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番蓮疫病

西番蓮疫病

西番蓮疫病,在V8汁培養基上的菌叢絮狀,氣生菌絲中等茂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番蓮疫病
  • 英文病名:Passion fruit blight
  • 分布:廣州、龍門、惠州等市、縣。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侵染循環,危害症狀,防治方法,

基本信息

病原,拉丁文名稱及分類地位:Phytophthora nicotianae var.parasitica (Dast.)Waterh.
發病條件:一般雨季氣溫20~24℃發病重。
危害部位:葉、莖、果實。
危害對象:西番蓮外,還可為害菸草、大蔥、茄科植物。
生理生化特徵:在V8汁培養基上的菌叢絮狀,氣生菌絲中等茂盛。

形態特徵

在V8汁培養基上的菌叢絮狀,氣生菌絲中等茂盛。菌絲形態簡單,分枝較少,寬3~7(4.4)μm,膨大體少見,球形,厚壁孢子球形,成熟時金黃色,單生,頂生或間生,15~36(19)μm,孢囊梗分枝不規則或假單軸式分枝,寬3~6(4)μm;孢子囊頂生或間生,卵圓形或近球形,基部圓形,18~43(29)×17~33(24)μm;長寬比值為1.1~1.3(1.2);乳突明顯,一般1個,極少2個;高為1.7~7~10(8)μm,孢子囊很少脫落,不具柄,成熟後釋放遊動孢子,出孔寬3~7(5)μm;遊動孢子腎形,6.6~10(8)×5~8(7)μm;鞭毛長10~41(16)μm,休止時球形,直徑5~8(7)μm,蔭發形成卵形或橢圓形小孢子囊。只有在與A1交配型配對培養時才產生藏卵器。藏卵器球形,直徑為15~28(23)微米,柄棍俸狀;雄器球形、圓筒形或鼓形,圍生,單胞,8~17(12)×9~14(11)μm;卵孢子球形,壁光滑,滿器或不滿器,黃褐色,直徑13.2~24.8(19.8)μm,壁厚0.7~2(1.3)μm。

侵染循環

病菌以卵孢子在病殘體上或種子上越冬。翌年,條件適宜時產生遊動孢子,從子葉下的胚莖侵入,菌絲隨生長點向上蔓延,進入芽或真葉,形成系統侵染,後產生大量孢子囊及孢子,借風雨傳播蔓延,進行再侵染,經多次再侵染形成該病流行。

危害症狀

育苗期間便可發病。病株莖呈褐色,葉片萎凋,有時出現大塊暗褐色、水漬狀的病斑,潮濕時生白色霉狀物,即病原菌的子實體。若嚴格挑選健苗或育苗期間勤加防治,成株的發生較少,莖蔓及葉片上症狀同前;果實上病斑褐色,近圓形至不規則形,水漬狀,腐爛深入果肉,後期軟化爛掉,病部在潮濕時產生白色霉狀物。

防治方法

  1. 選用抗病品種,從無病地留種。
  2. 清潔田園病殘體,集中燒毀,及時耕翻土地。
  3. 按配方施肥,合理密植。
  4. 藥劑防治 用35%甲霜靈拌種劑,以種子量的0.3%進行拌種;發病初期開始噴灑1:1:20倍式波爾多液或90%三乙磷酸鋁可濕性粉劑500倍液、60%琥·乙磷鋁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克露或72%霜腮錳鋅(克抗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對上述殺菌劑產生抗藥性的地區可改用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或水分散粒劑1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