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師範學校

西安師範學校

陝西省西安師範學校(簡稱“西安師範”),是曾經存在的一所中專師範學校,始建於1609年,1903年(清朝光緒二十九年)改為陝西師範學堂,是陝西最早的兩所高等學府之一,也是陝西最早的一所師範學校。校址坐落在原“關中書院“的舊址上。現已併入西安文理學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安師範學校
  • 英文名:Xi'An University
  • 簡稱:西師、西安師範
  • 校訓:重德、篤學、躬行、崇高
  • 創辦時間:始建於1609年,1903年改為陝西師範學堂
  • 所屬地區:陝西省西安市
  • 類別:公立大學
  • 學校類型:綜合
  • 學校屬性:省屬普通本科
  • 主要院系:人文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機械與材料工程學院、藝術學院等
  • 主要獎項:省級文明校園
  • 現任校長:徐可為
  • 知名校友:于右任、符浩、陳元方、嚴克倫、何承華、劉庚
  • 地址:西安市書院門63號
辦學歷史,歷史沿革,文化傳統,創始人-馮從吾,關學精神,學校領導,校園環境,

辦學歷史

關中書院是明清時期陝西著名書院。位於西安府治東南,在今西安城南門內東側西安師範學院處(即書院門街西口,街名由此而來)。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陝西著名學者、御史馮從吾疏忤神宗罷官歸里後,與友人蕭輝之、周淑遠等在此地之西寶慶寺講學多年,弟子日眾,而寺地狹隘。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十月,陝西布政使汪可受按察使李天麟、參政熊應占、閔洪學及副使陳寧、段猷顯等,為馮從吾另擇寶慶寺之東小悉園處創建關中書院。書院中建講堂六楹,題匾名“允執堂”。馮從吾《關中書院記》云:“書院名關中,而匾其堂為允執,蓋借關中‘中’字,闡允執厥中之秘耳。”講堂左右各為屋四楹,皆南向若翼;東西建有生徒宿舍號房各六楹。堂前有方塘半畝,樹亭於中,砌石為橋。堂後有假山一座,三峰聳翠,宛然一小華岳。大門本南開,後改於西巷。三年後,新任布政使汪道亨於書院建“斯道中天閣”一座,以祀孔子。至此,書院已初具規模。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政府撥給關中書院帑(tang音躺)銀一千兩,作為書院經費補貼。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御賜書院“秦川浴德”匾額。三十六年(1771年),巡撫畢沅蒞任之初,以為“移風易俗,教化為先”,重視學校教育,於是重新修建關中書院,並延請江寧進士戴祖啟來陝主持關中書院,還在全省選拔一批優秀生徒於書院學習。關中書院規制,設山長一人由撫台聘請,掌管教務;監院一人,專管庶務;齋長二人,代表生徒,協助書院管理。課程有經、史、子、集,考課有詩、古文、詞、八股試帖、策論、雜著等。每月一官考,分月由大吏來主考。除此之外,每月課堂測驗2—3次,由山長主考。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陝西巡撫升允改關中書院為陝西第一師範學堂。
西安師範學校舉辦百年校慶西安師範學校舉辦百年校慶

歷史沿革

學校初辦時稱“兩級師範學堂”;中華民國建立後改名為“陝西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又更名為“陝西省立西安師範學校”。抗日戰爭爆發後,學校曾南遷至陝西西鄉縣,1943年又遷回西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學校先更名為“陝甘寧邊區師範學校”;1950年後,第一次使用“陝西省西安師範學校”的名稱。學校曾先後吸納了原“陝西省技藝師範學校”、“陝西省女中師範班”(原“陝西省女子師範學校”)、以及“戶縣師範學校”等校。
自1963年8月奉命停辦後,直到1985年,創建於1952年的原“西安市師範學校”在與原“西安市第五中學”合併後,又重新使用了“陝西省西安師範學校”的名稱,並開始在原校址辦學。
1985年後,西安市教委加大了對學校的資助,並按照師範學校標準化建設的要求和“關中書院”的原有風貌,對校舍進行整體改建和翻新,逐漸恢復了原“關中書院”的風貌。
但是,根據教育部的有關政策,師範類的學生都必須是大專以上的學歷,而作為中等專業學校的“陝西省西安師範學校”從2006年開始就不再單獨招收新生了。2009年併入西安文理學院

文化傳統

創始人-馮從吾

馮從吾---關中書院的創始人,是一位卓有成就教育家。同時也是明代關中最重要的理學大師。馮從吾,字仲好,號少墟。西安府長安人,世稱少墟先生,生於明嘉靖三十六年(1577年)。卒於天啟七年(1627年)。其行事,《明史》,《明儒學案》,《關學續編 》中均有記載。馮從吾幼承庭訓,雖少年失怙,十三歲喪母,仍一心向學,後入太學。受業於督學關中之許孚遠(靜庵)門下,其“識力之卓犖,大為靜庵器重”。萬曆十七年(1590年),舉進士,官至御史,為政清峻,敢於直面朝政時弊,上《請修朝政疏》曰“陛下郊廟不親,朝講不御,奏章留中不發……每夕必飲,每飲必醉,每醉必怒……一言稍違,輒斃杖下,外庭無不知者.天下後世,其可欺乎?……”因此惹怒皇帝,遭群小惡之。於萬曆二十年(1593年)削籍告歸,從此“直聲震天下”。家居二十五年,杜門著書,取先正格言,體驗身心,造詣愈邃。與風翔張舜典、左衛周傳誦等關學學者先後會講於寶慶寺.後在地方官員幫助下,創關中書院,並主持院務,弟子甚眾,“川至雲集”,“環而聽者常過千人。”
1621年,熹宗即位,馮從吾應詔任左都御史,與鄒元標共建首善書院於京師,大興講學之風,集諸同志鼓孔孟之道,倡宋明理學,發明人性本善,聖人可為之旨,是推“南鄒北馮”。 是時朝廷東林與閹黨兩大派系,爭權奪利,宦官魏忠賢殘害忠良,馮從吾仗義執言,世人謂有“於(謙)張(居正)之風”,終為閹黨所忌,遂再次引歸。天啟四年春,(1625年)馮從吾應詔為南京左都御史、工部尚書,又遭閹黨陷害,將詔奉官銜全部削奪。然馮從吾未因一官得失而動信念,以講學抗爭。魏閹更加記恨,派爪牙喬應甲撫陝,於天啟六年,搗毀關中書院,“曳先聖像,擲之城隅,從吾不勝憤悒,得疾卒。”終年七十一歲。崇禎即位,追贈太子太保,光祿大夫,謚“恭定”,差官造墳,葬於故里馮家村東。
馮從吾上承北宋程朱理學,後世稱“關中自楊伯起、張橫渠、呂涇野先生後惟少墟先生一人”,被推為宋明理學之集大成者。傳世有《馮少墟集》,《關學編》、《疑思錄》、《辯學錄》、《善利圖說》等主要著作。馮從吾和關學,在中國哲學及思想史上有相當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歷史地位。

關學精神

歷史上陝西關中地區自北宋張載以來,形成一個理學派別,史稱“關學”。關學在中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反對坐而論道,空談理論,主張身體力行,學以致用,其學風敦厚樸實。馮從吾最早與好友蕭輝之、周淑遠等在南門內寶慶寺講學。他繼承關學優良傳統,又吸收其他學派一些理論成分,強調儒家學說要在實際生活中推廣套用。由於他知識淵博,品行周正,授課嚴謹,又曾居高位,一時從學者達數千人,其中不乏一些地方官吏。時人評其曰:出則真御史,直聲震天下;退則名大儒,書懷一瓣香。
在關中書院延綿幾百年的辦學歷史中,其名人爭至,桃李爭輝,人才輩出。明、清兩代著名學者周淑遠、柏景偉、劉古愚、牛夢周等曾在這裡講學。出身於此的名人難以計數:王傑,是清王朝開國後陝西省第一個狀元;王鼎,道光年間任東閣大學士,追隨林則徐為國盡忠;路德,被譽為清末陝西第一嘉士。光緒二十一年,康有為公車上書,陝西籍參加者多達五十五人,其中大多數人曾就讀於關中書院。從關中書院走出的,最為知名的學生應該算是于右任了。這位草書大家,幾乎可以說是關學的終結者。我想正是關中書院奠定了于右任的學養核心,使其一生致力於實踐愛國的思想。

學校領導

時間
學校名稱
領導
1609年-1626年
1673年-1705年
關中書院
2003年-2009年
西安師範學校
趙剛
2009年-2015年

校園環境

書院建築規模宏大,中間講堂6間曰“允執堂”,左右南屋4間,東西號房各6間,講堂後邊有假山,“三峰聳翠”,“宛若一小華岳”,講堂前半畝方塘,豎亭於中,砌石為橋。書院有門兩重,大門二楹,二門四楹,郡丞劉孟直書“八景詩”以壯其觀,學者王大智書隸字為書院題名。
截至2009年併入西安文理學院之前,西安師範學校總資產近兩千萬元,占地面積33090.54平方米(49.611畝),校舍建築面積29980平方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