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宋氏

西河宋氏(宋英澤),西河郡是宋氏的著名地望,可以說“天下宋氏源於商,西河之地是郡望。”根據史料記載研究,西河郡(即今山西汾陽、介休、孝義地區)是漢唐時期的宋氏地望。從山西汾陽市博物館館藏的唐代宋氏墓志銘可以看出,西河宋氏自稱世居汾州。雖然沒有明確起自何時,但以傳承世系來看,可以肯定是在唐初甚至以前的漢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河宋氏
  • 類型:姓氏
來源,世系考察,宋之問族籍之爭,發展,

來源

宋氏以國為姓,源自西周宋國(今河南省商丘市),商王受辛的庶兄殷·微子啟是宋氏開姓始祖,故今天下宋氏源於商。然而,西河源流遠,京兆道脈長。宋氏最著名的地望是西河郡,即今山西省的汾陽、介休和孝義地區一帶。宋氏族譜多有記載源於西河堂。西河宋氏列祖宋昌,代不乏人,其後裔陸續遷往全國各地。律詩鼻祖宋之問說自己就是汾陽本土人,屬於西河宋氏。

世系考察

從《新唐書》丞相世系表查考,西河宋氏起源於漢代宋昌:“楚有上將軍義,義生昌,漢中尉,始居西河介休。十二世孫晃,晃三子:恭、畿、洽,徙廣平利人”。孝文帝在山西中都(今平遙西,一說今太原)作大王的時候,帳下有一位著名的中尉叫宋昌,是楚漢戰爭時楚人宋義之子,呂太后去世以後,當時丞相陳平、太尉周勃等使人迎大王入京繼位,大王問身邊的左右郎中令,都勸代王不要輕信,要靜觀其變,唯獨中尉宋昌力陳天下政治形勢,極力主張大王赴京。後來的事實證明宋昌是對的,《史記》也對這段故事有一段精彩的描述。《魏書》記載:“宋隱,字處默,西河介休人也。曾祖奭,晉昌黎太守。”這一記載說明,早在西晉時期,宋氏西河地望已經形成,宋氏西河地望就是今山西汾陽、介休和孝義地區。
自漢代起,宋氏已定居山西汾陽、介休、孝義等地,並逐步形成地望,取“西河堂”之堂號,稱西河宋氏。唐代汾州西河宋令文、宋之問、宋之悌、宋之遜父子四人一門三進士,各懷絕技,使西河堂宋氏聲名鵲起,地望日隆,深受朝野敬重。《唐書本傳》記載:“初父令文,富文辭,且工書,有力絕人,世稱三絕。後之問以文章起,其弟之悌以驕勇聞,之遜精草隸,世謂皆得父一絕”。

宋之問族籍之爭

關於宋之問家族籍貫的爭論,中科院著名學者張錫厚說:“宋之問《祭楊盈川文》自稱‘西河宋某謹以清酌脯羞之奠敬祭於楊子之靈’;陳子昂《昭夷子趙氏碑》亦云:‘洛州參軍西河宋之問’。均稱其為西河人。據《元和郡縣圖志》(卷十三·汾州)曰:‘汾州秦屬太原郡。漢武帝元朔四年置西河郡,隋大業三年廢汾州,還於隰城置西河郡。皇朝初改為浩州。武德三年又改浩州為汾州’。《地理志》河東道汾州條云:‘隋西河郡,武德元年以西河郡為浩州。三年,改浩州為汾州’。這些都說明自漢以來的汾州就是西河郡。宋之問自稱西河宋,陳子昂謂之西河宋之問,皆是以郡望言之,其籍貫為汾州,當無疑議”。
當然,一個人的籍貫和出生地有可能不是一個地方,宋之問的籍貫是汾州並不意味著也出生在汾州。所以,還是有人堅持寫為“一說汾州人”。宋之問有一首寫給弟弟的詩《別之望(遜)後獨宿藍田山莊》曰:“自嘆兄弟少,常嗟離別多。爾尋北京路,予臥南山阿。泉晚更幽咽,雲秋尚嵯峨。藥欄聽蟬噪,書幌見禽過。愁至願甘寢,其如鄉夢何”。詩中的北京在唐代就是今山西省太原市,北京路就是通往汾州、太原的路。弟弟回家走的是“北京路”,留下哥哥在京城獨自作著思鄉夢,無奈“鄉夢何”。由此可以看得出來,宋之問就是地地道道的汾陽本土人。
汾陽博物館的有一塊唐代開元年間的墓志銘《大唐故宋府君墓志銘並序》內有:“故伯子令璋,仲子令光”等人名,與宋令文字輩一致相同,這不決不只是一種偶然或巧合。
唐代著名書法家張懷瓘對宋令文贊曰:“書、畫、力三絕,尤於書備兼諸體,偏意在草,志欲究能翰簡,翩翩甚得書之媚趣。”
宋之問因歌頌武周,受到人們質疑,但是歷史並沒有忘記他對詩歌發展的巨大貢獻,他被尊稱為律詩鼻祖,更留下了龍門奪袍的美談:“武后游龍門,命群官賦詩,先成者賞錦袍。左史東方虬既拜賜,坐未安,宋之問詩復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稱善,乃就奪袍衣之。”
宋之悌則為唐代著名武將,李白《江夏別宋之悌》一詩曰:“楚水清若空,遙將碧海通。人分千里外,興在一杯中。谷鳥吟晴日,江猿嘯晚風。平生不下淚,於此泣無窮”。宋之悌官至劍南節度使、太原尹。“嘗坐事流朱鳶,會蠻陷驩州,授總管擊之。募壯士八人,被重甲,大呼薄賊曰:獠動即死!賊七百人皆伏不能興,遂平賊”。
張九齡贊稱宋之望的書法“意得神傳,筆精形似”。宋之問《留別之望舍弟》曰:“同氣有三人,分飛在此晨”。稱“舍弟之望”,說明宋之望就是他的弟弟宋之遜。
繼宋氏父子而起的西河宋氏還有唐代著名直臣汾州人宋務光。
清代汾州人宋其沅,官浙江省布政使,誥授資政大夫護理浙江巡撫兼護浙江學政浙江布政使,死於抗英鬥爭,是近代抵抗外來侵略的著名人物。田承順先生有詩讚曰:“主戰英才,寧波含恨西遊去,病由憂巨,國土遭人覷。一紙書表,血淚凝深慮,留賢譽,大星隕遽,點點風飄絮。”可謂西河宋氏多有賢哲。

發展

西河宋氏歷代外遷,至今已經布滿全國。著名的廣平宋氏,也是西河宋氏分支,《新唐書》記載:宋昌“十二世孫晃,晃三子:恭、畿、洽,徙廣平利人”。廣平即是唐代賢相宋璟故里河北邢州南和(今河北省邢台市南和縣閻里鄉宋台村)。唐時,西河宋氏望出扶風、弘農,唐安史之亂後,另有分支南遷入閩。光州固始(今河南省固始縣)宋易曾任福建觀察推官,其孫宋駢也隨之入閩在莆田定居。宋駢之弟宋臻也南徙遷居福建侯官縣(今福州市)鏡江落籍,子孫繁盛,形成鏡江宋氏。《賦梅堂》宋氏家譜記載:宋駢在唐鹹通六年任福建觀察巡官,後來定居興化,成為莆田宋氏的始遷祖。而宋臻自幼愛好讀書,沒有做官,先在河南光州固縣隱居。到了唐朝未年,天下大亂,他才避亂南徙到了雪峰後林,即今閩侯縣大湖鄉後洋村,後又遷江口定居,成為江口村宋氏的開基始祖。宋臻在江口定居之後,得山川便利,繁衍不衰,歷代文風鼎盛,名仕不斷。
明朝憲宗成化十一年,宋拙齊中進士,誥授奉政大夫,當過官戶郡、河南清吏司主事、欽差,閩廣察院,最後奉旨到閩廣兩省督促抗倭,死在戰役中。清雍正元年,宋美宅中進士,平生儉樸,見義勇為,奮志創業,江口的“聖王宮”就是宋美宅創建的。今出自福建省閩侯縣南嶼鎮江口村的印尼紡織大王、慈善家宋良浩也是西河堂廣平宋氏的分支。
宋時,有宋哲任丹陽而遷廣平(今屬河北省),此系望出扶風,宋哲之後有宋軍兄弟七人,“長、二分北京、江南、山東,三、四、七同遷江蘇宋家埠,五、六子元東派發江西省贛州府寧化縣土龍坑,瑞金青草潭……。”此系後裔廣布,可謂北及京魯,南及江浙閩粵台。為了進一步謀求發展,閩、粵、台宋氏又有不少人遠徙東南亞及歐美一些國家和地區。
台灣宋氏系出自鏡江,海南宋氏系出福建,這多為西河堂廣平宋氏分支。西河宋氏代不乏人,至今汾陽、孝義、介休等地仍然有眾多西河宋氏後人聚居。
這正是:
宋姓根源在商丘 氏族繁衍五大洲
宗脈百世多賢哲 祖德無量萬古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