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學史學術版

《西方哲學史學術版(第7卷):現代歐洲大陸哲學(上下)》包括現代歐洲大陸哲學上冊和現代歐洲大陸哲學下冊。哲學是時代精神的體現。如果說由笛卡爾開創,經過斯賓諾莎、萊布尼茨、康德,直至黑格爾發展到巔峰的理性主義哲學從17世紀直到19世紀上半葉占據歐洲哲學舞台的統治地位,它們體現了這個時期處在上升、發展階段的資產階級的理想和精神。那么,此後在歐洲大陸發生的各種各樣、紛繁複雜的哲學思想同樣是現代和當代歐洲政治、經濟、社會狀況在思想領域的曲折反映! “現代歐洲大陸哲學”,是指19世紀中葉以來的歐洲大陸現當代哲學,上溯黑格爾以後的叔本華、尼采的意志哲學,下至當下發生的後現代哲學。在時間上,本卷是專門涉及現代和當代哲學,即使是最遠的叔本華哲學,距今也不過一百多年。

基本介紹

  • 書名:西方哲學史學術版
  • 出版社:鳳凰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 頁數:1143頁
  • 開本:32
  • 定價:92.00
  • 作者:謝地坤 葉秀山
  • 出版日期:2005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806436995
  • 品牌:江蘇人民出版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

內容簡介

《西方哲學史學術版(第7卷):現代歐洲大陸哲學(上下)》是葉秀山和王樹人編寫的,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緒論
時代背景
哲學轉型
發展線索
後現代主義哲學
基本評說
幾點說明
第一篇 意志哲學與生命哲學
第一章 叔本華
第一節 社會背景
第二節 表象與意志
第三節 理念論
第四節 自由意志論

第二章 尼采
第一節 尼採在哲學史上的地位
第二節 “超人”
第三節 道德譜系
第四節 “永恆輪迴”
第五節 論悲劇

第三章 柏格森
第一節 “時間一綿延”觀念及其歷史貢獻
第二節 “時間一綿延”與“內在化”問題之展現
第三節 “意識一自由”與“直覺”
第四節 生命衝動與道德宗教

第二篇 新康德主義
第四章 早期新康德主義
第一節 朗格
第二節 里爾

第五章 文德爾班與西南學派
第一節 文德爾班
第二節 李凱爾特
第三節 價值與道德

第六章 柯亨與馬堡學派
第一節 柯亨
第二節 卡西爾

第三篇 現象學
第七章 布倫塔諾
第一節 描述心理學
第二節 心理現象與物存論
第三節 布倫塔諾與胡塞爾

第八章 狄爾泰
第一節 生平與著作
第二節 精神科學的概念
第三節 精神科學的體系

第九章 胡塞爾
引言
第一節 生命與思想的歷史脈絡
第二節 時代背景與思想傳承
第三節 哲學體系的階段性展開

第十章 舍勒
第一節 生命的歷程
第二節 現象學的哲學
第三節 哲學:作為現象學與形上學的統一

第四篇 存在哲學與解釋學
第十一章 克爾凱郭爾
第一節 生平、著作及研究概述
第二節 告別思辨哲學
第三節 走向現代哲學
第四節 “真理”與“信仰”
第五節 對基督教神學的解構:“個體”與“單一者”

第十二章 海德格爾
第一節 生平與著作
第二節 思想的形成
第三節 《存在與時間》(上)
第四節 《存在與時間》(下)
第五節 思想的轉向
第六節 後期思想

第十三章 雅斯貝斯
第一節 生平與學術背景
第二節 生存與歷史性
第三節 交往與關聯超越
第四節 超越與密碼
第五節 哲學信仰與宗教信仰

第十四章 薩特
第一節 生平與著作
第二節 現象學心理學
第三節 現象學本體論
第四節 社會歷史本體論

第十五章 梅洛一龐蒂
第一節 生平與著作
第二節 回到現象
第三節 身體一主體
第四節 被知覺的世界
第五節 在世存在
第六節 自為與自在整體性的存在哲學

第十六章 伽達默爾
第一節 步入哲學之途
第二節 理解何以可能
第三節 實踐哲學的當代重建與發展
第四節 實踐哲學是解釋學的主題

第五篇 心理學-哲學
第十七章 弗洛伊德
第一節 生平與著作
第二節 無意識理論與人的心理結構
第三節 性本能論
第四節 人格結構理論
第五節 社會文化學說

第十八章 新弗洛伊德主義
第一節 阿德勒與個體心理學
第二節 榮格與分析心理學
第三節 霍爾妮、沙利文、弗洛姆

第十九章 皮亞傑
第一節 認識起源於活動
第二節 邏輯經驗與物理經驗
第三節 認識是主客體的雙重建構過程
第四節 認識發展的階段性及其制約因素
第五節 發生學的方法論意義

附錄 馬斯洛的科學人本主義
第一節 新科學觀與新人性觀
第二節 以“似本能”為突破口
第三節 需要層次論
第四節 高峰體驗說
第五節 自我實現論

第六篇 義大利哲學
第二十章 新黑格爾主義
第一節 克羅齊的精神哲學
第二節 金蒂萊的行動主義

第二十一章 馬克思主義
第一節 葛蘭西與《獄中札記》
第二節 戰後思想家

第二十二章 現象學與存在主義
第一節 阿巴尼亞諾與帕萊松
第二節 帕契與普菜蒂

第二十三章 科學哲學與邏輯學
第一節 研究概況
第二節 三大學派
第三節 主要特徵

第七篇 法蘭克福學派
第八篇 後現代哲學
主要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後記

文摘

薩特曾經研究過胡塞爾的現象學和海德格爾的存在哲學,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德國哲學的影響。他對存在哲學的闡釋雖然源於現象學,但他的分析和結論卻又不同於海德格爾和雅斯貝斯的存在哲學。在薩特這裡,“存在先於本質”和“他人就是地獄”這兩個命題尤其引人注意。薩特論證前者的根據在於,因為現象是事物自身顯現的過程,現象本身既是現象又是本質,而在其背後的是存在,所以真正承載現象的就是“原始的存在”。薩特的論證是以純粹主觀性的自我意識,即他所說的“反思前的我思”為出發點的,這種自我意識本來是與其自身相同一的,它原本是沒有內容的“虛無”,只是因為它的指向外物的意向性,才把本質賦予給它所發現和包容的對象。於是,純粹主觀性的意識存在同時又意味著非意識的存在,意識與外部世界由此又結合在一起。薩特論證後者的理由在於,作為主體的人不僅與生活世界打交道,更要與共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其他主體打交道,他人的存在會以他的主體活動限制我的自由,反過來,我的存在也會以我的主體活動限制他人的自由,主體之間不可避免地是一種你爭我斗的關係。薩特從這兩個命題中引申出一個實踐哲學中的重要命題一一人生的意義就是“選擇的自由”和人對自身的自為存在、對自己行動承擔“責任”的解說,他的存在哲學的實踐意義也由此得到彰顯。
梅洛一龐蒂不僅是法國現象學和存在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法國結構主義的先驅者。與薩特一樣,梅洛一龐蒂也是在德國現象學和存在哲學的影響下開始自己的哲學研究和創作的,但他的哲學思想在不少地方是不同於薩特的。首先,他將主觀性與客觀性看做一個完成了的整體結構,並把其理論重心轉向客觀性。他對以往的西方哲學進行了激烈批判,企圖通過回到主觀與客觀尚未分裂的原初的整體現象的途徑來彌合笛卡爾的身心二元論,糾正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決定論和絕對自由等對立雙方的片面性。他的觀察和研究在某些方面確實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尤其是他對身體一主體的出色論述表現出其哲學思想的獨創性。其次,他不同意薩特關於虛無和自由的看法。

後記

參與本卷寫作的作者不局限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的研究人員,只要是近些年來在現代歐洲大陸哲學方面學有所成、學有所專的學者,我們就儘可能邀請他們參加本卷的寫作。因此,現在呈現在讀者眼前的這卷書是一項集體勞動的成果,共有16位學者參與了寫作。除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的研究人員以外,還有北京大學哲學系張祥龍,中山大學哲學系倪梁康,中共中央黨校丁東紅,安徽大學哲學系張能為,中共中央編譯局魯路、黃文前,江蘇科技大學社會科學系洪波等學者參與了本卷的寫作。他們都是研究現當代歐洲哲學的專家,正是因為他們的通力合作,這卷書才能在這樣短的時間與讀者見面。本卷主編對所有參與本卷寫作的學者,尤其是特邀的院外專家表示衷心感謝。
本卷寫作具體分工如下:
第一章由黃文前撰寫;第二章由葉秀山撰寫;第三章由葉秀山、程志民合寫;第八篇引言、第二十八至第三十二章由程志民撰寫;第七章由陳志遠撰寫;第九章由倪梁康撰寫;第十章由張任之撰寫;第十一章由王齊撰寫;第十二章由張祥龍撰寫;第十三章由魯路撰寫;第十四至第十五章由楊深撰寫;第十六章由張能為撰寫;第十七至十九章及第五篇附錄由丁東紅撰寫;第六篇由田時綱撰寫;第二十七章由洪波撰寫;第三十三至第三十四章由尚傑撰寫;緒論、第四至第六章、第八章、第二十四至第二十六章由謝地坤撰寫。
我們特別感謝本卷責任編輯周文彬先生。他不僅仔細審讀了本卷所有稿件,提出了許多寶貴的修改意見,而且還對本卷的篇目安排提出了極好的建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