。
4、抗寒防凍,有利於油菜安全越冬
與裸栽相比,地膜油菜在冬前製造和積累的營養物質顯著增多,增強了植株本身的抗寒能力;同時,地膜隔開了寒流直接侵襲土表,地溫相對提高,增強根系活力,凍害大大減輕,一般遇到強寒流侵襲,地膜油菜只是少數大葉片受凍,不會出現整株凍死現象。
5、抑草除草,減輕油菜田間草害
覆膜時結合噴施化學除草劑,能夠有效提高除草效果,並可抑制冬前春後雜草生長。

田間管理

1、防大風揭膜
由於地膜要全生長期覆蓋,所以要做好護膜工作,遇漏氣處要及時壓上土,防止大風揭膜。
2、防治蚜蟲
由於地膜油菜長勢旺,冬前蚜蟲危害重。因此,越冬前應加強蚜蟲等害蟲的防治工作,方法是每畝用蚜虱淨20克加快殺靈50毫升對水50千克噴霧。
3、控旺防凍
對生長過旺的田塊,於"冬至"前每畝用15%的多效唑50-75克對水50千克噴施,既能抑制旺長,又有防凍作用。另外,用灰土糞壓苗,也可以起到控旺防凍作用。
4、重施薹肥
在油菜薹高2-3厘米,即在元月下旬至2月初,每畝追施尿素10-15千克。方法:用竹片將地膜劃洞施下尿素,如在雨雪天氣前施用效果更好。薹肥對防止地膜油菜早衰,獲得高產至關重要。
5、防治菌核病
據試驗地膜覆蓋對菌核孢子的萌發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陰雨天多、油菜長勢好的條件下,也要加強菌核病防治。方法是:在油菜盛花期用80%的多菌靈超微粉150克或40%的菌核淨150克,加水75千克噴霧,重發田隔7-10天加防1次。有條件的地方結合防病,可加入150克磷酸二氫鉀、500克尿素混噴。

柑桔地膜覆蓋的效應

春旱地區柑桔幼樹樹盤地膜覆蓋的效應
旱地區柑桔幼樹樹盤
地膜覆蓋的效應鑒於雲南昆明地區春季乾旱,日照強,風多,蒸發量大,空氣乾燥,對柑桔樹萌 芽開花、著果及樹體和幼果生長發育有不同程度的不利影響,我們於1983~1985年在昆明市 富民縣對2~7年生溫州蜜柑園進行地膜覆蓋試驗。該園地處丘陵緩坡台地,水源缺乏,無自 流和抽水灌溉條件,僅靠水塘雨季蓄水,於春季乾旱期澆灌兩次。
柑橘覆蓋柑橘覆蓋

覆蓋方法

針對當地春季乾旱,一般在2月份進行覆蓋,覆 蓋後不揭膜,任 其自然老化破碎(下半年)。蓋膜前先將柑桔樹盤要覆蓋的範圍(長寬均為1米)除去雜草,土 塊打碎,作成外稍高內略低蓄水圈式樹盤(淺鍋底形),以便蓄積雨水;噴萌前除草劑(0.3% 撲草淨或0.8%敵草隆),防止雜草萌生;然後將剪裁好的1米見方的薄膜(從薄膜一邊剪至中 心,再在中心剪一個比桔樹基幹略大的圓孔)套在樹基,鋪平,把剪口重疊好,隨即用碎土 將剪口重疊處及圓孔、四邊邊緣壓嚴,再於薄膜上撒放一些細土。

覆蓋效應

地膜覆蓋使土壤溫度增加(特別是春季) ,比不覆蓋對照平均增加3.2℃,在一定範圍內增加土溫有利於根系生長,提高吸水吸肥能 力,對於春季低溫地區,意義尤大。覆蓋後可保持土壤濕度,覆蓋比不覆蓋土壤含水量提高 60.1%。覆蓋可以提高著果率和產量,促進新梢抽發,樹冠擴大。

經濟效益

采 用該方法,0.015厘米厚的薄膜,每公斤可覆蓋60株左右,每株約需0.07元。以100株計,需 薄膜成本費7元,人工、農藥(除草劑)費5元,總計12元左右。覆蓋100株,可增產76公斤, 扣除上述成本,可淨增收入64元。

小麥稻草覆蓋栽培效應

小麥稻草覆蓋栽培是在小麥播種後,用稻草覆蓋麥種及麥田的栽培方法。是一種既能改善小麥生長,又能使稻草還田、培肥地力,建設高產穩產農田與栽培技術有機結合起來,且利於促進生態環境良性循環的栽培措施,具有極佳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其技術核心是“免耕、表播、稻草覆蓋”。其主要技術內容是在“小窩疏株密植”基礎上,改播後施肥為播前施肥,改泥土灰渣蓋種為稻草蓋種,改淺層播種為土表播種,改稻草腐熟還田或焚燒成灰還田為直接還田,改小麥免耕撬窩點為免耕機播。是一項省工節本、簡便實用、易於操作、深受農戶歡迎的小麥栽培新技術。

小麥稻草效應

1、對小麥的增產效應 據雙流縣農技站試驗,第1年覆蓋較對照畝(1畝=1/15公頃,下同)增產14.1公斤,增3.86%,第2年覆蓋增產45.3公斤,增13.9%,表明小麥稻草覆蓋時間的增加,由於土壤綜合肥力提高,效應越明顯。
小麥覆蓋於不覆蓋的對比小麥覆蓋於不覆蓋的對比
⒉改良土壤的效應 第3年覆蓋後測定,土壤有機質較對照增加2.5克/公斤,容重下降0.1克/厘米,全氮增加0.74克/公斤,全磷增加0.32克/公斤,全鉀增加2.63克/公斤,pH值下降0.1,表明通過覆蓋栽培,土壤肥力提高,結構得到改良。且由於實現了稻草直接還田,不論是在提高土壤養分含量,促進土壤生物小循環,還是在提高土壤“內三穩”,“外三穩”,實現土壤“小三化”、“大三化”方面都有積極作用,因此能使土壤的熱、水、氣、肥四因素能“穩,勻、足、適”地供應植物生長,也使土壤供肥力的抗逆性得以增強。因而稻草覆蓋栽培是提高土壤肥力,建設穩產高產農田的重要途徑和現實方法。
⒊對後作生產的效應 由於稻草覆蓋提高了土壤綜合肥力,因而能促進後茬作物的生長,也能促進下季小麥自身的生長。在水稻上的試驗結果,覆蓋區較對照區畝增產25公斤,增產4.8%,表現為水稻分櫱力增強,有效穗多0.3萬,多1.79%,實粒數增加1.5粒,增1.3%,結實率增加3.5%,提高3.98%,千粒重提高0.7克,提高2.6%,同時還能提高稻米的品質。在旱地上覆蓋栽培小麥後,種植玉米、紅苕、大豆等作物,還能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提高旱地作物的抗旱性。在水稻等作物收後和植三秋作物,也表現出了優勢,由於土壤肥力的提高,物理性質的改良,除三秋作物產量提高和抗逆性增強外,特別對於秋馬齡薯、秋紅苕等,還表現出薯塊大,薯塊規則、商品性好的優勢,秋菜也表現出品質好、商品性好的優勢。
⒋生態環境效應 由於農村經濟的發展,作物秸稈包括稻草作為燃料及蓋房材料已被其他材料逐步代替,因而農戶在收穫季節往往將秸稈就地焚燒,既造成資源浪費,又產生煙塵及CO2污染,還影響交通運輸。實行稻草覆蓋栽培,可避免稻草就地焚燒,產生污染,還可提高土壤綜合肥力,減輕化學肥料施用量,由此減輕土壤污染和水質污染,因而具有極佳的生態效應。

小麥稻草配套技術

⒈稻草的準備 水稻收後,將稻草曬至五成乾時堆于田中待用。如果稻草過於,不利於田間腐爛,影響麥收後耕田,且乾稻草蓋種,稻草間隙過大,不利於保墒出苗;稻草過濕,腐爛太重,雖效果佳,但不利於操作。
⒉整田規範化 按“小窩疏株密植”要求,6米開廂,理好中溝、廂溝、圍邊溝、田外溝,做到能灌能排;平整田面,清潔田園。
⒊播前施肥 播種前,畝施糞水20挑,復混肥40~50公斤,潑施田面。因種子播子土表,播後施肥不利於小麥成行成窩,肥料易燒種不易被吸收。
⒋土表播種 將麥種分廂定量均勻播於土壤表面效果最優。撬窩點播或翻耕機播,會因麥芽伸出稻草前的時間過長導致麥苗發黃影響光合作用,從而造成弱苗。因此稻草覆蓋栽培切忌採用撬窩點播的播種方式。
⒌稻草覆蓋 畝用250~350公斤稻草最佳。過厚,保溫保濕效果好,小麥發芽也快,但麥芽伸出稻草的時間長,分櫱推遲,分櫱少,素質差,產量低;過薄,覆蓋不完全,單株分櫱好,但出苗率低,雜草叢生,有效穗少產量低。因此蓋草要做到不露土,不露種,厚度約0.5厘米,用整稻草蓋好蓋完全,稻草與小麥行呈垂直,蓋草時間要早,播種後立即蓋草。
田間管理 播後應潑施清糞水淋濕稻草,利於苗齊苗全、稻草腐爛和防火。第1年覆蓋的田塊,三葉前要增施 1公斤左右純氮,促進小麥分櫱和稻草腐熟。小麥生長後期,施用葉面寶或磷酸二氫鉀,保根護葉,以協調庫源矛盾導致實粒數特別是千粒重下降的問題。多年覆蓋的田塊,應酌情減少化學氮肥用量,以免過旺倒伏。7.防鼠、防雞、防鳥、防火 由於種子播於土表,又用稻草覆蓋,因此要做好防鼠、防雞、防鳥、防火的工作,以減少種子損失,保證苗齊苗全苗足,奪取高產。

對小麥生長的影響

⒈改善小麥生長環境 稻草覆蓋條件下,土壤及麥種上面有一層稻草覆蓋物,對土壤有保溫、保濕、防漬作用,因而小麥生長環境相對穩定,利於小麥生長。據測定,稻草覆蓋下的表土及5厘米土壤溫度,在上午氣溫未達到最高時,明顯高於對照,且氣溫越低,保溫效果越好。冬至日較對照高4℃,下午由於氣溫上升,稻草有遮蓋作用,因而上表溫度及5厘米土溫均低於對照,但稻草表面的溫度與對照土表溫度相同,由於對照區的麥種並未生長在土表,因而稻草覆蓋在溫度上更有利於小麥生長。雨天測定,表上及5厘米土壤含水量分別較對照低8.6%和3.8%,陰天分別低3.8%和1.4%,晴天則分別高於對照1.5%和3.3%,表明有保濕防漬效應。由於稻草覆蓋改善了小麥生長環境,提高了小麥生長的抗逆性,因而當1997年度遇55年未遇的低濕寡日照氣候時,覆蓋較對照畝增產45.3公斤,增13.97%,1998年度又遇50年未遇的乾旱氣候,覆蓋較對照畝增產28.8公斤,增產8.23%。
⒉對發芽出苗的影響 因稻草覆蓋具有保溫、保濕、防漬效應,因而具有苗齊、苗全,提前2~3天齊苗的優勢,這種優勢在乾旱或多雨年份以及下濕漕田表現最為明顯,在氣候正常年份表現不太明顯。1998年度遇旱,在對比田觀察,覆蓋栽培基本苗17.1萬,較對照區的10.8萬苗多6.3萬苗,就表明了這一趨勢。
⒊對小麥分櫱的影響 對比田觀察,覆蓋小麥分櫱時間提前2一3天,分櫱株率高3.5%;冬至日觀察,畝基本苗平均17.62萬苗,較對照14.12萬苗增加3.5萬苗,增加24.79%。
⒋對麥苗素質的影響 冬至調查,苗高較對照高5厘米,單株根數多0.1 條,根長度長1.8厘米,百株鮮重高43克,百株鮮根重高5克。從外觀看,覆蓋小麥苗期長勢旺,葉片大,葉色濃綠,均表明麥苗素質提高,這就為小麥積累養分,提高生物產量,進而提高經濟產量奠定了基礎。
⒌產量因子特點 對比田測產,覆蓋小麥有效穗較對照高2.74萬穗,多12.3%;實粒數減少2.07粒,減5.42%,但1996年因遇低溫寡照天氣,反而增加3.8粒,高13.52%,表明覆蓋小麥具有抗逆性;千粒重下降1.93克,下降4.09%。表明小麥稻草覆蓋栽培的增產效應主要表現在有效穗增加,但實粒數與千粒重略有下降。因此在栽培上應通過加強後期管理克服這一不足。
⒍消除雜草 覆蓋小麥從出苗到收穫,田間基本無雜草,減輕了草害,且不需施藥,節約成本,淨化環境。
7、對小麥生育期的影響 稻草覆蓋栽培改善了小麥的營養狀態,保根護葉使小麥生育期延長2~3天,表現在始穗期推遲2~3天,但因出苗提前2~3天,因此延長營養生長期5天左右,利於養分積累。同時,從收穫時直觀看,落黃明顯優於對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