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的財富

西遊的財富

《西遊的財富》站在大眾心理的角度,告訴你唐僧到底取的是什麼經,孫悟空到底滅的是什麼怪,豬八戒到底貪的是什麼心,沙悟淨到底念的是什麼佛,天界神仙、佛門大德、妖魔鬼怪、芸芸眾生能給我們帶來哪些心靈勵志作用。

基本介紹

  • 書名:西遊的財富
  •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 頁數:308頁
  • 開本:16
  • 品牌:上海文匯
  • 作者:王偉 陳志全
  • 出版日期:2014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961210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西遊的財富》作者將使用通俗的語言指引讀者一起走向頂尖智慧之路。

作者簡介

王偉:別名王偉儀,陝西洛南人.畢業於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專業,現定居西安。一個感性與理性並存、人文與科學並舉的專業出版人、暢銷書作家,以思想引領創新,以智慧啟迪未來,以圖書服務大眾,以文字詮釋永恆。先後參編陝西省中國小地方教材《新課程語文閱讀》《綜合實踐活動指南》《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指導用書》《陝西歷史文化遺產讀本》《好前程高考志願填報戰略戰術新思維》。主編《這樣做不生病》《中國教師身心健康密碼》《大學生涯發展與職業規劃》《大學生就業指導理論與實務》《大學生畢業論文(設計)寫作指南》《現代套用文寫作教程》。編著《羅榮桓元帥》《公務員禮儀大講堂》《靜心:寫給大忙人的心靈修行課》《最美不過夕陽紅:老年人心理健康自助指南》。著《晚清第一官商:盛宣懷的正面與背面》《三國的財富》《水滸的財富》《西遊的財富》《紅樓的財富》等多部優秀作品。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錢文忠(復旦大學教授)
唐僧的三個徒弟其實代表了三種不同的人生態度:孫悟空不受限制、勇於探索、本事最大,卻不聽領導的話,所以得戴緊箍,這樣的人難有發展空間;沙僧默默無聞老實幹活,但他不會包裝自己宣傳自己,只會幹活的人是不會得到領導的賞識的,所以沙僧挑重擔晚吃飯,在唐僧眼中這個徒兒幾乎是透明的。豬八戒吃飯在最前頭,幹活卻永遠躲在後面,唐僧卻最愛這個徒弟,關鍵在於他很聽話,另外還有嘴很甜,這是個大優點。
林電鋒(暢銷書作家)
唐僧取經路十萬八千里,既要承受風霜雨雪的襲擊,也要面臨妖魔鬼怪的侵害。在這個心路的修煉歷程中,取經團隊經受住了考驗,尤其是孫悟空敢作敢為的典型性格,更把我們帶進了現實的“孫悟空時代”。在這樣的時代中,我們必須要心有靈山,樹立目標第一的思想;要勇於付出,體會耕耘的樂趣;要超越自我,純淨心智;要適應變化,敢於變革和創新:要愛人愛己,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要堅守正道,培養健康的人格。

名人推薦

唐僧的三個徒弟其實代表了三種不同的人生態度;孫悟空不受限制、勇於探索、本事做大,卻不聽領導的話,所以的戴緊箍咒,這樣的人難有發展空間;沙僧默默無聞老實幹活,但他不會包裝自己宣傳自己,只會幹活的人是不會得到領導的賞識的,所以沙僧挑重擔晚吃飯,在唐僧眼中這個徒兒幾乎是透明的。豬八戒吃飯在最前頭,幹活卻永遠躲在後面,唐僧卻最愛這個徒弟,關鍵在於他很聽話,另外還有嘴很甜,這是個大優點。
——錢文忠(復旦大學教授)
唐僧取經路十萬八千里,既要承受風霜雨雪的襲擊,也要面臨妖魔鬼怪的侵害。在這個心路的修煉歷程中,取經團隊經受住了考驗,尤其是孫悟空敢作敢為的典型性格,更把我們帶進了現實的“孫悟空時代”。在這樣的時代中,我們必須要心有靈山,樹立目標第一的思想;要用於付出體會耕耘的樂趣;要超越自我純淨心智;要適應變化,敢於變革和創新,要愛人愛已,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要堅守正道,培養健康的人格。
——林電鋒(暢銷書作家)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唐僧:不辱使命的堅定信念
01/渡盡劫波·苦難是人生的必修課
02/任重道遠·承擔使命須當仁不讓
03/審時度勢·善於調控以保持平衡
04/從善如流·責於下者必先禁於上
05/正本清源·擦亮雙眼防止被欺騙
06/淚藏玄機·流淚不一定就是脆弱
07/百忍成金·面對誘惑要學會說不
第二章 悟空:喚醒內心強大的力量
01/矢志不渝·自由是生命的樂園
02/率性而為·一念之間天翻地覆
03/百鍊精英·千磨萬礪大有魔力
04/內律之勝·忍辱負重並非懦弱
05/交朋結友·恁好漢也要朋友幫
06/鬥戰宣言·夠自信才能樹威信
第三章八戒:隨性而為的本我風采
01/隨遇而安·重辱不影響快活人生
02/得活且活·放得下才能夠看得開
03/凡心本色·從內心開始淨化靈魂
04/足能止貪·莫被蠅頭小利沖昏頭
05/不平則鳴·發牢騷須防禍從口出
06/甘做陪襯·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07/厴絲逆襲·缺點有時候也是優點
第四章沙僧:堅守本職崗位發光發熱
01/命乖運蹇·小過失會釀成大禍患
02/將功補過·只有自己能拯救自己
03/愛崗敬業·把工作做到無可替代
04/沉默是金·是非面前要謹言慎行
05/以和為尚·和衷共濟形成凝聚力
06/福禍相倚·有所得必然會有所失
第五章天界神仙:助長成功的人生伯樂
01/不善用人將自食惡果—玉皇大帝
02/上善若水方可無為而治·太上老君
03/人格魅力是成功法寶·太白金星
04/成功要靠自己去努力·哪吒三太子
05/懷才不遇得學會自省·二郎神
06/色厲內荏會惹來大禍·涇河龍王
……
第六章佛法無邊:靜心養心的內在修為
第七章妖魔鬼怪:摒棄內心的魑魅魍魎
第八章芸芸眾生:朝氣蓬勃的肉體凡胎

序言

回歸傳統是各民族發展過程中常見的文化現象,這種回歸不是同一層面的重複,而是古老文明與新時代精神的衝突與磨合,融會與升華。“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如果把沁透了世俗人情的中國古典四大名著都捧出來,用現代人的眼光來檢點往昔歲月的成敗得失,似乎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於是,我們便萌生了向《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求學問道的念頭,並陸續著手做這樣一件“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人間美事。當然,這樣做就一定要竭力跳出前人著書立說的窠臼,將歷久彌新的人生體驗飽含深情地融入筆端,向讀者闡述內心對這些名著和人生世相的理解,說出前人沒能說出的話來,還要率真地表達自己的個性。
按常理,社會進步和發展了,人類應該變得越來越聰明,但事實並不盡然。現代人發明的汽車比牛車和馬車更快更便捷,然而卻免不了在古人曾經脫軌的道路上重蹈覆轍。人生之路亦然,一樣有不少人令人嘆息、自覺不自覺地用自己的年華、鮮血乃至生命,一次次重複前人犯過的錯誤。前人的教訓與經驗同樣重要,有時教訓甚至比經驗更有價值。遇事不妨經常試試以古為鑑、知古通今,從而更好地“正衣冠”“知興替”“明得失”。前人的教訓,就像公路邊“事故多發地段”的警示牌,可以提醒我們安全地通過事業和人生中許多充滿叵測和危險的“路段”。一個情商高的人不僅能夠準確地覺察、識別、表達這樣的經驗與教訓,而且還善於尋找一個可以使自己最大潛力得以發揮、最大價值得以體現的切入點,來實現自身的飛翔。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知人知己,明心見性。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命運一直藏匿在我們的思想里,人生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關頭原來只有幾步,一切緣於選擇,歸於選擇。生存是一場選擇博弈,至於是賺了還是賠了,既要看選擇的方法,更要看選擇時的智慧。造物主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卻未給我們安排好某一種命運,因此人生要面臨多項選擇。大致說來,選擇可以分為必須選擇、可以選擇和無須選擇三種。智慧的選擇有三個關鍵點:一是一定要明確自己的優勢,把這些零散的歲月選擇集中到一個焦點,點燃生命的那張紙。二是學會權衡,兩利之間取其大,兩害之間取其小。三是學會平衡,得之坦然,失之淡然,學會止與定。上升到哲學高度就是:第一,不要走捷徑,便捷而陌生的道路可能藏匿著未知的危險——戒貪;第二,不要對可能是壞事的事情好奇,否則可能惹禍——戒痴;第三,不要在仇恨和痛苦的時候做決定,否則你以後很容易後悔一戒嗔。
對於自己的每一步的選擇,肯定是對還是錯,也不能親自去驗證一下那個沒有選的答案。在永遠都不確定的未來里,有的人最終站到了領獎台上,而有的人卻只能擁擠於向上仰望的人群中。生命一經出現徵兆,成長的秒針就開始了奔跑。對生命而言,時間是一種成長,深度更是一種成長,一切的變化都要源於我們的內心。成長既是審視自己、尋找自己的自我發現過程,也是一個挖掘自己、突破自己的自我實現過程,這才是人生成長的真正含義。
苦難是一個人晉升的階梯。路堅硬了腳板,腳板踩出了路。這種成長是在一次次昂貴的學費和一個個痛苦的磨難中開花結果的:跌絆強化了雙腿,欺騙增進了智慧,蔑視覺醒了自尊……人生在世,如果沒有遇到任何挫折,就會像沒有經歷風雨的麥穗,結不出飽滿的果實。儘管這一過程會很痛苦,但對於生命的重生,它又實在是一種必須。我們只有儘可能地謹慎、認真、無悔,向著“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無懼”的境界靠攏,以“溫良恭儉讓”的五德和“禮義仁智信”的五常維繫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和諧。
時代在變,生活的環境在變,但作為社會存在主體的人身上的人性是永遠不會變的。在中國人不可不讀“四大名著”的文化傳承中,煌煌名著里的故事與人物幾乎每箇中國人都能說上一些,很多人和事曾經深刻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特別是對於那一個個典型而清晰的人物,我們總能在周圍生活的人群中看到似曾相識的身影。在此,我們僅想通過破解其中經典人物的個性密碼,透過其成長環境、人生經歷、性格命運、目標選擇、練達人情以及價值創造,從中發掘人作為社會中的個體本身的優劣、得失、教養和品性等,繼而給讀者以人生的感悟、心靈的淨化、品性的修煉以及成長的推動。
高爾基說過:“文學即人學”。文學中蘊含著世事洞明與人情練達,飽含著人性、人慾、人理、人倫、人格、人志、人道等一系列現代人需要鏡鑒的因子。然而,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只能發現自己想要發現的東西。我們從成功學和人性的角度將四大名著中的個性人物與現實充分結合,不追求理論的高深,也不追求文學的審美,只講求人物的言行是非與成敗的辯證思考。全書以隨筆的形式來寫,沒有特別嚴密的結構體系,每篇文章選取一個立意點,說的都是生活中最貼近最實用的“國語”。為了使引用淺顯易懂、語言輕鬆、觀點新穎,寫每個人物或事件前我們都會好幾日不敢下筆,力求最大限度地表達出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背後所折射出的深刻道理,真正飽嘗了備受煎熬的滋味。
鑒於學識水平有限,疏漏或不當之處在所難免,讀者不一定非要笑納我們在書中的某些觀點,我們也並非要得出一個怎樣的結論,重要的是和大家分享與探討一些觀察和思考問題的新角度。如果各位讀者翻開此書,能夠感受到古典名著還能有這樣的讀法,並且從中悟出一些什麼,我們也就心滿意足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