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蒙德·科克

西格蒙德·科克

西格蒙德·科克(Sigmund Koch,1917年4月18日—1996年8月10日),美國哲學家。他從1942年至1964年在杜克大學任職。1964年到紐約,擔任福特基金會人文項目的負責人。1978年被選為美國心理學會普通心理學和哲學心理學分會兩個學會的主席。他學術生涯的後期以其對心理學作為一門學科的批判性分析而知名。代表作有《心理學:一門科學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格蒙德·科克
  • 外文名:Sigmund Koch
  • 國籍:美國
  • 出生日期:1917年4月18日
  • 逝世日期:1996年8月10日
  • 職業:心理學家
  • 畢業院校紐約大學(本科);愛荷華大學(碩士);杜克大學(博士)
  • 主要成就:對心理學作為一門學科的評判性分析
  • 代表作品:《心理學:一門科學研究》
人物生平,職業經歷,對心理學的貢獻,作品,評價,

人物生平

西格蒙德·科克出生於1917年4月18日,在紐約長大並考入紐約大學。在童年和青少年時期喜愛文學,在高中時還以其詩篇獲獎。大學期間他的愛好從文學轉向哲學。在大學學習哲學和心理學並獲得本科學位後,他進入愛荷華大學,1939年獲得碩士學位;然後進入杜克大學,並與1942年獲得博士學位。然後在杜克大學任職長達22年。
1964年他離開杜克大學回到紐約,開始擔任福特基金人文項目的負責人。1978年同時被選為美國心理學會普通心理學和哲學心理學會兩個學會的主席。在其學術生涯的後期,他以對心理學作為一門學科的評判性分析而聞名。
科克於1996年8月10日去世。他去世的訊息傳來時美國心理學會正在多倫多開一個會議,得到訊息學會舉行了一個追悼會。他去世時有一子一女。
西格蒙德·科克西格蒙德·科克

職業經歷

科克在1942年獲得杜克大學心理學博士學位後,留在杜克大學任教,先後擔任助理教授和正教授。在此期間,形成了對心理學的批判性研究,並從1959年至1963年寫作了著名的《心理學:一門科學研究》(Psychology: A Study of Science)。這是一套六卷本的專注,對心理學作為一門學科的地位進行了研究。
1964年離開杜克大學,開始擔任福特基金人文項目的負責人。
1967年科克進入德克薩斯大學,任正教授。
1971年轉入波士頓大學,直至1996年去世。
生前他被分別授予美國科學促進會和美國心理學科協會研究員職位。

對心理學的貢獻

科克對心理學領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是心理學理論學家,通過其激情洋溢的批判,使人們了解了心理學的缺陷,為心理學走出行為主義研究的泥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並引導心理學研究關注人文心理的研究。科克的作品在理論水平上使心理學研究重新重視質性研究。他的後期研究試圖把心理學研究引向人文學科,並試圖為心理學尋找一個“更深的人文背景”作為心理學的主要目標。他對作家、編舞者和其他從事人文活動的人進行了錄像採訪,收集了大量資料,從而對創造性進行研究。

作品

  1. Koch, S. (1956). Behavior as "intrinsically"regulated: Work notes toward a pre-theory of phenomena called"motivational.: In M.R. Jones (ed.), Nebraska Symposium on Motivation, 4. Lincol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42-87.
  2. Koch, S. (1959-1963). Psychology: A study of science (Vols. 1-6). New York: McGraw Hill.
  3. Koch, S. (1965). The allures of ameaning in modernpsychology. In R. Farson (ed.), Scienceand human affairs. Palo Alto, CA: Science & Behavior Books. 55-82.
  4. Koch, S. (1969). Value properties: Their significance for psychology, axiology, and science.In M. Grene (ed.), The anatomy of knowledge.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119-148.
  5. Koch, S. (1976). Language communities, search cells, and the psychological studies. In W.J.Arnold (ed.), Nebraska Symposium on Morivation: Conceptual Foundations of Psychology, 23. Lincol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477-559.
  6. Koch, S. (1977, August). Vagrant confessions of an asystematic psychologist: An intellectualautobiography. Invited address presented at the 76th Annual Convention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San Francisco, CA.
  7. Koch, S. (1980). Psychology and it human clientle: Beneficiaries or victims? In R.A. Kasschau & F.S. Kessel (eds.), Psychology and society: In search of symbiosis.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30-53.
  8. Koch, S. (Interviewer). (1986). Research Conversations with Erick Hawkins [8 videotapes].Boston University Aesthetics Research Project. (Archived by the Ford Foundation, New York).
  9. Koch, S. (Interviewer). (1987a). Research Conversations with Arthur Miller [8 videotapes].Boston University Aesthetics Research Project. (Archived by the Ford Foundation, New York).
  10. Koch, S. (Interviewer). (1987b). Research Conversations with Toni Morrison [8 videotapes]. Boston University Aesthetics Research Project. (Archived by the Ford Foundation, New York).
  11. Koch, S. (Interviewer). (1987c). Research Conversations with Richard Wilbur [8 videotapes].Boston University Aesthetics Research Project. (Archived by the Ford Foundation, New York).
  12. Koch, S. (Interviewer). (1987d). Research Conversations with Verdi [8 videotapes]. BostonUniversity Aesthetics Research Project. (Archived by the Ford Foundation, New York).
  13. Koch, S. (1992). Postscript. In S. Koch & D. Leary (eds.), A century of psychology as a science.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951-968.
  14. Koch, S. (1999). Psychology in human context: Essays in dissidence and recontruction (D. Finkelman& F. Kessel, ed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評價

作為科學家,西格蒙德·科克沒有屈從於科學主義;作為人文學家,他沒有屈從於對人文主義進行庸俗歪曲的普遍行為。在人本主義心理學快要沉迷於矯情的會心團體潮流中時,西格蒙德·科克又對其可靠性技術進行了無情的批判。當以“解構”和文本分析的後現代人本主義出現後,他則表示了對老式的人本主義的偏好。西格蒙德·科克對於心理學研究範圍的興趣和概念超越了科學和人本主義的標籤和邊界。科克的心理研究思想值得我們持續的關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