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潘村(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赤湖鎮下轄村)

西潘村位於赤湖鎮東北部,東鄰半石村,西鄰前張村,南鄰北橋村,北鄰白竹湖農場古山作業區。背(北)靠丘陵,赤湖溪自北而南流過村前。省道漳東線經過本村。西潘清代屬十七都赤水保所轄,民國23年成立屬赤水聯保(民國32年改稱赤水鄉)的西潘保,民國32年並屬赤湖鄉管轄。新中國初期為第六區(赤湖區)所轄的西潘鄉。後改為西潘村。西潘村轄西潘、後魏、前坑、山後、東蔡、下黃、長瑞、古山8社。現共有1465戶,5632人,其中,西潘社611戶,2337人;後魏社161戶,607人;前坑社161戶,665人;山後社73戶,296人;東蔡社52戶,200人;下黃社256戶,944人,長瑞社18戶,89人;古山社126戶,493人。(根據2011年10月20日計生戶口統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潘村
  • 外文名稱:Xipan Village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赤湖鎮
  • 電話區號:0596
  • 郵政區碼:363209
  • 地理位置:東鄰半石村,西鄰前張村
  • 人口:5632人(2011年)
  • 方言:閩南話
  • 車牌代碼:閩E
姓氏源流,經濟狀況,名勝古蹟,風俗,

姓氏源流

西潘、古山二社為莊姓聚居地,以莊文盛為入閩始祖,原光州固始縣玉融村人,唐末光啟年間隨王潮、王審知兄弟入閩,居永春,莊文盛的九世孫莊夏為南宋兵部侍郎,嘉定十二年歸休居泉州,其長子莊夢說任漳州龍溪縣主簿。夢說之子莊瑜,於宋末元初避亂遷居漳浦濠潯(今官潯),生五子,明初避兵役,其子孫分居各地,後裔一部分住漳浦楓林,清康熙年間沿海“復界”後遷居赤湖西潘社,一部分住赤湖古山社,以後,古山社莊姓部分遷居西潘社。
後魏、山後二社為魏姓聚居地,各有祖祠,以魏有人為開漳始祖。魏有人,光州固始人,唐總章二年隨陳政統兵入閩平亂,佐陳元光建立漳州,後移居莆田,其26世裔孫魏崇璋於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開基龍溪縣牙州港內社,其6世孫魏淳宇生5子,其第四子萬卿,於明永樂二十一年開居赤湖後魏社,生5子,其第四子槐蔭開基深土社,其餘四兄弟槐轉、槐茂、槐實、滿湖都傳裔於後魏,其中,滿湖子孫一支分居山後社。
東蔡社為謝姓聚居地,有祖祠,祖源同前張村洋尾石等社。
下黃、長瑞2社為陳姓聚居地,各有祖祠,前坑社亦陳姓聚居地,有部分許姓,這一支陳姓為佛曇大坑所分衍,屬“太傅派”。

經濟狀況

全村有耕地4173畝,大部分為水田。主要農產品稻米、花生、番薯、蔬菜、蘿蔔籽。村民歷來農業兼營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加工業,並有蘿蔔籽專業戶6家,民國時期有米粉作坊18家、花生油作坊1家,蘿蔔籽遠銷至廣東、台灣、南洋。現在除上述農產品外,並開山種果,桃、李、荔枝的經濟收入不亞於水稻。農業以外的個私經濟有木材加工廠6家,煤炭加工業1家,有推土機一部,菜籽店6家,建築業26伙,石料加工業40多人,從事運輸的B型車4輛、三輪車3輛、手扶拖拉機8輛,建材門市1家,日雜小店15家,蔬菜購銷業2家。
1955年建小水庫一座,1989年建石陂一座,改善了農田水利條件。生活用水靠水井。1980年通電照明,現電視機、電話、機車基本普及。30%村民建新樓房,公路兩旁建商住兩用房十多座。村部建辦公樓,並有計生服務站、醫療室等,莊氏祠堂修建為老人活動室。
西潘國小校園面積7436平方米,於1995年建新校舍,建築面積1170平方米,設8班級,學生275人,教師9人。

名勝古蹟

後魏堡,清代建造的土堡。
均和樓,清初建造的方形土樓,位於下黃。

風俗

有保生大帝廟一座,每年春節舉行廟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