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軍馬場

西漢軍馬場

西漢軍馬場位於甘肅河西走廊中部,地處祁連山冷龍嶺北麓,地跨北緯37°42′30"——38°21′00",東經100°53′00"——101°29′00",地勢由南向北傾斜,總面積2192.54平方公里。其地域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南部山地屬祁連山脈龍嶺北坡,主要為高原牧場、原始森林和灌木林帶,最高海拔4922米;北部為山前洪積傾斜平原的緩坡地,主要是農、牧、工業基地和生活居住區域,海拔2500米—3100米。旅遊資源狀況素有“絲路綠寶石”之稱和“全國六大最美草原”之一的山丹馬場,旅遊資源概括起來主要有草原型綜合類自然風光、大型機械化農業觀光和山丹馬種群及馬運動項目觀賞三部分組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漢軍馬場
  • 地理位置:甘肅河西走廊中部
  • 占地面積:2192.54平方公里
  • 海拔:2500米—3100米
簡介,歷史沿革,風景旅遊,

簡介

聞名遐邇的亞洲最大的養馬場—山丹西漢軍馬場在甘肅省河西走廊中段,西漢古郡 武威與張掖之間,雄偉巍峨的祁連山, 連同古時盛產紅蘭花而被稱作胭脂山 (焉支山)的這兩座山,環抱著一大片 水草豐茂、碧綠無垠的草場,這就是聞 名遐邇的亞洲最大的養馬場—山丹西漢軍馬場。
西漢軍馬場風光旖旎。遊客到大馬營後,繼續東行50公里到軍馬場一游,可舉行騎馬旅遊、野營,參觀賽馬或馬術表演,並遊覽自然風景名勝,這裡也是理想的塞上影視場地。自《牧馬人》、《蒙根花》、《文成公主》、《王昭君》、《和平年代》、《紅色康拜因》等30多部影視片在此拍攝並播出後,山丹馬和軍馬場都名聲大振,成為重要的影視旅遊勝地。

歷史沿革

原歷史悠久,但多因戰亂而時興時廢。
《王涼志"沿革》載:"漢陽大草灘即指古之大馬營草灘,東自 永昌高古城堡,西至民樂永固堡,南屏祁連,而大馬營草灘正處祁連、胭脂(今大黃山)兩山間"。境內扁都口、平羌口、白石崖等要隘,控扼甘青兩省交通。歷代朝政多在此設立皇家馬場,修築城堡,設定墩標烽燧,屯兵戍邊,牧養軍馬。據《漢書"衛青霍去病列傳》載: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驃騎將軍霍去病,將萬騎,出隴西、過焉支山、漢陽(大馬營)大草灘,直達祁連山西端。擊敗盤踞在焉支山、大馬營草原的匈奴各部,敗退的匈奴族悽然回首,發出千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漢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武帝劉徹"夢駿馬生渥窪水中",大臣作天馬歌獻上。即刻下昭在中央王朝設苑馬寺負責馬政,在大馬營草原設定牧師苑。大馬營草原因位在河西敦煌、酒泉、張掖、武威四郡中部,且這裡有天然大草場和豐盛的水源,歷朝王師大軍從這裡不斷得到軍馬補充。至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太延5年(公元439年)結束了河西"五涼紛爭",消滅了北燕、北涼、西涼政權,統一了北方。此時,擴充後的大馬營草原,十數年養馬高達200萬匹,駱駝100萬峰,牛羊無數。隋煬帝大業5年(609年),煬帝楊廣西巡張掖、御駕焉支山,會見突厥及西域27國王公使者,親臨大馬營草灘,並領昭下令在大馬營草灘設牧監,牧養官馬。唐朝初年,太宗李世民命太僕張景順主持牧馬事業24年,創造了一套很好的管理辦法。在唐代養馬極盛時期已逾7萬匹以上。元朝世祖至元8年(1271年),在宋朝、西夏統治期間廢棄了200多年的大馬營草原上重新設定了皇家馬場,派千戶一名鎮守負責。明弘治17年(1504年),重整重建大馬營草原馬場公署、住房、倉庫及馬廄。是時,草場面積1337萬多畝,養馬4萬餘匹。清嘉慶6年(1801年),大馬營草灘孳生馬1。8萬匹。清道光18年(1938年)已達2萬匹。至晚清時,時局動盪,馬政衰微,大馬營草原只有馬數百匹。中華民國8年(1919)10月,陸軍部委任虞奎武為大馬營馬場場長,歸陸軍部軍牧司管轄。後因戰事頻繁,馬場幾經沉浮,於民國18年(1929年)論為軍閥馬步青、馬步芳兄弟的私人牧場。直至民國29年(1940年)才復歸國民黨中央政府經營。
西漢軍馬場
西漢軍馬場,位於縣境南部祁連山下的大馬營草灘,此處水草豐茂,擁有草原百萬多畝,是我國歷代最大的良馬基地。良馬場歷史悠久,據《汲冢周節·王會解》中載,早在3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此蓄養良馬。西漢時,霍去病西敗匈奴,焉支山和祁連山,就在此築土城、開始大量的屯兵、養馬。據史料載,漢初在西北邊郡設牧苑三十六所,養馬三十萬匹。北魏以河西水草豐美,乃以為牧放基地,畜產滋息,馬至二百匹。”唐代廣設牧監(養馬機構),據史籍稱:“祁連大草灘在唐代養馬最多時期即逾七十餘萬匹以上。”元、明兩代,此處屬甘州治(今張掖),多處擴建牧馬營房。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靖逆侯張勇驅羌奴入牧地,重設永固營,築八寨守望益嚴。繼而甘肅副總兵王進寶協鎮永固,康熙十年設定馬營墩守備,屯兵養馬,以保邊防。
西漢軍馬場
西漢軍馬場風光秀美,素有“絲路綠寶石”之美稱。連天碧草、曠野群馬、草原騎牧、祁連松雪、大河清韻、烽燧峽谷、奇異地貌、古城遺址以及濃郁古樸的民俗風情等自然及人文景觀,構成了山丹馬場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夏季平均氣溫20℃左右,適逢油菜花盛開,金波搖曳,蜜源飄香,是旅遊避暑的勝地,現已成為絲路旅遊線一處不可缺少的重要站點。在搶抓西部大開發歷史性機遇中,山丹西漢軍馬場將立足於現有資源優勢、基礎優勢和特色優勢,以大開發、大開放的嶄新姿態,積極探索和開拓企業發展之路,以二次創業精神,再鑄馬場明天的輝煌。 山丹馬場風光秀美,素有“絲路綠寶石”之美稱。

風景旅遊

每值夏日,焉支山千峰疊翠,妖饒多姿,層林盡染,溪流潺潺;奇花異草,名貴林木遍布山間。唐代詩人李
白曾有詩云:“雖居焉支山,不道朔雪寒,婦女馬上笑,顏如頰玉盤,翻飛射鳥獸,花月醉雕鞍”;南面的祁連山白雪皚皚,峰戀疊翠,山中的原始森林蒼松挺拔,翠柏生輝,漫山遍野花草繁茂,灌木叢生。野生動物犳、熊、狼、狐、鹿、岩羊、黃羊、鬼、旱鏉、獐子等出入期間。
西漢軍馬場
山丹西漢軍馬場擁有連片種植農田40餘萬畝,種植品種主要是油菜、大麥,還有部分青稞和馬鈴薯等作物。是河西地區重要的大型油菜生產基地,也是全國最大的油菜連片種植基地。在油菜花盛開季節,數十萬畝菜田金波搖曳,蜜源飄香,景觀蔚為壯觀,吸引著無數遊客慕名前來觀賞。
西漢軍馬場
當代詩人稱祁連山日:“皚皚千里雪,皎皎一天月。心如玉壺冰,身似瑤池客,懶赴五母晏,豈踐麻姑約,青女與素娥,嬋娟誰與越;”兩山之間的大馬營草原,藍天白雪,輕風佛面。牛羊蠕動,群馬奔騰,高山上的雪蓮,草原上的蘑菇隨處可見,每到盛夏,野花叢生,山丹花、野玫瑰花、紛團花、野菊花、馬蘭花等各種野花爭奇鬥豔,異彩粉呈,清香醉人,花草間,蟲鳴,雀躍,峰飛蝶舞,山鳥啁啾,優美迷人,金黃色的油菜花燿眼奪目;一望無垠的祁連白雪,綠如碧玉的遼闊草原,星羅掑布的牛羊馬群,碧亮賜透的西大河水庫,農機具田間轟鳴牧馬人歌如朝鳳,構成了一幅動靜相宜,濃墨重彩的西部田園畫,實屬旅遊渡假之勝地。
“八一賽馬節”是賽馬狂歡的日子,一年一度,這裡成為歡樂和競技的海洋。國內外遊人紛至沓來,趕到亞洲第一大馬場——山丹軍馬場,來欣賞精彩紛呈的賽馬盛會。且不說比賽異常激動人心,看那彩旗飄揚,人頭攢動;聽那震天的鼓樂,百馬歡騰,眾人雀躍,就足以讓你感受到賽馬會的盛況空前。這是《中國簡明旅遊百科全書》中的一段記載,山丹馬場馬運動項目開展由來已久,在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每逢“八一”建軍節,牧業職工就會以自娛自樂的形勢舉行賽馬比賽和馬術競技活動,以此豐富單調的業餘文化生活,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這種自發活動逐漸演變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全場性職工運動會,其中賽馬和馬術項目一直是整個運動會的一個重頭戲,吸引著場內外遊客紛至沓來。就拿2004年“丹馬杯”賽馬大會來說,僅僅三天時間,吸引場外遊客3萬多人次,就足以說明賽馬和馬術對遊客具有多強的吸引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