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趙莊

西趙莊

西趙莊直屬河北省衡水市安平縣大子文鄉,地理坐標位於東經115°19′至115°40′,北緯38°14′至38°21′。西接王營村,東鄰唐貝村,北臨滹沱河。南到遼城子文。人口1700多,人均耕地面積為1.5畝。分為兩個區域,其中一區較小位於村北側,或曰:北村或小趙莊。主要民族漢,尚未發現少數民族。縣人民政府駐安平鎮,姓氏分布,王姓最多。其次為張,趙,劉,靳,謝,左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趙莊
  • 地理位置:河北省衡水市安平縣大子文鄉
  • 人口:1700多
  • 人均耕地面積:為1.5畝
歷史,經濟,

歷史

春秋時,境域屬鮮虞國。 戰國時,縣境初屬中山國,後歸趙國。秦時屬巨鹿郡。西漢始置安平縣,並於縣治西南25里處角邱置谷邱縣,均屬涿郡。新莽時,安平稱廣望亭。
東漢初,復安平縣原名,並廢谷邱縣。建初四年(79年)隸樂成國。延熹元年(158年),安平初屬安平國,後隸博陵郡,郡治安平城。統安平、安國、南深澤、饒陽四縣。
三國魏時,安平仍屬博陵郡。晉時,於安平置博陵國。統安平、饒陽、安國、南深澤四縣。北魏、北齊、北周時,安平皆屬博陵郡。郡治仍在安平縣城。
隋開皇三年(583年)罷郡設州。安平改屬定州,十六年(596年)更屬深州。大業二年(606年)還隸定州。三年(607年)廢州置郡,定州改為博陵郡。大業九年(613年)改博陵郡為高陽郡,安平仍屬之。
唐武德四年(621年),安平改屬深州,州治初為安平,尋徙饒陽。貞觀十七年(643年)廢深州,安平還屬定州。先天二年(713年)復屬深州。
地圖位置
北宋、金時,安平屬深州。元太祖十九年(1224年)廢深州,安平改隸南平州,並為州治,領饒陽。太宗七年(1235年),南平州廢,安平復隸深州。中統二年(1261年)改隸真定路晉州
明時,安平縣屬真定府晉州。清初,縣仍隸晉州。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改屬深州。
民國二年(1913年)廢州制,縣屬直隸省范陽道,次年范陽道改為保定道,安平仍屬之。民國17年(1928年)7月,直隸省改河北省,直領安平縣。民國26年(1937年),縣劃歸河北省第十督察區。民國27年(1938年),安平縣抗日政府建立,屬晉察冀邊區冀中區。同年9月屬冀中區二專區。民國29年(1940年)秋,屬冀中區八專區。民國33年(1944年)6月,改屬冀中七專區。民國35年(1946年)7月,又改屬冀中區九專區。民國37年(1948年)9月,華北人民政府成立,安平屬華北行政區冀中區九專區。民國38年(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縣劃歸河北省定縣專區。
1954年4月24日,定縣專區撤消,安平縣劃歸石家莊專區。1958年11月5日,安平併入深縣,1961年4月底復設安平縣(含原饒陽轄區),仍屬石家莊專區。1962年1月,饒陽從安平析出,縣恢復原建制。同年6月17日,安平改屬衡水專區。1970年,衡水專區改稱衡水地區,仍屬之。
安平縣歷史悠久,迄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是衡水市建置最早的縣。安平縣是革命老區,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河北省第一個中共縣委在安平建立,全國農村第一個黨支部在安平台城村建立;抗日戰爭時期,中共冀中區黨委、冀中行署、冀中區支部均在此創建;合作化時期,被毛澤東主席譽為“全國五億農民的方向”的初級合作社典型就出自安平縣南王莊。

經濟

1963年西趙莊遭遇洪水,舉村南遷,越過抗洪大堤。其後該村耕地大量減少,較他村貧。趙莊之貧,凡方圓十里之村莫若也。村民苦,無奈之下多為偷。其臨村常謂之曰:賊趙莊。80年代後趙莊人多走出村莊在外地作買賣,到外地開麵粉廠。至今20多年間,蓬勃發展,已遍及安徽,河南各省。現已成為舉縣文明的村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