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德野鴨-2

西德野鴨-2來源於中國河北,生命周期為3-4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西德野鴨-2
  • 拉丁學名:Genman mallard -2
  • :動物界
  • :鴨科
  • :河鴨屬
  • :西德野鴨
  • 亞種:西德野鴨
基本信息
原產地


國家
西德
來源地
中國河北
標記信息
資源類型
培育
功能特性
優質;耐粗飼;其他
主要用途
肉;蛋;藥用;保健;研究教學
氣候帶
寒溫帶
基本特徵特性描述信息
生活習性
散養
繁殖周期
年產蛋約180枚
性成熟期
170日齡
生命周期
3-4年
形態特徵
雄鴨體型較大,體長55-60厘米,體重1.2-1.4千克;頭和頸部暗綠色帶金屬光澤,頸下有一非常顯著的白色圈環;體羽棕灰色帶灰色斑紋,腹部灰白色,翼羽紫藍色具白緣;尾羽大部分白色。雌鴨體型較小,體長50-56厘米,體重0.8-1.2千克;全身羽毛呈棕褐色,並綴有暗黑色斑點;胸腹部有黑色條紋;尾毛與家鴨相似,但是羽毛亮而緊湊,有大小不等的圓形白麻花紋;頸下無白環,尾羽不上卷。白環,尾羽不上卷。
具體用途
肉;蛋 茸用;肉用
海拔
500
經度
12033-12136
緯度
50-80
年平均溫度
6
年平均降水量
600
極端均高溫
28
極端均低溫
-9
年平均濕度
57



產區與分布
西德野鴨產自德國,是斑嘴鴨和綠頭鴨的混血種,由西德爾斯沃特公司從大自然中捕捉回來,經過馴養並導入一些家鴨的血液培育而成的,在家養條件下即可大量繁殖的優良家禽品種,我國九十年代初由西德引進,經過馴養、選育、保擴群而成的。現全國各地均有飼養。
外貌特徵
雄鴨體型較大,體長55-60厘米,體重1.2-1.4千克;頭和頸部暗綠色帶金屬光澤,頸下有一非常顯著的白色圈環;體羽棕灰色帶灰色斑紋,腹部灰白色,翼羽紫藍色具白緣;尾羽大部分白色。雌鴨體型較小,體長50-56厘米,體重0.8-1.2千克;全身羽毛呈棕褐色,並綴有暗黑色斑點;胸腹部有黑色條紋;尾毛與家鴨相似,但是羽毛亮而緊湊,有大小不等的圓形白麻花紋;頸下無白環,尾羽不上卷。
生產性能
增重快:雛鴨出殼時體重僅為32-45千克,而在良好的飼養管理條件下,綠頭鴨60日齡可達體重增長的最高峰。飼養80日齡可以達到出口和上市的體重標準。
產蛋多,周期長:綠頭鴨雖然經過人工馴化,但繁殖季節性仍很強。雌鴨150-160日齡開產,一年產蛋兩季。第一季春季(3-5月份)為主要產蛋期,也是產蛋高峰期,占全年產蛋量的65%以上,春季所產的蛋受精率和孵化率均較高;第二季秋季(10-11月份)再產一批蛋,其產蛋數隻占全年產蛋量的35%以下。綠頭鴨年產蛋量一般100枚,高者200-230枚,蛋重60克左右。
繁殖性能
性成熟期為150天左右,種蛋受精率85%-90%,受精蛋孵化率為85%,孵化期28天,配種比例1:5。
經濟價值
肉質鮮美,野味濃郁,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各種胺基酸、脂肪酸、礦物質等,符合現代人的膳食類型而深受人們喜食,羽毛輕柔而軟,富有彈性,保暖性能好,宜做保暖防寒服的內襯材料,還可做帽飾和其他裝飾品。
產區自然生態條件
海拔:500米,經度:120°33′-121°36′,緯度:50-80米,年平均氣溫:6℃,年平均降水量:600mm,極端均高溫:28℃,極端均低溫:-9℃,年平均濕度:57%。
生理生化指標
未見報導。
遺傳指標
未見報導。
飼養方式
平地散養。野鴨舍多用半露式,室外要有足夠的活動場地和水面,鴨舍、活動場地和水面三者的面積之比為1:2:3為宜。50日齡左右野鴨翼羽已基本長齊,開始起飛,為了防止飛走和潛水外逃,在動場地及水面上周圍至水底用尼龍繩編織網圍住。放牧場地不足而飼料條件好時,可採用圈養育肥,要求有簡易棚舍,舍外有水源和陸地運動場。在雌野鴨產蛋期內,需在舍牆四周設定一些產蛋窩。
資源保護與評價
西德野鴨是一種適應性強、食性廣、耐粗飼、增重快的瘦肉型特禽。其個體肥大、瘦肉率高、肉質鮮嫩、野味十足。從德國奧斯沃特公司引進的家養綠頭鴨,雄性與本地鴨的雜交後代仍能保持同樣的野味。綠頭鴨經過5-6代人工馴養,會逐漸喪失野性,向家鴨化方向變異,如失去野生狀態的矯健行走,肥胖漸增,瘦肉率下降,野味喪失,白色頸環變寬且不規則等。因此,綠頭鴨一般飼養到5-6代就要淘汰,重新引進綠頭鴨作為種鴨,保證有優良的種群繁殖後代,以保持其特性。但是通過堅持全封閉飼養和嚴格挑選後備鴨的方法,繁育出來的綠頭鴨後代生物學特性和生產性能與其祖先保持一致,而且其鮮嫩的肉質、濃溢的香味不變。
平台資源號
1322C0001000002783
資源編號
CSCDLNA0101-002
種質資源名稱
西德野鴨-2
資源別名

種質外文名
Genman mallard -2
科名
Anatidae鴨科
屬名
Anas河鴨屬
種名或亞種名
西德野鴨
原產地


國家
西德
來源地
中國河北
標記信息
資源分類編碼
13131911101
資源類型
培育
功能特性
優質;耐粗飼;其他
主要用途
肉;蛋;藥用;保健;研究教學
氣候帶
寒溫帶
基本特徵特性描述信息
生活習性
散養
繁殖周期
年產蛋約180枚
性成熟期
170日齡
生命周期
3-4年
形態特徵
雄鴨體型較大,體長55-60厘米,體重1.2-1.4千克;頭和頸部暗綠色帶金屬光澤,頸下有一非常顯著的白色圈環;體羽棕灰色帶灰色斑紋,腹部灰白色,翼羽紫藍色具白緣;尾羽大部分白色。雌鴨體型較小,體長50-56厘米,體重0.8-1.2千克;全身羽毛呈棕褐色,並綴有暗黑色斑點;胸腹部有黑色條紋;尾毛與家鴨相似,但是羽毛亮而緊湊,有大小不等的圓形白麻花紋;頸下無白環,尾羽不上卷。白環,尾羽不上卷。
具體用途
肉;蛋 茸用;肉用
海拔
500
經度
12033-12136
緯度
50-80
年平均溫度
6
年平均降水量
600
極端均高溫
28
極端均低溫
-9
年平均濕度
57


其它描述信息
記錄地址
特性數據信息
圖像
收藏單位信息
保存單位
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白洋淀珍禽養殖場
單位編號
1322C0001
保存資源類型
活體;精子;卵子;胚胎;組織器官;生物分子
保存方式
低溫;其他
實物狀態
正常
共享方式
共享方式
公益性共享;合作研究共享;智慧財產權性交易共享;資源純交易性共享
獲取途經
現場獲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