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文理學院歷史文化旅遊學院

西安文理學院歷史文化旅遊學院

歷史文化旅遊學院為西安文理學院新建的二級學院,成立於2018年1月22日。為適應國家和西安地方文化旅遊戰略性支柱產業大發展的需要,傳承輻射古都文明,培養全新一代文化旅遊人才,造就文旅融合的特色學院,學校整合優勢資源,將歷史學文物與博物館學旅遊管理三個專業與長安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合併,組建了新的歷史文化旅遊學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安文理學院歷史文化旅遊學院
  • 創辦時間:2018年1月22日
師資力量,發展理念,辦學理念,精神形象,核心標語,管理原則,現任領導,學科介紹,專業設定,

師資力量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54名愉臘鞏,其中專任教師43人,行政教輔人員11人。專任教師中教授(含校聘教授)7人,副教授18人,高級職稱教師占專任教師的58.1 %;博士20人,碩士20人,碩士以上教師占專任教師的88.4 %。高級職稱和碩士以上教師比例均超過全校平均水平。教職工中有省級教學名師、市級有突出貢獻專家、市級師德標兵、市教育系統先進黨務工作者、市教育系統優秀黨員、校級教師名師、學校優秀黨員、學校優秀教師、學校先進教育工作者等20餘人。

發展理念

學院實現了國家、省、市一流(重點)學科專業的全覆蓋。旅遊管理專業為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建有西安市重點扶持學科、省級虛擬仿真智慧旅遊教學實驗中心;歷史學專業建有專門史省級重點學科、長安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省級(高校)重點研究基地、長安歷史文化省級社科普及基地;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為市級重點扶持專業、學校首批申碩專業,建有考古學西安市一流學科。學院建有省級一流(精品)課程4門,省級課程思政示範課1門,省級教學團隊2個。
學院實行“核心素養+實踐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科學設定課程體系,開展課堂教學改革,注重學生能力培養和思維訓練,為學生就業和職業發展鋪墊道路。經過四年培養,歷史學專業學生要求具有教師教育的技能和學術研究的能力,畢業後可從事教師職業,也可繼續深造開展企兆道學術研究;文博專業學生要求具有文物修復和文物資料整理的技能,畢業後可進入博物館、紀念館和考古、文物修復等單位工作;旅遊管理專業學生要求具有現代住宿業管理、旅遊策劃和規劃、導遊、計調等能力,畢業後可以到旅遊管理部門、旅遊企事業單位工作。
為提供學生實踐和就業機會,學院每個專業都開展政校合作和校企合作。歷史學專業與市委拘刪轎黨史研究室合作,成立了西安紅色文化傳承研擔少究中心,對西安地區紅色文化遺址進行調查;文博專業與市文物局保護考古研究院合作,成立了西安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基地,進行考古文物資料整理和文物修復;旅遊管理專業與市旅遊局合作,成立了西安旅遊發展研究中心,對西安旅遊發展進行規劃和研究,為西安發展提供智力支持。此外,學院還廣泛與西安高新一中等中國小,香格里拉等酒店,陝西旅行社等旅行社,陝西歷史博物館等博物館合作,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搭建人才培養平台,開展對外服務工作,取得了良好的聲譽。
學院以“歷史”“文化”“旅遊”為核心詞,以讀史使人明智,旅遊使人愉悅,文化使人氣質高雅為基本要求,追求“智慧、陽光、高雅”的精神形象;堅持“開放辦學、創新發展、追求卓越、共享繁榮”的辦學理念,以“三個有利於”為管理原則,高境界謀劃,高站位思考,高起點運作,高格局要求,高質量推進,努力建設管理有活力,教師有實力,學生有能力,教學富有創造力,學術具有競爭力,人才培養有特色,對外交流有影響的新型特色學院,為西安打造彰顯中華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傳承中華文化的世界旅遊目的地城市,提供智力人力支持。

辦學理念

開放、創新、卓越、繁榮

精神形象

智慧、陽光、高雅

核心標語

無歷史,不未來;無旅遊,不時尚

管理原則

有利於學生成長,有利於教師發展,有利於學院發展

現任領導

院 長 張天社 歷史學碩士,教授,陝西省馬克思主義理論類教指委委員,陝西省中國小教師培訓專家,學校省級重點學科專門史負責人、省級社科普及基地負責人,省級線上一流課程《中國現代史》駝漏紋主持人、省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主持人、省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教學團隊主持人,學校教學名師、課程思政教學名師,陝師大、赤峰學院碩士研究生合作導師等。長期講授“中國現代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等專頸棗項多業課,曾開設“中國抗日戰爭史”“近現代史學流派”“中國古代禮儀文明”等選修課。研究方向為中共黨史和西安歷史文化,在《黨的文獻》《抗日戰爭研究》《史學月刊》《百年潮》《中國紀檢監察報》《西安日報》等報刊發表論文40餘篇,主持或參與國家、省級和橫向項目等16項,出版《中國抗戰紀略》等著作4部,參編教材6部,獲省市政府或部門優秀成果獎多項。
西安文理學院歷史文化旅遊學院
西安文理學院歷史文化旅遊學院
書 記 劉倩倩
組織員 楊文杰
副院長 裴書研
副院長 崔林
黨總支委員(掛職) 趙媛捉重提端

學科介紹

專門史——省級重點學科簡介
專門史省級重點學科於2011年10月由陝西省教育廳批准建設,目前擁有研究人員21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0人;博士10人,在讀博士2人;“三秦人才”2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西安市技術帶頭人及突貢專家3人。學科以區域文化研究為主要特色,形成了關中歷史地理學、關中思想文化史、關中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三個相對穩定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優秀成果。五年來,主持地廳級以上項目40餘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4項,省部級項目12項。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其中CSSCI論文3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17部,其中國家級出版社出版著作5部,省級出版社12部。獲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4項,獲陝西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獎及西安市社科優秀成果獎16項。
旅遊管理——市級重點扶持學科簡介
旅遊管理學科在2015年獲批成為校級重點學科,2019年被西安教育局列為市級重點學科。目前擁有專職教師20餘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3人,特聘教授1人,兼職教授、行業導師10餘人,碩士學位以上教師16人、其中博士6人,在讀博士3人。
本學科點結合西安地域優勢,形成了大西安文化旅遊研究、秦嶺生態保護利用研究、鄉村旅遊研究等穩定的學科研究方向。獲批國家社科基金1項、省科技計畫項目4項、省社科基金項目1項,以及其他各級各類課題70餘項,科研經費300餘萬元,出版專著6部,發表各類期刊論文100餘篇。
依託本學科點,旅遊管理專業在2021年獲批成為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本學科點教師指導學生獲得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立項1項,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立項5項,省級“挑戰杯”大學生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1項,連續多屆獲得全國旅遊院校服務技能(導遊服務、飯店服務)大賽二等獎、三等獎等多個獎項。
本學科點是中國旅遊協會旅遊教育分會會員單位、西安市雁塔區旅遊協會理事單位。旅遊管理學科將圍繞西安旅遊發展的現實需求,以學科專業一體化發展為主線,以學科梯隊建設、管理體制機制建設為保障,進一步凝練學術研究特色,取得更多的標誌性成果,擴大學科影響力。
考古學——市級一流學科簡介
2020年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被西安市教育局列為考古學市級重點學科。目前擁有專職教師1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5人,講師4人,其中博士14人;特聘教授1人,兼職教授、行業導師20餘人。
該學科立足西安優越的文物、學者、行業資源,依託學校豐富的學科、設備、空間資源,為人才培養提供條件保障。充分發揮學院師資與歷史、文博本科專業基礎優勢,實現持續培養最佳化人才的目標,為相關企事業單位輸出具有一定研究能力及豐富實踐經驗的套用型人才。通過考古發掘所獲古代人類各種活動遺留的實物資料,研究古代社會歷史文化,深入發掘文物的價值內涵,揭示所承載的歷史信息與發展規律,對具有歷史、文化、科學價值的遺物進行保護與修復。
依託省級重點學科、省級重點研究基地、省級科普基地等平台,結合校政企聯合培養模式,活化文化遺產與旅遊資源,發揮西安特色的科技與文化創新優勢,培養能夠遵循行業保護規範、合理利用現代科技、深度開發文化遺產的專業人才。以文化遺產的開發、保護、利用為核心,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創新博物館展陳方式,對具有特殊價值的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旅共融的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進行研究、保護和開發。
在西安市文物局的支持下,文博學科團隊積極參與西安建築遺產調研和考古發掘工作。為配合西安市“四改兩拆三年行動計畫”,連續四年開展西安優秀近現代遺址,涉及西安各區縣 60 個片區,發現 6 處符合“西安市近現代優秀建築認定標準”的優秀近現代建築,形成報告,經過專家組評審認定後,上報西安市文物局;連續三年參與西安考古發掘,涉及遺址 13 處,包括房址 35 處、墓葬 558 座、窯址 25 處、井 42 眼、灰坑 300 余處,發掘文物 3526 件,清理修復考古文物 2568 件,其中陶器 1628 件,陶俑 264件、瓷器 202 件、銅飾 94 件、銅器 181 件、鐵器 126 件、石器 29 件、墓誌 16 件、骨角蚌器 26 件、玉器 2 件,完成遺蹟及文物繪圖 2200 余份,這些文物全部留存學校建立標本館。還與市委黨史研究室合作開展西安紅色遺址調查工作,調查遺址 50 余處,形成調查報告,上報市委黨史研究室。2019 年上半年,西安電視台對我校文物修復連續進行了 5 次現場直播,引起極大的反響和好評。
目前該學科建有省內外考古、文物機構及博物館實踐基地 10 余處,在施實踐項目 34 項,經費900餘萬。為學生開展遺址調查、發掘清理、繪圖攝影、保護修復、設計復原等實踐提供了充足保障。建有文物標本館、藝術館、展示館,以及陶瓷、金屬、紡織、紙質文物保護與修復實驗室,擁有檢測修復等設備 200 余套組。

專業設定

旅遊管理專業簡介
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
本專業創辦於1992年,當時以培養專科生為主。2004年獲批本科專業,2008年獲學士學位授予權,2009年評為校級重點建設專業,2017年被評為省級一流培育專業,2021年被評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適應國家和區域文化旅遊產業大發展的需要,培養具有國際旅遊視野和全域旅遊、智慧旅遊新理念,具有“文化+旅遊”的基本理論與基礎知識,掌握旅遊管理與服務能力的複合型、套用型人才。
就業方向:實行“核心知識+行業能力”的培養模式,設立了現代住宿業、旅行諮詢服務(導遊+計調)、旅遊規劃與文創等方向,開展“階梯式”實踐教學,強化操作實踐環節,畢業後可以到旅遊管理部門、旅行社、酒店、景區等旅遊企事業單位工作。
師資隊伍:現有教師2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3人,高級職稱教師占70%;博士及博士後9人(含博士在讀),碩士7人,碩士以上學位教師占70%;“雙師型”教師15人,形成了高學歷高職稱優勢明顯、套用型辦學特色突出、服務行業能力較強的師資隊伍。
主要課程:除通識課程思想政治理論、英語、體育課程等外,學科核心課程有旅遊學概論、旅遊接待業、旅遊目的地管理、旅遊消費者行為等,專業基礎課程有旅遊經濟學、旅遊規劃與開發、旅遊政策法規、旅遊管理學、旅遊心理學、旅遊統計學、旅遊文化學等,套用型課程有旅遊創意策劃、旅行社經營與管理、酒店管理、景區運營管理、旅遊接待禮儀、旅遊商務英語、導遊基礎、計調業務等。
實踐環節:專業重視實踐教學,在校內建成智慧旅遊體驗與研發中心、全流程旅遊實訓中心,在省內外旅遊發達地區建立實習實踐基地30餘家,常年開展現場教學、實操演練、專業實習、旅遊設計、論文寫作等實踐環節。
學制學位: 學制4年,修業期限4—6年,成績合格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歷史學專業簡介
建有省級重點學科專門史學科、省級社科普及基地
歷史學本科專業為師範類專業,是我校最早的本科專業之一。創辦於1978年,當時以培養專科生為主。1988年依託陝西師範大學招收本科生,2004年正式升格為本科專業獨立招生,2009年獲學士學位授予權。
培養目標:依託並服務於歷史文化教育事業,重視挖掘古都文明和文化價值,培養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紮實的歷史學理論素養和系統基礎知識,掌握一定歷史研究能力,具備現代教育理念和教學技能,能夠從事歷史教學和學術研究的高素質專門人才。
就業方向:實行“知識素養+套用能力”的培養模式,要求學生掌握教師教育的基本技能,具有學術研究的能力,畢業後可從事基礎教育歷史教學與研究,也可在政府部門、文化出版從事相關工作,還可繼續深造開展學術研究。
師資隊伍:歷史學專業共有教師15人(含雙肩挑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博士6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省級教學團隊2個、省級一流(重點)課程3門,省級課程思政示範課1門。建有專門史省級重點學科和長安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省級(高校)重點研究基地、省級社科普及基地。形成了教學經驗豐富,科研成果突出,具有一定學術積澱和實力的師資隊伍。
主要課程:除思想政治理論、英語、體育課程等通識課程外,開設中國通史、世界通史等學科基礎課;中國歷史要籍、史學概論、中西方史學史、中西方文化、歷史地理學等專業基礎課;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政策與法規、歷史教學論、歷史教學技能訓練、課件製作以及斷代史研究等套用型課程。
實踐環節:本專業建有以區域歷史文化見長的圖書室,與西安著名中學和歷史博物館等建立良好關係,為學生社會調查、專業見習、教學實習、專業考察、畢業論文寫作等提供良好條件。
學制學位:學制4年,修業期限4—6年,成績合格授予歷史學學士學位。
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簡介
市級重點扶持專業、校申碩第一梯隊重點培育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是2016年獲批的新設本科專業,旨在適應我國文物和博物館事業大發展的需要,以陝西豐富的歷史文物遺產為基礎,培養具有文物與博物館學基本理論與基礎知識,掌握較強職業能力的套用型人才。
就業方向:實行“文化核心+行業能力”的培養模式,要求學生掌握文物鑑賞、文物修復、考古和博物館繪圖的基本技能,畢業後可進入文物管理部門、博物館、紀念館和文物考古、文物修復鑑定單位工作,還可繼續深造開展文博研究工作。
師資隊伍:文博專業為政校合作共建專業,專任教師10人(含雙肩挑1人),其中教授2人,博士7人;兼職碩士導師4人;校外行業專家12人,其中高級職稱11人,形成了專兼職結合、行業色彩鮮明的師資力量,被學校遴選為碩士學位點建設專業。
主要課程:除思想政治理論、英語、體育課程等通識課程外,學科基礎課程有中國古代史、歷史文獻學、歷史地理學、中國政治制度史等;專業課程有文物學、博物館學、考古學、古文字學、文化遺產概論等;套用型課程有文物與考古繪圖、文物與考古攝影、博物館展陳與設計、博物館藏品管理、文物保護與修復、中國古代玉器、古錢幣學、文物鑑賞等。
實踐環節:本專業在校內建有設施先進典雅的文博實驗室,在省內外各大博物館和考古、文物機構建立實踐基地,為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專業實習、論文寫作、文物修復與鑑定、考古和博物館繪圖等實踐環節提供充足資源。
學制學位:學制4年,修業期限4—6年,成績合格授予歷史學學士學位。

辦學理念

開放、創新、卓越、繁榮

精神形象

智慧、陽光、高雅

核心標語

無歷史,不未來;無旅遊,不時尚

管理原則

有利於學生成長,有利於教師發展,有利於學院發展

現任領導

院 長 張天社 歷史學碩士,教授,陝西省馬克思主義理論類教指委委員,陝西省中國小教師培訓專家,學校省級重點學科專門史負責人、省級社科普及基地負責人,省級線上一流課程《中國現代史》主持人、省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主持人、省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教學團隊主持人,學校教學名師、課程思政教學名師,陝師大、赤峰學院碩士研究生合作導師等。長期講授“中國現代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等專業課,曾開設“中國抗日戰爭史”“近現代史學流派”“中國古代禮儀文明”等選修課。研究方向為中共黨史和西安歷史文化,在《黨的文獻》《抗日戰爭研究》《史學月刊》《百年潮》《中國紀檢監察報》《西安日報》等報刊發表論文40餘篇,主持或參與國家、省級和橫向項目等16項,出版《中國抗戰紀略》等著作4部,參編教材6部,獲省市政府或部門優秀成果獎多項。
西安文理學院歷史文化旅遊學院
西安文理學院歷史文化旅遊學院
書 記 劉倩倩
組織員 楊文杰
副院長 裴書研
副院長 崔林
黨總支委員(掛職) 趙媛

學科介紹

專門史——省級重點學科簡介
專門史省級重點學科於2011年10月由陝西省教育廳批准建設,目前擁有研究人員21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0人;博士10人,在讀博士2人;“三秦人才”2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西安市技術帶頭人及突貢專家3人。學科以區域文化研究為主要特色,形成了關中歷史地理學、關中思想文化史、關中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三個相對穩定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優秀成果。五年來,主持地廳級以上項目40餘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4項,省部級項目12項。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其中CSSCI論文3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17部,其中國家級出版社出版著作5部,省級出版社12部。獲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4項,獲陝西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獎及西安市社科優秀成果獎16項。
旅遊管理——市級重點扶持學科簡介
旅遊管理學科在2015年獲批成為校級重點學科,2019年被西安教育局列為市級重點學科。目前擁有專職教師20餘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3人,特聘教授1人,兼職教授、行業導師10餘人,碩士學位以上教師16人、其中博士6人,在讀博士3人。
本學科點結合西安地域優勢,形成了大西安文化旅遊研究、秦嶺生態保護利用研究、鄉村旅遊研究等穩定的學科研究方向。獲批國家社科基金1項、省科技計畫項目4項、省社科基金項目1項,以及其他各級各類課題70餘項,科研經費300餘萬元,出版專著6部,發表各類期刊論文100餘篇。
依託本學科點,旅遊管理專業在2021年獲批成為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本學科點教師指導學生獲得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立項1項,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立項5項,省級“挑戰杯”大學生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1項,連續多屆獲得全國旅遊院校服務技能(導遊服務、飯店服務)大賽二等獎、三等獎等多個獎項。
本學科點是中國旅遊協會旅遊教育分會會員單位、西安市雁塔區旅遊協會理事單位。旅遊管理學科將圍繞西安旅遊發展的現實需求,以學科專業一體化發展為主線,以學科梯隊建設、管理體制機制建設為保障,進一步凝練學術研究特色,取得更多的標誌性成果,擴大學科影響力。
考古學——市級一流學科簡介
2020年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被西安市教育局列為考古學市級重點學科。目前擁有專職教師1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5人,講師4人,其中博士14人;特聘教授1人,兼職教授、行業導師20餘人。
該學科立足西安優越的文物、學者、行業資源,依託學校豐富的學科、設備、空間資源,為人才培養提供條件保障。充分發揮學院師資與歷史、文博本科專業基礎優勢,實現持續培養最佳化人才的目標,為相關企事業單位輸出具有一定研究能力及豐富實踐經驗的套用型人才。通過考古發掘所獲古代人類各種活動遺留的實物資料,研究古代社會歷史文化,深入發掘文物的價值內涵,揭示所承載的歷史信息與發展規律,對具有歷史、文化、科學價值的遺物進行保護與修復。
依託省級重點學科、省級重點研究基地、省級科普基地等平台,結合校政企聯合培養模式,活化文化遺產與旅遊資源,發揮西安特色的科技與文化創新優勢,培養能夠遵循行業保護規範、合理利用現代科技、深度開發文化遺產的專業人才。以文化遺產的開發、保護、利用為核心,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創新博物館展陳方式,對具有特殊價值的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旅共融的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進行研究、保護和開發。
在西安市文物局的支持下,文博學科團隊積極參與西安建築遺產調研和考古發掘工作。為配合西安市“四改兩拆三年行動計畫”,連續四年開展西安優秀近現代遺址,涉及西安各區縣 60 個片區,發現 6 處符合“西安市近現代優秀建築認定標準”的優秀近現代建築,形成報告,經過專家組評審認定後,上報西安市文物局;連續三年參與西安考古發掘,涉及遺址 13 處,包括房址 35 處、墓葬 558 座、窯址 25 處、井 42 眼、灰坑 300 余處,發掘文物 3526 件,清理修復考古文物 2568 件,其中陶器 1628 件,陶俑 264件、瓷器 202 件、銅飾 94 件、銅器 181 件、鐵器 126 件、石器 29 件、墓誌 16 件、骨角蚌器 26 件、玉器 2 件,完成遺蹟及文物繪圖 2200 余份,這些文物全部留存學校建立標本館。還與市委黨史研究室合作開展西安紅色遺址調查工作,調查遺址 50 余處,形成調查報告,上報市委黨史研究室。2019 年上半年,西安電視台對我校文物修復連續進行了 5 次現場直播,引起極大的反響和好評。
目前該學科建有省內外考古、文物機構及博物館實踐基地 10 余處,在施實踐項目 34 項,經費900餘萬。為學生開展遺址調查、發掘清理、繪圖攝影、保護修復、設計復原等實踐提供了充足保障。建有文物標本館、藝術館、展示館,以及陶瓷、金屬、紡織、紙質文物保護與修復實驗室,擁有檢測修復等設備 200 余套組。

專業設定

旅遊管理專業簡介
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
本專業創辦於1992年,當時以培養專科生為主。2004年獲批本科專業,2008年獲學士學位授予權,2009年評為校級重點建設專業,2017年被評為省級一流培育專業,2021年被評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適應國家和區域文化旅遊產業大發展的需要,培養具有國際旅遊視野和全域旅遊、智慧旅遊新理念,具有“文化+旅遊”的基本理論與基礎知識,掌握旅遊管理與服務能力的複合型、套用型人才。
就業方向:實行“核心知識+行業能力”的培養模式,設立了現代住宿業、旅行諮詢服務(導遊+計調)、旅遊規劃與文創等方向,開展“階梯式”實踐教學,強化操作實踐環節,畢業後可以到旅遊管理部門、旅行社、酒店、景區等旅遊企事業單位工作。
師資隊伍:現有教師2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3人,高級職稱教師占70%;博士及博士後9人(含博士在讀),碩士7人,碩士以上學位教師占70%;“雙師型”教師15人,形成了高學歷高職稱優勢明顯、套用型辦學特色突出、服務行業能力較強的師資隊伍。
主要課程:除通識課程思想政治理論、英語、體育課程等外,學科核心課程有旅遊學概論、旅遊接待業、旅遊目的地管理、旅遊消費者行為等,專業基礎課程有旅遊經濟學、旅遊規劃與開發、旅遊政策法規、旅遊管理學、旅遊心理學、旅遊統計學、旅遊文化學等,套用型課程有旅遊創意策劃、旅行社經營與管理、酒店管理、景區運營管理、旅遊接待禮儀、旅遊商務英語、導遊基礎、計調業務等。
實踐環節:專業重視實踐教學,在校內建成智慧旅遊體驗與研發中心、全流程旅遊實訓中心,在省內外旅遊發達地區建立實習實踐基地30餘家,常年開展現場教學、實操演練、專業實習、旅遊設計、論文寫作等實踐環節。
學制學位: 學制4年,修業期限4—6年,成績合格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歷史學專業簡介
建有省級重點學科專門史學科、省級社科普及基地
歷史學本科專業為師範類專業,是我校最早的本科專業之一。創辦於1978年,當時以培養專科生為主。1988年依託陝西師範大學招收本科生,2004年正式升格為本科專業獨立招生,2009年獲學士學位授予權。
培養目標:依託並服務於歷史文化教育事業,重視挖掘古都文明和文化價值,培養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紮實的歷史學理論素養和系統基礎知識,掌握一定歷史研究能力,具備現代教育理念和教學技能,能夠從事歷史教學和學術研究的高素質專門人才。
就業方向:實行“知識素養+套用能力”的培養模式,要求學生掌握教師教育的基本技能,具有學術研究的能力,畢業後可從事基礎教育歷史教學與研究,也可在政府部門、文化出版從事相關工作,還可繼續深造開展學術研究。
師資隊伍:歷史學專業共有教師15人(含雙肩挑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博士6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省級教學團隊2個、省級一流(重點)課程3門,省級課程思政示範課1門。建有專門史省級重點學科和長安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省級(高校)重點研究基地、省級社科普及基地。形成了教學經驗豐富,科研成果突出,具有一定學術積澱和實力的師資隊伍。
主要課程:除思想政治理論、英語、體育課程等通識課程外,開設中國通史、世界通史等學科基礎課;中國歷史要籍、史學概論、中西方史學史、中西方文化、歷史地理學等專業基礎課;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政策與法規、歷史教學論、歷史教學技能訓練、課件製作以及斷代史研究等套用型課程。
實踐環節:本專業建有以區域歷史文化見長的圖書室,與西安著名中學和歷史博物館等建立良好關係,為學生社會調查、專業見習、教學實習、專業考察、畢業論文寫作等提供良好條件。
學制學位:學制4年,修業期限4—6年,成績合格授予歷史學學士學位。
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簡介
市級重點扶持專業、校申碩第一梯隊重點培育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是2016年獲批的新設本科專業,旨在適應我國文物和博物館事業大發展的需要,以陝西豐富的歷史文物遺產為基礎,培養具有文物與博物館學基本理論與基礎知識,掌握較強職業能力的套用型人才。
就業方向:實行“文化核心+行業能力”的培養模式,要求學生掌握文物鑑賞、文物修復、考古和博物館繪圖的基本技能,畢業後可進入文物管理部門、博物館、紀念館和文物考古、文物修復鑑定單位工作,還可繼續深造開展文博研究工作。
師資隊伍:文博專業為政校合作共建專業,專任教師10人(含雙肩挑1人),其中教授2人,博士7人;兼職碩士導師4人;校外行業專家12人,其中高級職稱11人,形成了專兼職結合、行業色彩鮮明的師資力量,被學校遴選為碩士學位點建設專業。
主要課程:除思想政治理論、英語、體育課程等通識課程外,學科基礎課程有中國古代史、歷史文獻學、歷史地理學、中國政治制度史等;專業課程有文物學、博物館學、考古學、古文字學、文化遺產概論等;套用型課程有文物與考古繪圖、文物與考古攝影、博物館展陳與設計、博物館藏品管理、文物保護與修復、中國古代玉器、古錢幣學、文物鑑賞等。
實踐環節:本專業在校內建有設施先進典雅的文博實驗室,在省內外各大博物館和考古、文物機構建立實踐基地,為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專業實習、論文寫作、文物修復與鑑定、考古和博物館繪圖等實踐環節提供充足資源。
學制學位:學制4年,修業期限4—6年,成績合格授予歷史學學士學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