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黑冠長臂猿

西黑冠長臂猿

西黑冠長臂猿是中型長臂猿。拉丁學名:Nomascus concolor。英文名:Western black crested gibbon。主要棲息於東南亞熱帶雨林、季雨林和亞熱帶中山濕性闊葉林中,為典型樹棲小型猿類。具領域性,營家庭式小群體生活。國家保護級別:1級。IUCN瀕危級別:極危(CR)。中國分布:雲南西部、南部和中部。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西黑冠長臂猿
  • 拉丁學名:Nomascus concolor
  • :動物界
  • :長臂猿科
  • :冠長臂猿屬
  • 分布區域:中國分布:雲南西部、南部和中部
體型特徵,分布,習性,種群現狀,瀕危原因,黑冠長臂猿保護計畫,

體型特徵

體矯健,體重7-10kg,體長400-550mm,前肢明顯長於後肢,無尾。毛被短而厚密。
西黑冠長臂猿
西黑冠長臂猿
雄性全為黑色,頭頂有短而直立的冠狀簇毛,雌性體背灰黃,棕黃或橙黃色,頭頂有棱形或多角形黑褐色冠斑。胸腹部淺灰黃色,常染有黑褐色。

分布

西黑冠長臂猿系支那北部和中國南部的特有種,已記錄有 4個亞種。分布於瀾滄江以西的為滇西亞種,見於雲南西南部滄源、耿馬、雙江、永德臨滄、保山和雲龍指名亞種分布於雲南南部綠春、屏邊、河口、金平、紅河、元陽、新平、景東、哀牢山;景東亞種分布於雲南中部景東無量山區;寮國亞種分布於寮國西北部。

習性

主要棲於熱帶雨林和南亞熱帶山地濕性季風常綠闊葉林,其棲息地海拔約從1000m至2500m,是已知長臂猿中分布海拔最高的一個種。活動與覓食均在15m高大喬木的樹冠層或中層中穿越進行,很少下至5m以下的小樹上活動。
西黑冠長臂猿與其他長臂猿不同之處在於它的群體較大,一夫一妻與一夫二妻配偶制共存。西黑冠長臂猿社群的活動範圍大多在100公頃以上,遠大於其他長臂猿。

種群現狀

西黑冠長臂猿是我國長臂猿中分布最廣且數量最多一個種。
長臂猿是亞洲獨有的,四大類人猿之一,是人類的近親。

瀕危原因

棲息生境的縮小和變化是根本原因。偷獵、種群分布的不連續、種群小、繁殖率低。

黑冠長臂猿保護計畫

IUCN紅色名錄列為極度瀕危的西部黑冠長臂猿絕大多數分布在中國雲南境內,數量不超過1300隻。其棲息地退化和破碎化十分嚴重,種群數量不容樂觀,為保護這一物種的持續生存以及繁衍。
2000年FCCDP將無量山西黑冠長臂猿納入了項目資助並編制了保護行動計畫為該物種在無量山的保護提供了指南。其他有西黑冠長臂猿的保護區及研究人員也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了一定的保護推動,主要是種群數量和分布調查、行為生態學研究、社區宣傳教育等工作。
FFI於 2008年在昆明舉辦了西黑冠長臂猿保護現狀和策略研討會,初步將全省境內已知的該物種保護信息匯集並成立了保護網路雛形。FFI也先後支持了無量山景東、哀牢山新平和永德大雪山等地的種群數量及分布調查,協助景東管理局建立了規範化的巡護監測系統。該物種的全境有效保護需要所有相關的保護區、專家和決策部門共同參與,因此FFI與雲南省林業廳、雲南省自然保護區監測中心、景東管理局於2010年9月共同組織了第一次西黑冠長臂猿保護行動計畫制定的研討會,希望在回顧2000年的行動計畫基礎上,制定雲南省全境的西黑冠長臂猿未來五年保護計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