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水磨村(山東廣饒縣稻莊鎮下轄村)

西水磨村(山東廣饒縣稻莊鎮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西水磨村隸屬於廣饒縣,西水磨村位於廣饒縣稻莊鎮東部, 距鎮政府4公里,東與東水磨村相鄰,北與段河村相連, 西與淄河店村相接,南與龐項村接壤,總人口約1100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水磨村
  • 外文名稱:xi shui mo cun 
  • 別名:廣饒
  • 行政區類別:村級
  • 所屬地區:廣饒縣
  • 電話區號:0546
  • 郵政區碼:257300
  • 地理位置:廣饒縣稻莊鎮東部
  • 面積:105公頃
  • 人口:1100人
  • 車牌代碼:魯E
歷史沿革,農村發展,地理環境,交通,人口收入,經濟發展,文教科技,人民生活,集體福利,組織建設,歷史名人,

歷史沿革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姚王二姓族人由山西省洪洞縣遷此居住並立村,名姚王莊。後因在該莊北織女河上建有小磨作坊做神香,故改名水磨村。永樂二年 (公元1404年),在村東1公里處建村稱東水磨村,水磨村遂改稱西水磨村。
建國前,村內街道狹窄,雨後道路泥濘,交通不便,村民住房多是以土木結構為主的茅草屋, 人均居住面積3平方米。建國後,村民蓋房逐漸改為磚瓦結構。1978年,村民住房按規劃修建,至1990年規劃建房基本完成,家家住上了磚瓦房。隨著經濟的發展, 1997年,在村東劃出土地建樓房,46戶投資850萬元,建起單元面積為160或260平方米的二層樓房。至2000年,人均住房面積達50平方米。同時,村里投資260萬元,建起兩幢5層公寓樓。1998~1999年,村投資200多萬元,修通3條東西街,1條南北街, 全部柏油路面,總計3萬平方米;路兩邊進行了美化、綠化、亮化,有6名專職環衛人員負責街道衛生。
村西與村北工業區內坐落著東源橡膠廠、華泰橡膠有限公司、興源橡膠有限公司、熱電廠等企業辦公大樓。1998年,建成西水集團公司辦公大樓。集團公司辦公大樓東側,修建了文化廣場。投資20餘萬元,在廣場東邊和南邊修建48間平房,招商引資,實行租賃經營。2000年,該村被山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授予“省級文明單位”稱號。
1938年2月,村民慶志太經張立群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0年3月, 村民慶志賢經慶志太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擴軍委員。後被特務逮捕,於1942年3月在毛王村被國民黨軍16旅李青山部活埋,犧牲時年僅35歲。5月,成立中共西水磨村第一屆黨支部委員會,張廷乾任書記。
1950年,村民宋玉山、張炳德、張寅斗、宋耀亭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
1952年, 隋金寶任村黨支部書記,全村組織成立了6個農業生產互助組,走互助合作道路。
1964年6月,張虎臣任書記,帶領村民戰勝了前所未有的洪澇災害。
1967年春,全村集資、湊木料,新建標準教室10間,解決了西水國小危房問題。
1968年12月,成立廣饒縣第一家橡膠廠--“西水橡膠製品廠”。
1971年,新安裝100千伏變壓器1台,成為全縣第一個電燈照明村。
1984年,投資5萬元,按省“六配套”標準,建成“西水完全國小”。
1986年1月, 宋繼明任村黨支部書記。是年11月,舉辦西水物資交流大會,並定於每逢農曆一、六為西水大集。
1987年春,西水成立3家橡膠製品生產聯合體。
1988年, 為解決企業用電,村委集資14萬元,安裝變壓器總容量為400千伏安,並修柏油路4200平方米。
1992年12月12日,西水磨村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業--廣饒縣橡膠化工工業公司成立,籌集股金60萬元,股東40戶。
1996年3月29日,西水磨村黨支部改建為黨總支,宋繼明任黨總支書記。
1998年4月,東營市西水集團有限公司成立。9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山東省委書記吳官正到西水集團視察指導工作。9月9日,省委副書記、副省長宋法棠到西水集團視察指導工作。
1999年11月5日,副省長林書香到西水集團視察指導工作。
11月22日,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文全到西水集團視察指導工作。
2000年4月5日,省委副書記王修智到西水集團視察工作。5月21日,省委副書記陳建國到西水集團視察工作。6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山東省委書記吳官正到西水集團視察指導工作。

農村發展

西水磨村開啟強大的企業引擎,在帶動職工民眾走向富裕文明的同時,積極帶動周邊村莊的新農村建設,走出了企業與村莊互聯互動,共同發展的好路子。
近年來,“民眾集資、能人辦廠、風險共擔、利益均享”的“西水模式”聞名遐邇。“西水模式”讓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短短十餘年間在黃河三角洲上強勢崛起。目前,全村人均年收入超過2萬元。
透視“西水模式”,我們看到的是西水人睿智創新的精神力量。不論是八十年代的動員村民和小作坊參資入股,還是近年村民自覺融資投資入股搶占市場,西水人把擅長“滾雪球”的睿智發揮得淋漓盡致。在西水集團,不管是廠長經理還是普通工人,大家一起生產,一起銷售,一起分紅。現在看來,大家正是從這種模式里看到了希望,喚起了激情。
在西水磨,民眾並沒有因為不同的企業,而劃分成幾個利益群體。深入到西水村的各企業,就會發現,民眾的股份幾乎分散到每一個企業中。經理人的股份,也不僅僅集中在自己的企業里,企業間相互參股,股東相互持股,這是西水磨村股份制的一道獨特風景。這種市場風險機制,激勵著西水集團各個企業的負責人,他們以給民眾帶來更多實惠為動力,以建設新農村為目標,真正把經營好企業作為己任。而民眾投資入股固然有利益驅動,但對發展的企盼和對“當家人”的信任也是重要因素。
經濟利益這根紐帶把全體村民、企業經理人的心凝結在一起,把發展的力量整合在一起。全村的20多家企業就像一個大家庭,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走在西水磨的街頭,無意間你會忘記這裡是小城郊區的農村。這裡有高雅別致的村民別墅樓,水電暖齊全的職工公寓,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整潔靚麗的村中街道,花園式的工廠,頗上檔次的賓館……西水磨成為名副其實的“鄉村裡的小城市”。
這樣的“城市”凝聚起強大的魅力,吸引著大量科技人才和技術工人,在西水磨創業、成家。西水集團“淘空”了鄰近村莊的勞動力,原有的村落日漸“消沒”。西水磨這個自然村共有1100人,但外聘人員達到8000多人。大量人才、資金的不斷輻輳,西水集團的規模不斷突破,成為帶領廣大農民建設新農村的“工業航母”。
村里富裕了,就有能力為民眾謀利益,辦實事。村里先後投資1億多元,建設了居民別墅、職工公寓、幼稚園……。同時,他們出資保障幼兒入托、購置豪華客車接送孩子上下學;拿出專項資金對考入大學、升入高中的孩子進行補助。更難得的是,西水集團熱電聯產項目向方圓五公里內的使用者以每立方米5元錢的福利價格提供燃氣,把經濟實惠輻射到周邊村莊。
西水人富了,對生活環境也提出了更好的要求。西水警區、西水醫院建立起來了,占地200畝的居住新區規劃出來了,村內主要街道美化、亮化起來了。西水集團斥巨資引進了兩條全鋼子午胎,以低污染、低耗能、高附加值堅決走高科技之路,在發展傳統產業的同時,改善了民眾生活生產環境,推進了新農村建設。
這些年來,西水磨村民過年不掛灶神像,而是高掛起地圖,以便於經常察看熟記。在市場中打拚的西水人更知道熟稔地理知識的重要性。如今,在西水磨村的具體事務中,時時處處體現著這種文明新風。
員工表現好,父母受獎勵,這是西水磨村興源集團出現的文明新鮮事。今年5月,西水磨村興源集團組織公司99名農民工的父母,到北京遊覽故宮和天安門廣場。興源集團董事長宋文廣說:“他們的旅遊費用全部由公司承擔。娃兒們幹得好,他們的父母也沾光”。
為了適應企業快速發展的需要,村里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專門負責村裡的紅白大事,婚喪嫁娶新事新辦,不耽誤生產,逢年過節由走門串戶互致問候改為集體團拜。文化大院成為村民休閒娛樂長知識的主要場所,十幾位老年人自發成立了以京劇演唱為主的“金秋慶社”,一大批中老年婦女組成的秧歌隊、扇子隊經常活躍在街頭巷尾。大到國家的政策動向,小到村裡的好人好事,都被村民們編排成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傳播鄉里村間,文化生活氛圍在西水磨村越來越濃。
感受西水磨村的發展變化,看到村民們洋溢喜悅的笑臉,記者相信,西水磨村這個“中國輪胎第一村”一定會創造更多的奇蹟,迎來更加輝煌的明天。

地理環境

全村總面積105公頃,其中耕地60公頃,企業占地25公頃。
該村地處黃河三角洲南部。該村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境內盛產小麥、玉米及各類蔬菜。植被面積70公頃,覆蓋率67%。
2017年12月,榮獲2017名村影響力排行榜300佳。

交通

境內交通便利,村內三橫一縱的柏油路成“豐”字型。縣級紅旗公路東西穿境而過,與省級青墾公路、東青高速公路相連線。境內企業有東源橡膠廠、華泰橡膠有限公司、興源橡膠有限公司、熱電廠、西水集團華帘布業有限公司、廣饒縣橡膠三廠、西水集團橡膠二廠等23家企業,這些企業共同組成山東西水集團。

人口收入

2000年,全村共有274戶,總人口1100人,人口自然增長率4‰,原有宋、張、王、李、慶、隋等姓氏,三峽移民入住後,增加周、雷兩姓,現有8個姓氏,均為漢族。
194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萬元(舊幣折算為新幣) ,197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0萬元。 200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5億元,利稅3500萬元,人均收入超萬元;第一、二、三產業之比為1∶86∶13,擁有固定資產4億元,全村純收入2000萬元。
該村是全市“十強村” 之一, 200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名列全市第一。 1995~1998年被東營市委、 市政府授於東營市“十強村”“五強村”稱號。1999年、2000年,被山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授於“省級文明單位”稱號。2000年,被中共廣饒縣委、縣政府授予“一九九九年度十強村”稱號。

經濟發展

建國前,糧食畝產不足60公斤。建國後,走合作化道路,1953年,全村先後辦起了6個初級社, 1956年,成立了高級合作社,全村打井50眼,購進馬拉水車30部,改善了水澆條件,糧食產量達到300公斤。
1970~1978年,投資8萬元,安裝100千伏變壓器1台,解決了村民用電照明問題,成為全縣第一個電燈照明村;打機井25眼,由橫管抽水機換成深井潛水泵,大大改善了水澆條件;耕地由條播大田化,改為畦播園田化,選用優良品種,使畝產達到7 50公斤,總產達到56.1萬公斤。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充分調動了村民的生產積極性, 至2000年,糧食單產達1000多公斤,總產達74萬公斤,農業收入90.50萬元。
清朝中期,西水磨村就有草編業,家家戶戶編蒲包。1959年,大隊統一搞副業,集體買蒲子編蒲包,供銷社統一收購,銷往青州、濰坊、煙臺等地。
1968年,村黨支部書記張虎臣從河北省邢台市聘請橡膠技術員,創辦了全縣第一家作坊式村辦企業,主要生產橡膠配件。受“文化大革命”的影響,1969年至1986年,該村橡膠業一直作為作坊式家庭副業或乾或停,始終沒有形成規模,產品檔次也非常低。1987年,新任黨支部書記宋繼明帶領黨支部成員宋家勇、王振強,把當時從事橡膠加工的幾戶家庭聯合起來, 率先創辦了3家橡膠生產聯合體。通過說服教育和示範作用,帶動22戶家庭入股,共籌集股金18萬元,堅持以“民眾湊錢,能人辦廠,風險共擔,利益均享”的原則,形成了股份合作制企業。1991年末,全村股份合作制企業發展到13家,農戶入股率達到50%,從業人員超過300人。1998年4月,該村組建了全市第一家村級企業集團--東營市西水集團有限公司,宋繼明任董事長,宋家永任副董事長, 宋士德任總經理。2000年,該公司擁有員工3000人,資產4億元,年產農用車輪胎300萬套, 汽車載重輪胎100萬套,年實現銷售收入5億元,利稅3500萬元,初步形成了以輪胎生產為主,熱電、帘子布、胎圈鋼絲、化工生產為輔的多元化發展格局。
西水磨村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有力地帶動了第三產業發展。1998年,該村投資100萬元,建成總面積720平方米的商品房,租賃給16戶經營,相繼辦起了經銷部、快餐店、商店、維修部。1999年,為改善民眾就醫條件,該村與鎮衛生院共同出資20萬元, 建成了全市第一家村級全科醫療站。2000年6月,該村為規範各企業原材料採購管理,降低生產成本,確保產品質量,成立了東營市西水化輕有限公司,該公司主要服務於西水磨村各企業,年營業收入6000萬元。到2000年底,西水磨村第三產業從業人員100餘人,經營業戶50家,營業收入6500萬元。

文教科技

建國前,民眾文化科技落後,學齡兒童入學率僅為20%左右。建國後,逐步改善辦學條件,1967年,生產隊集資,村民湊木料,新蓋10間教室,建起西水國小。 1984年投資5萬元,按省“六配套”標準建新校,1985年,西水國小遷入新校。1995年, 西水國小被縣人民政府授予“花園式學校”稱號,村內適齡兒童入學率100%。自恢復高考制度後,該村先後有103名學生考入大中專院校,並有1人成為博士生。1986年建幼稚園1所,適齡兒童入園率達100%。西水集團注重人才培養,對文化科技事業不斷投入,先後派出50人到青島、濟南、北京等地進修,有2人成為MBA工商管理碩士。

人民生活

建國前,糧食產量低,年人均糧食50餘公斤,家家戶戶靠編蒲包掙錢買糧,絕大多數村民過著半年糠菜半年糧的生活。建國後,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村民生活不斷提高, 1957年,全村人均糧食200公斤,農副業人均收入50元。1978年人均收入700餘元。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村民的生活水平也迅速提高。1987年,成立3家橡膠聯合體企業,1996年,發展到大小企業10多家,成立了東營市西水集團有限公司。2000年人均純收入超過萬元,人均年末存款餘額3000元,村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有46戶住上了二層樓房;全村有中、高檔轎車12輛,大、中型汽車35輛;程控電話300餘部,手機300餘部,成為“廣饒縣行動電話第一村”;彩色電視機300台,並全部實現閉路化。

集體福利

隨著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全村福利事業也逐漸發展。1983年村民用上自來水,幼兒免費入園。從1998年開始全體村民免交“三提五統”,對全村65歲以上的老人實行養老補助金制度。鰥寡老人實行“五保”,全部入住敬老院。在住房上,給予在村內企業就業的大中專畢業生一定補助。1999年,該村與鎮衛生院合辦全科醫療站,村民享受合作醫療補助。

組織建設

中共地方組織建設 1938年2月, 慶志太經張立群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該村第一名中共黨員。 1940年,慶志太發展了慶志賢、張廷乾、慶炎午等6名黨員。同年5月, 成立了第一屆村黨支部,張廷乾任黨支部書記,慶志賢任擴軍委員,動員村民參軍參戰。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共有30名青年參軍,成為廣饒縣的革命村莊之一。 1946年3月,隋金寶任黨支部書記,組織民工支前,參加了肥城、濟南、淮海等戰鬥和戰役。建國後,黨組織領導村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合作化運動,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 1986年2月,宋繼明任黨支部書記,組織戶戶聯合辦廠,廠廠聯合辦公司,公司與公司聯合組建集團。1996年,成立中共西水磨村黨總支,宋繼明任黨總支書記。在黨總支領導下,黨員隊伍加強自身建設,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和戰鬥力,西水磨村連續4年被東營市人民政府授於東營市“十強村” 稱號,被山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授予“省級文明單位”稱號。2000年,成立中共西水集團公司黨委,宋繼明任黨委書記,黨委下設5個黨支部,共有黨員69名。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 1939年10月,益、壽、臨、廣四邊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西水磨村屬四邊縣,1940年屬廣饒四區。西水磨村農民協會建立後,農救會、自衛隊、青救會、 婦救會、兒童團相繼成立。1946年3月至1947年7月,張相震為農救會長,1947年8月至1949年10月,張廷乾任農救會長。在此期間,村政權帶領民眾參軍參戰,發展生產支援前線。1949年10月至1955年春,宋佐德、宋玉芹先後任村長,領導民眾積極支援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動員4名青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西水磨為生產大隊,下設5個生產小隊,宋培英、宋玉山、張寅斗、張寅東先後任大隊長。1983年,成立西水磨村村民委員會,張金堂任村委主任。1984年,王振強任村委主任,張愛梅任婦聯主任。1999年,西水磨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宋家永任村委主任,宋世恩、宋文廣任副主任,孫士英任婦聯主任,張金東任民兵連長。

歷史名人

宋富春(1862~1927) 字文山,別號柳泉。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舉人,經文官考試,授江蘇運庫大使。清朝末年,他棄官返里,從事教育工作,任樂安縣勸學所所長。1912年,樂安縣單級師範養成所成立後,又兼任所長。他處事慷慨好義,凡遇公益之事,極力相助,傾囊不惜,尤其對貧苦人家的子弟,倍加關照。去世後,他的學生募資在其墓前立“弟子碑”以示敬仰。
慶志賢(1907~1942) 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1940年參加工作,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任擴軍委員。後被特務逮捕,1942年3月,在毛王村被國民黨軍16旅李青山部活埋,就義前高呼:“毛主席萬歲!共產黨萬歲!”
慶志太(1898~1956) 字開三。1938年2月經張立群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村內開展黨的秘密活動, 先後發展黨員6名,成立了西水磨村黨支部。在一次召開黨的秘密會議時,被國民黨十五旅旅長張子周發現,他便離鄉從事革命工作。建國後擔任山東省鹽務局局長。1956年在濟南逝世。
宋繼明,1958年9月生, 高中文化。1978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82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4年1月,從部隊退伍後任村黨支部副書記。1986年1月,任村黨支部書記。宋繼明自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後,團結帶領廣大幹部民眾,大力發展經濟,走共同富裕道路,引導該村企業由戶聯戶辦廠,廠聯廠辦公司,發展到公司與公司相聯組建企業集團。 到2000年底,全村擁有企業23家,員工3000人,資產4億元,銷售收入5億元, 利稅3000萬元。宋繼明被東營市委、市政府授予“優秀共產黨員”“勞動模範”“市級鄉鎮企業家”稱號。現任稻莊鎮黨委副書記,西水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並當選為中共東營市第二次代表大會代表,廣饒縣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委員,東營市民營企業科技促進會副會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