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尼羅熱

西尼羅熱

西尼羅熱是一種人畜共患病,是由攜帶西尼羅病毒(west nile virus,WNV)的蚊蟲叮咬人畜而引起發病的。人感染WNV後大多數表現為隱性感染。發病者常常出現發燒、頭痛、皮疹、淋巴結腫大等症狀,嚴重時表現為無菌性腦膜炎,甚至死亡。該病最初發現於非洲,曾傳播至北美、歐洲等地;滅防蚊害是防止該病的重要手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尼羅熱
  • 解釋:一種人畜共患病
  • 症狀:發燒、頭痛、皮疹、淋巴結腫大等
  • 發現地點:非洲,曾傳播至北美、歐洲等地
概述,概況,病因,病原學和發病機制,病原學,發病機制,流行病學,流行概況,傳染源,傳播途徑,人群易感性,傳播方式,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診斷與鑑別診斷,診斷要點,鑑別診斷,治療,疾病分布,預防,疫情史,2012年疫情,

概述

概況

西尼羅熱是由西尼羅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該病毒最初在1937年烏干達的西尼羅地區的發熱婦女血液中分離出來而得名。近幾十年來,西尼羅熱在世界範圍內的流行區域不斷擴張,1999年以前廣泛分布在東半球,1999年以後,疫情開始在北美肆虐,並出現了較多的西尼羅病毒引起的腦膜炎和腦炎病例。西尼羅熱是由西尼羅病毒(West Nile Virus,WNV)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主要感染鳥類、人類和馬、牛等哺乳動物。鳥類是該病毒的儲存宿主,人主要通過帶毒蚊蟲叮咬而感染。人感染西尼羅病毒後多數沒有症狀,約20%可主要表現為西尼羅熱、西尼羅病毒性腦炎。近年來,本病的流行區域逐漸擴大,在北美、歐洲和非洲等地引起流行。我國尚未發現西尼羅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也未分離到西尼羅病毒,但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頻繁,同樣面臨著該病輸入的威脅。

病因

西尼羅病毒

病原學和發病機制

病原學

西尼羅熱是由西尼羅病毒所致的一種蟲媒傳染病。1937年,人類首次從烏干達西尼羅省的1名發熱女子的血液標本中,分離出該病毒,所以稱為“西尼羅病毒”。電鏡下西尼羅病毒顆粒為直徑40-60 nm左右的球形結構,脂質雙分子膜包裹著一個直徑在30 nm左右的二十面體核衣殼。西尼羅病毒有3種結構蛋白,核衣殼蛋白(C)、包膜蛋白(E)和膜蛋白(prM/M)。該病毒屬於黃病毒科(Flaviviriade)黃病毒屬(Flavivirus),有包膜RNA病毒。病毒對熱、紫外線、化學試劑如乙醚等敏感,加熱至56℃ 30 分鐘即可滅活。

發病機制

蚊蟲叮咬人時,西尼羅病毒進入人體內,人體的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可將病毒限制在局部並清除,臨床上表現為隱性感染。當侵入的病毒量較大且人體免疫功能不足以清除病毒時,病毒入血,引起病毒血症,並可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在動物模型以及人感染病例腦部以及脊髓脊索多個位點可同時檢測到西尼羅病毒,說明病毒經血液途徑傳入到中樞神經系統。已經證明神經原細胞是病毒在中樞神經系統的主要靶細胞。病毒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引起腦實質和腦膜炎症,嚴重者危及病人生命。

流行病學

流行概況

非洲、北美洲、歐洲是西尼羅病毒感染的主要流行地區;亞洲報告本病的國家有印度、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土耳其、以色列、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等;此外,澳大利亞也發現過。我國尚無此種病例。

傳染源

西尼羅病毒感染的傳染源主要是鳥類,包括烏鴉、家雀、知更鳥、杜鵑、海鷗等。鳥感染後產生的病毒血症至少可維持3 天,足以使蚊感染。人、馬和其他哺乳動物感染後不產生高滴度的病毒血症,不能通過蚊子在人與人、人與動物間傳播。

傳播途徑

蚊子是本病的主要傳播媒介,以庫蚊為主。蚊子因叮咬感染西尼羅病毒並出現病毒血症的鳥類而感染。病毒在蚊體內生長繁殖後進入蚊子唾液。人和動物被蚊子叮咬而受染。有輸血、器官移植傳播西尼羅病毒的報導,但不是主要的傳播方式。哺乳及胎盤傳播也是可能的傳播方式。

人群易感性

人群對西尼羅病毒普遍易感。有些地區人群感染率很高,但以隱性感染居多。老年人感染後則易發展為腦炎、腦膜炎、腦膜腦炎,具有較高的死亡率。流行高峰一般為夏秋季節,與媒介密度高及蚊體帶毒率高有關。

傳播方式

西尼羅熱是由西尼羅病毒引起的一種蟲媒傳染病,許多野生鳥類、尤其是烏鴉是西尼羅病毒的儲存宿主傳染源,某些家畜(如)及一些禽類也可成為傳染源。庫蚊是主要的傳播媒介,鳥類感染西尼羅病毒後形成病毒血症,經蚊蟲叮咬感染後的鳥類傳播西尼羅病毒。在極少數情況下西尼羅病毒還有可能通過輸血器官移植、哺乳等途徑在人和人之間傳播,甚至由母親在懷孕期間傳染給孩子。
西尼羅熱多發病於蚊蟲活躍的夏、秋季節。人類對西尼羅熱普遍易感,那些處於蚊子叮咬環境中的野外作業者或旅行者是本病的高危人群,如農民、森林工人、園林管理員、鋪路人、建築工人及其他戶外工作者。

臨床表現

西尼羅病毒感染的潛伏期一般為3-12天。 臨床可分為隱性感染、西尼羅熱、西尼羅病毒腦炎或腦膜腦炎3種類型:感染西尼羅病毒後絕大多數人(80%)表現為隱性感染,不出現任何症狀,但血清中可查到抗體。少數人表現為西尼羅熱,病人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疼痛、噁心、嘔吐、皮疹、淋巴結腫大等類似感冒的症狀,持續3-6天后自行緩解。極少數人感染後表現為西尼羅病毒腦炎或腦膜腦炎,多發生在老年人及兒童。表現為起病急驟,高熱,持續不降,伴有頭暈,頭痛劇烈,噁心,可有噴射樣嘔吐,嗜睡,昏睡,昏迷,可有抽搐,腦膜刺激征陽性,巴氏征及布氏征陽性,可因腦疝導致呼吸衰竭,病情嚴重者死亡。近年暴發流行的西尼羅病毒感染,呈現重症病例明顯增加的趨勢。極個別病人表現為急性弛緩性麻痹,病人出現急性無痛、不對稱性肌無力、腦脊液淋巴細胞增多。偶爾也可表現為西尼羅病毒性心肌炎、胰腺炎或肝炎等。

實驗室檢查

(一)血常規。 外周血白細胞正常或稍高,中性粒細胞及淋巴細胞多在正常範圍。
(二)腦脊液(同其他病毒感染所致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表現相似)。 壓力升高,外觀無色透明或微混,蛋白輕度升高,糖及氯化物正常,細胞數輕度增加,以單核細胞增加為主。
(三)病原學檢查。 首次出現西尼羅熱暴發後進行病毒分離是必需的。適用於分離病毒的標本有:患者的腦脊液、腦組織或感染早期血清,鳥及其他哺乳動物的腎、腦組織等。分離到病毒後,用間接免疫螢光試驗、核酸檢測或中和試驗確證。
(四)血清學檢查。 常用ELISA方法檢測患者血清或腦脊液的IgM和IgG抗體。由於西尼羅病毒的血清IgM抗體持續時間較長,不能據此判斷現症感染,需與臨床症狀及其他實驗室檢查結果綜合分析,以作出準確判斷;採取病人急性期和恢復期雙份血清,以恢復期血清較急性期IgG抗體滴度升高4倍以上為陽性。
(五)分子生物學檢查。 可用RT-PCR或實時PCR檢測腦脊液和各種組織標本中的西尼羅病毒RNA。

診斷與鑑別診斷

診斷要點

由於感染西尼羅病毒後絕大多數人不出現症狀或僅出現發熱等非特異性表現,所以診斷上非常困難,一定要注意結合流行病學史來綜合判斷,診斷要點包括:
1. 流行病學資料 是否來自於西尼羅病毒感染的主要流行地區,如非洲、北美洲和歐洲,發病前2周內有無蚊蟲叮咬史。
2. 臨床特徵 有無發熱尤其是同時有中樞神經系統受累的表現,如頭痛、噴射樣嘔吐以及昏迷、抽搐、驚厥、腦膜刺激征陽性等。
3. 實驗室檢查 血清西尼羅病毒抗體IgM陽性,恢復期血清較急性期IgG抗體滴度升高4倍以上或PCR檢測到血清中西尼羅病毒核酸,有確診意義。

鑑別診斷

西尼羅熱需與其他感染性疾病進行鑑別診斷,尤其是要排除流行性乙型腦炎、其他病毒性腦膜腦炎、中毒型菌痢、化膿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和腦型瘧疾,上述疾病均有各自的臨床特徵和診斷要點。

治療

①高劑量利巴韋林(Ribavirin)和干擾素-2b在體外有一些抗病毒活性。
②含有特異抗體的免疫球蛋白對治療嚴重的西尼羅病毒感染者具有特殊的療效。另外如需要還可以採取支持療法。
目前無針對西尼羅病毒的特效治療藥物。
目前的治療主要是對症和支持治療。輕症患者呈自限性經過,但腦炎患者需積極治療,常用措施如下。
(一)一般治療。 臥床休息,對病人要儘量避免不必要的刺激。保持呼吸道通暢,昏迷病人注意定時翻身、拍背、吸痰,吸氧,防止發生褥瘡。注意精神、意識、生命體徵以及瞳孔的變化。給足夠的營養及維生素,保持水及電解質平衡。
(二)對症治療。 1.降溫 高熱者以物理降溫為主,首選冰帽降溫,同時酒精擦浴,放置冰袋;藥物降溫為輔,安痛定、柴胡、消炎痛栓均可選用。上述方法效果不佳時,可採用亞冬眠療法,肌肉注射氯丙嗪及異丙嗪各0.5-1.0 mg/kg/次,每4-6 小時給藥一次。 2.驚厥或抽搐 腦水腫或腦疝所致者,應立即採用脫水劑治療,可用20%的甘露醇快速靜滴;應及時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氣管切開。 鎮靜劑治療:安定成人10-20 mg/次,小兒0.1-0.3 mg/kg/次,肌注,必要時靜脈緩注,但不超過10 mg;水合氯醛成人1.5-2.0 g/次,小兒50 mg/kg/次(每次不大於1 g),鼻飼或保留灌腸;苯巴比妥鈉成人100 mg/次,肌肉注射。 3.腦水腫而無抽搐 甘露醇用量同上述。速尿、高滲葡萄糖可輔助脫水治療。糖皮質激素可減輕腦水腫,可短期套用。 4.呼吸衰竭 常規氧療;靜脈滴注呼吸興奮劑洛貝林、可拉明、利他林等;必要時氣管插管、氣管切開,及時機械通氣治療。

疾病分布

原流行於非洲埃及等熱帶、亞熱帶、中東及西南亞地區。在埃及、烏干達、以色列及印度,科學家已從人類、鳥類和蚊子體中分離到該病毒。朝鮮也發現了此病。美國原無西尼羅熱,但近幾年美國很多州都出現了該病病例。
旅行者感染西尼國熱的危險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一再發布信息強調,西尼羅熱其實並沒有想像的那么可怕。對大多數人而言,感染西尼羅病毒的風險其實很小。在被蚊子叮咬者中,只有不到1%的人會出現症狀,而且只有少數蚊子會攜帶病毒。80%的感染者均不會顯出任何症狀。出現症狀的人中絕大多數也只會出現發熱、頭疼、噁心、嘔吐、皮疹等輕微症狀。出現高燒、頭疼、脖子僵硬、神志不清、顫抖、麻木、癱瘓和腦炎等嚴重症狀的人,在病毒感染者中大約只占1/150。

預防

1、目前尚無特效藥物治療和疫苗預防。
2、預防西尼羅病毒感染最簡單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避免蚊子叮咬。具體而言,在戶外活動時最好使用驅蚊劑;穿長衣長褲,穿淺色衣服也有助於察覺落在身上的蚊子;住宅安裝紗門紗窗也可將蚊子拒於門外;另外,最好倒乾花盆、桶以及罐中的積水,以防蚊子孳生。
由於目前無預防西尼羅病毒感染的疫苗,因此預防西尼羅病毒感染的主要手段為切斷傳播途徑,即有效的、大規模滅蚊;戶外活動時應採取措施以防蚊子叮咬。
(一)保護易感人群。 在西尼羅病毒病暴發的疫區,提醒居民較少戶外活動,在戶外應儘量穿著長袖衣褲,裸露皮膚應塗抹蚊蟲驅避劑。注意安裝紗窗和紗門,減少蚊蟲進入室內的機會,同時可以使用電蚊香和電蚊拍殺死室內的成蚊。 (二)隔離病人。 雖然目前認為人與人之間通過蚊蟲吸血刺叮傳播西尼羅病毒的可能性相對較小,但是為了安全起見,應隔離病人並給加裝蚊帳,防止蚊蟲刺叮,避免引起傳播。 (三)切斷傳染源。 媒介蚊蟲的防治,應採取綜合防治的方法,將媒介蚊蟲的密度儘可能地降低。在西尼羅病毒病疫情暴發後,立即開始啟動媒介蚊蟲的防治措施。

疫情史

2011年8月,歐洲俄羅斯南部、希臘北部、匈牙利、以色列、義大利、羅馬利亞、阿爾巴尼亞和土耳其等國爆發西尼羅熱疫情。

2012年疫情

美國70%的西尼羅熱病例分布在德克薩斯、加利福尼亞、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伊利諾伊、南達科他、密西根和俄克拉何馬8個州,其中德克薩斯州的病例數占全美總數的三分之一。
美國疾控中心說確診的西尼羅熱病例中,半數以上症狀較嚴重。
西尼羅病毒藉助蚊子叮咬感染人體,是美國境內危害最大的病毒之一,目前尚無針對它的疫苗或有效療法。大部分患者會出現發燒、身體疼痛、噁心、嘔吐等輕微症狀。症狀嚴重的患者會出現腦炎等神經性疾病,其年齡多在50歲以上。
西尼羅病毒1999年首次侵入美國,最嚴重的疫情發生在2003年,當年共有9862人患病,其中264人死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