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新工程

西新工程

在為西部大開發鼓勁的同時,為了進一步推廣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的成果,2000年9月,西藏、新疆等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廣播電視覆蓋工程(簡稱“西新工程”)正式啟動。這給地域遼闊、地形複雜、民族眾多的西部邊遠地區的人民民眾帶來了巨大的實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新工程
  • 簡介:邊遠省區廣播電視覆蓋工程
  • 受益地區西藏新疆等邊遠省區
  • 啟動原因:我國西部地區無電視信號信息貧乏
  • 長遠意義: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
  • 預計投入:40多億元
概念,啟動原因,行動,成就,

概念

基於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廣播電視覆蓋工程———西藏新疆等邊遠省區廣播電視覆蓋工程(簡稱“西新工程”)。
有關人員調試接收設備有關人員調試接收設備
“西新工程”是遵照江澤民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直接部署的一項重要工程。在有關部委、省區領導的支持下,廣大建設者把實施“西新工程”作為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最緊迫的任務,做出了突出的工作成績。截至目前,西藏、新疆等邊疆地區絕大多數民眾都能聽到、聽好中央和本省的廣播節目,電視覆蓋率也在逐步加大,西部地區的廣播電視事業出現了較大的改觀。

啟動原因

人們常用“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的詩句來形容我國西部地區原來荒涼和閉塞的情景。隨著時代的進步,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西部人民的經濟文化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但是,在二十世紀末,一些邊遠偏僻、地理條件惡劣地區的民眾,仍然很難利用現代的通訊方式看到外面的世界,聽到外面的聲音,我國西部相當於國土一半面積的地區還不能實現廣播電視信號有效的覆蓋。幾千萬人還處在“白天忙於農做、放牧,晚上圍著火爐數星星”的信息貧乏狀態。
2000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農工黨中央主席蔣正華率團對西藏進行考察。在聽取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情況匯報後,考察團不顧高原反應、旅途勞頓,多次翻越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驅車3000多公里,深入農村、牧區、工廠、學校、醫院實地考察。所到之處,親眼目睹中國共產黨深受少數民族的擁護和愛戴。聽說是從北京來的代表團,老百姓自動聚集歡迎。車隊在遼闊的山區、草原行駛,偶爾見到一兩個放牧氂牛、羊群的牧民,他們微笑著不住地向車隊揮手歡迎。
看到電視的牧民很欣喜看到電視的牧民很欣喜
在山南地區一個昔日的貴族莊園旁,一位翻身農奴講述了他生活的巨大變化。西藏和平解放前,他家生活悲慘,住的土窟四五米見方,一米多高,人在裡面無論做什麼只能彎著腰。現在,他和廣大翻身農奴一樣,搬進了寬敞漂亮的樓房,他們發自內心地感謝共產黨。溫飽之餘,他們渴望豐富的精神生活,但美中不足的是,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和中央電視台的節目他們接收很困難。
農工黨中央對此進行了調查,發現西藏地處祖國西南邊陲,有著長達4000多公裡邊防線,西藏人口的80%是農牧民,他們絕大多數聽不懂漢語。因此擴大和提高藏語廣播、電視的覆蓋率,對於維護西藏的社會穩定、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對於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對於我國的長治久安,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農工黨中央向中共中央提交了《關於西藏考察情況的匯報》,重點匯報了這個問題。
9月15日,在中南海召開的“黨外人士關於西部大開發戰略意見和建議座談會”上,蔣正華代表農工民主黨建議在西藏建一座大功率中、短波發射台,更新改造包括骨幹台在內的全區中、短波台,增大藏語廣播、電視的覆蓋率。
蔣正華的建議,引起了會議主持者江澤民總書記的極大關注和高度重視,他當即對加強西藏等邊遠省區廣播電視工作發表了重要講話,並於次日凌晨給中共中央有關領導同志寫信,要求大力加強宣傳輿論工作,要在資金、人員和技術上調集足夠力量,加強廣播電視的條件,讓黨和國家的聲音進入千家萬戶,全信長達1200多字。兩天后,中央召開專題會議,決定實施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廣播電視覆蓋工程———西藏、新疆等邊遠省區廣播電視覆蓋工程(簡稱“西新工程”)。

行動

中央宣傳部、國家廣電總局、國家計委、財政部等部委立即行動,調集全國廣電部門的精兵強將。2000年11月兩萬廣電大軍翻崇山峻岭,走窮鄉僻壤,淌大江大河。在戈壁荒漠、在雪域高原克服重重困難。他們把“西新工程”當做一項順民心、暖民心、穩民心、得民心的“民心工程”,高質量地新建、擴建了389座發射台。國家對“西新工程”已經和預計投入40多億元,是國家一次性投資最多的廣播電視覆蓋工程,得到了西部人民的熱烈歡迎。
同時,一支支流動電影放映隊也深入了各個鄉鎮。
2008年6月9日,我國首顆廣播電視直播衛星“中星9號”在西昌發射成功。廣播電視直播衛星傳輸標準(ABS-S)是建國以來我國廣電系統第一次自主研發的、擁有完全智慧財產權的衛星傳輸標準,在接受性能標準等方面優於目前通用的衛星傳輸標準,顯著提高“村村通”直播衛星接受的安全性。直播衛星從技術上解決了“有線”、“無線”技術無法覆蓋的偏遠山區和覆蓋盲區民眾聽廣播看電視的難題。
放映車進鄉鎮放映車進鄉鎮
目前,“村村通”直播衛星上行節目平台建設已經完成,可為廣大農村民眾提供包括少數民族語言節目在內的中央和省級40多套廣播電視節目。按照有關規定,現階段直播衛星主要用於廣播電視“村村通”建設,重點解決“十一五”規劃確定的20戶以上已通電自然村“盲村”廣播電視覆蓋問題。國家計畫安排34億元資金對西部地區和中部地區經濟較落後的廣播電視村村通建設予以補助。
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張海濤指出,直播衛星技術是“村村通”工程實施方式上的一次變革,可讓城鄉民眾享受相同的廣播電視服務,極大縮小了城鄉間的數字鴻溝,實現了“村村通”工程的跨越式發展,為“村村通”向“戶戶通、長期通”目標的邁進打下堅實基礎。
作為黨中央農村文化建設的“一號工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從1998年正式啟動以來,到2006年6月,基本解決了全國已通電的11.7萬個行政村和10萬個50戶以上自然村近億農民民眾收看廣播電視的問題,讓廣大人民民眾及時了解和掌握黨中央的大政方針和具體政策。“一台電視機就是一個共產黨員,有廣播電視的地方就有黨的聲音”,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茅這樣描述“村村通”工程的重要性。
在“西新工程”實施不到兩年的時間裡,總書記和其他中央領導同志先後對“西新工程”作出的批示達四十次之多。他們十分關注工程的進展情況,每到一個工程進展的重要時刻,中央領導同志就親自指揮、部署作出重要的批示。
2002年2月1號,江澤民總書記又親自來到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考察“西新工程”進展情況,並且親自通過監測網對一些地區的覆蓋情況進行了檢查,對工程進展情況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成就

從2000年9月起,“西新工程”實施範圍包括了西藏、新疆、內蒙古、寧夏4個自治區和青海、甘肅、四川、雲南四省的藏區以及福建、浙江、廣西、海南和吉林延邊部分地區,涵蓋國土面積超過498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51.9%。
“西新工程”實施後,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廣播覆蓋能力比過去增加了2.5倍,8省區各地能夠收到10套左右短波廣播,各地、市、縣普遍能較好地收到3套以上中波或調頻節目,3至4套中央和當地電視節目。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和各地電台還開通了民族語言節目,每天播音共增加了98小時,受到了廣大民眾的熱烈歡迎,實現了把黨的聲音傳到千家萬戶的目標。
“西新工程”和“村村通”廣播電視覆蓋工程的實施,使西部地區實驗總功率增加4倍,民族語言節目時間增加了一倍多。在廣播覆蓋任務最艱巨的新疆、西藏等地區的每一個縣、村,都可以收聽到5套以上的調頻、調幅廣播,基本實現了江總書記提出的“把黨和國家的聲音傳進千家萬戶”的要求。無線電波載著黨和國家的聲音如同春風吹進了西部的每一個角落,把歡歌笑語播撒進人們的心田。據統計,這兩項工程的實施讓全國十萬個邊遠、貧困行政村的一億人藉助著廣播電視這一對順風耳和千里眼,足不出戶了解天下事,找到了致富的門道,開闊了眼界。目前,我國家庭已經擁有三億三千萬台電視機和三億五千萬台收音機。
藏族老阿媽:終於聽到藏語廣播了!藏族老阿媽:終於聽到藏語廣播了!
無黨派人士著名建築專家陳祥福介紹說,“西新工程”具有重要的、戰略性的、歷史性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