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梨藤竹

西藏梨藤竹

西藏梨藤竹,Melocalamus elevatissimus Hsueh et Yi,是單子葉植物綱禾本科梨藤竹屬的一種植物。稈高達10m,徑1.5~3cm,節間長40~70cm,斜倚或攀援,被銹色小剌毛,節間上部尤密,粗糙,節下具顯著白粉。稈環平,籜環隆起,常具殘留物,幼時籜鞘質,遲落,淡黃色小刺毛,鞘頂兩肩高聳呈籜耳狀(高1~2cm,口部具易落之灰白色遂毛);籜耳缺失;籜舌U形下凹,高約1mm,被柔毛;籜葉線狀披針形,直立,背面被銹黃色絨毛,腹面具銹黃色絨毛和小刺毛,基部尤甚。葉片大型,矩圓狀披針形,紙質,長工20~40cm,寬3~9cm;筍期8月。

稈材柔韌,為編織竹器的最佳材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西藏梨藤竹
  • 拉丁學名:Melocalamus elevatissimus Hsueh et Yi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 單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 亞綱:鴨跖草亞綱
  • :禾本目Papaverales
  • :禾本科Gramineae
  • 亞科:竹亞科
  • :梨竹族
  • :藤梨竹屬Melocalamus
  • :西藏梨藤竹Melocalamus elevatissimus Hsueh et Yi
  • 分布區域:中國西藏墨脫、察隅
  • 超族:簕竹超族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竿叢生,高達20米,直徑1.5—3厘米,斜倚或攀援狀,全竿約24節;節間長 (40)70(120)厘米,圓筒形,堅硬,濁綠色,被銹色小刺毛(節間上部尤密),粗糙,竿壁厚4-10毫米,髓呈鋸屑狀;籜環隆起,無毛,幼時籜環下具棕黑色絨毛環及白粉,常具籜鞘基部之殘留物;竿環平,無毛;節內長10-21毫米;竿芽卵圓形或卵形,長約 2厘米,寬約1.8厘米;枝條在竿之每節為多數,彼此近於等長,有時僅具1枚粗壯主枝並可取代主竿。
筍淡紅褐色,無斑點;籜鞘遲落,革質,暗褐色,長三角形,長24—38 厘米,基底寬8-12厘米,頂端寬2.5—3.5厘米,兩肩高聳呈籜耳狀(高為l-2厘米,其質地變薄,顏色較淡,具顯著縱肋和小橫脈),口部具多枚易脫落之灰白色繼毛,其長為6—8毫米,背面被淡黃色小刺毛,縱肋及小橫脈明顯,腹面光滑,其上半部的縱脈及小橫脈明顯,邊緣質薄而色淡;籜耳缺;籜舌呈“U”形下凹,紙質,被柔毛,高約1毫米;籜片線狀披針形,直立,背面被銹黃色絨毛,腹面具銹黃色絨毛和小刺毛(尤以基部為甚),兩面縱脈略明顯,基部與籜鞘頂端無明顯關節相連線,邊緣具小鋸齒而粗糙,乾後內卷。
西藏梨藤竹
小枝具葉4—9枚;葉鞘長8-16厘米,新鮮時紫黑色,無毛,上半部的縱脊及縱脈明顯,鞘口兩肩聳起,密生灰褐色至淡黃色或白色易脫落之絹曲狀繼毛,後者長 6-15毫米;葉舌下凹,暗紫色,無毛,高約1毫米;葉柄扁平,暗黑褐色,無白粉,長 6—10毫米;葉片大型,矩圓狀披針形,紙質,長20—40厘米,寬3—9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背面粗糙,次脈8-12對,小橫脈略可見,兩緣均具小鋸齒。花枝未見。筍期8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940—2000米。山地闊葉林中常見。
生境
生境: 闊葉林中, 林中
海拔下限
940
海拔上限
2000
是否中國特有

是否引種栽培
非人工引種栽培
國內分布
西藏自治區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西藏墨脫、察隅,生長於闊葉林中。
產西藏東南部。模式標本采自西藏墨脫。產西藏東南部。海拔940—2000米。山地闊葉林中常見。模式標本采自西藏墨脫。

主要價值

本種竿材很柔韌,為編織竹器的最佳材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