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紡織城綜合發展區

西安市紡織城綜合發展區

西安市紡織城綜合發展區(更名為灞河新區)是一個紡織產業集散地。紡織城位於西安城東,滻、灞之濱,白鹿塬下,距西安市中心12公里。紡織城綜合發展區由舊城核心區和周邊輻射區組成,總面積32.39平方公里,其四至範圍為:南以繞城高速滻河橋為界,北以華清路,東以西康鐵路,西邊鹹寧路以北以東三環為界,鹹寧路以南以滻河為界,現狀總人口約16萬;其中舊城核心區北至紡北路,南至鹹寧路東延伸路,西至半坡路,東至紡織城東側建成區,面積5.3平方公里,是西安市灞橋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紡織城是“一五”期間國家投資建設的西北地區最大的紡織工業基地,為地區經濟發展、出口創匯、安排就業作出了突出貢獻,現有職工5萬人(在職職工2.8萬人,退休職工2.2萬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安市紡織城綜合發展區(灞河新區)
  • 位於:西安城東,滻、灞之濱
  • 總面積:32.39平方公里
  • 人口:16萬
紡織城簡介,產業布局,商貿物流業,房地產業,文化創意產業,旅遊業,高科技產業,發展規劃,

紡織城簡介

2007年10月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全面振興紡織城地區,在市、區的統一安排部署下,通過實施舊城改造,最佳化投資環境,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等措施推進紡織城地區綜合發展。將紡織城打造成西安市未來的商貿新都、宜居新地、生態新城,實現紡織城地區全面振興。

產業布局

商貿物流業

紡織城將通過縱橫交錯的路網徹底打破封閉狀況,構建大商貿格局,利用企業外遷、城中村改造置換出的廠房、土地,將不宜在鬧市區發展的大中型市場遷往紡織城,並積極引進一批國際國內知名的商貿物流企業,在東三環沿線形成西安東部商貿物流中心。
西安是絲綢之路的起點,“絲路”是紡織城的最佳品牌。規劃中建設的絲路國際商貿中心項目將集購物、創業、居住、娛樂、休閒、文化、旅遊等為一體,含括大型購物中心、絲綢之路沿途各國景觀主題公園、文化旅遊博覽區、假日酒店和高級公寓,這裡將成為一座功能齊全的城市建築綜合體。
將逐步置換紡織城核心區現狀工業用地,利用交通等區位優勢,建立集倉儲、運輸、代理、配送、批發、交易、信息、辦公、配套服務於一體的物流園區,形成西安城東最大的商業物流中心。
紡織城商貿、物流產業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代的綜合消費觀正在興起,以家庭為載體的休閒消費、文化消費、娛樂消費、服務消費、汽車購物等成為生活的主流,並逐步向體驗消費發展。結合原有工業廠房改造,在紡織城興建絲路國際商貿中心和大型購物場所,能夠滿足人們差異化特色消費、填補市場空白,特別是沿東三環設定了大規模的林下停車場和休閒帶,將詮釋全新的商貿中心概念,成為西安的綠色、娛樂、休閒購物的時尚空間。

房地產業

依託滻灞河生態環境優勢、廣運潭、歐亞論壇永久會址宣傳效應優勢、交通區位優勢、文化環境優勢等進行了發展條件分析,提出發展區域資源優勢,結合生態地產開發與經濟適用房建設,構築城市東部宜居新地。對舊城區及城中村、棚戶區用地經濟分析,通過房地產項目的開發建設,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益,充分發揮城市土地的級差效益,促進區域經濟快速發展。
紡織城由南至北形成四大居住片區,利用生產企業外遷,城中村、棚戶區拆遷改造,舊城區生活用地改造置換出的土地,進行插入式經濟適用房和整體式商品房建設,逐步將規劃區內34個行政村過渡為城市社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
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建構川塬水系綠色格局。大量增加斑塊狀綠地,並建立溝通滻灞及城區內綠化的綠色生態走廊,內部形成十字廊道加斑塊構成網路,整體提升環境品質,樹立生態居住品牌。
對基礎設施改造和建設進行精心設計,對核心區域的道路交通廣場和市政公用設施作了合理安排,合理配置了教育、社區商業、醫療、文化娛樂等公共設施,構築便捷的交通體系,特別是對紡織城入口的堡子村廣場進行全方位規劃整治,廣場整體恢宏雄偉,加之規劃建設的三個捷運站出入口,使得紡織城地理位置良好、大交通優勢明顯的特色更加彰顯,成為西安嶄新的東大門。

文化創意產業

文化創意產業是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朝陽產業。紡織城目前在一印老廠區已形成以油畫、雕塑、陶藝、攝影、行為藝術等為主的多個藝術門類的個人工作室,多個展覽服務公司和文化傳播公司等,已舉辦多場藝術活動,形成一定規模的文化創意產業基礎。
產業依託滻灞生態區良好生態環境和國際絲路文化背景,將形成與西安高新科技產業開發區、西安曲江新區文化產業集群聯動發展,以紡織科研、文化展示、旅遊紡織品製作、銷售等為特色,以博物館(紡織、服裝歷史、其他藝術品類)、影視、特色有軌小火車線路、工藝 、紡織品、陶器等的創作、生產及展示等重點項目為支撐,以特色主題商區和紡織會展中心為輔助,全面配套餐飲、酒吧、超市、特色旅遊、體育文化娛樂等相關服務設施的綜合性西安紡織城文化創意園區。園區將利用特色優勢吸引和聚集各類人才,推動這一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成長,更是紡織城成為投資熱土的亮點之一。

旅遊業

紡織城地區及周邊有半坡遺址等國家級保護單位4處;薄太后陵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孫蔚如故居等市級文物保護3處。人文勝景星羅棋布,琳琅滿目。半坡博物館是新中國修建的第一座遺址博物館,古灞橋遺址歷史悠久。
紡織城地區自然生態景觀優美,洪慶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和眾多度假村、農家樂,更是城郊旅遊休閒度假的最佳選擇。
依託旅遊資源優勢,推出國際絲路商貿購物、休閒遊;歷史遺址訪古游;荊峪溝風景區、白鹿生態旅遊苑、白鹿塬民俗景觀高地、紅旗農業示範園等兩河一塬生態游;建設有軌小火車線路,開展工藝、紡織品、陶器等的創作、生產及展示的體驗型工業游,文化創意園、紡織博物館等紡織特色文化游;建設滻灞濱水遊憩區,打造滻灞城市濱水游等重點旅遊項目,形成西安新的旅遊新亮點。
從隴海鐵路橋至西康鐵路橋之間,沿灞河兩岸建成的灞橋公園,再現灞柳風雪、灞橋古街、古灞橋遺址、十里相送廣場等歷史景觀,更有蓮心瑚、漁村閒釣、九曲蘆盪、濕地公園、百米瀑布等優美自然風景,一道道水壩攔起寬闊的人工湖,鷗鷺齊飛,水天一色,讓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高科技產業

紡織產業是紡織城的傳統產業,為了將地區紡織產業做精做強,增加附加值和競爭力,將針對國際高端市場為目標,發揮西安科技優勢,加大研發投入;以關中紡織研發為龍頭,帶動全省,拓寬產業領域,增強市場競爭力,形成產業鏈。在充分考慮生態環境、交通等因素的基礎上,在洪慶組團南部,灞河以東區域擬建設紡織企業外遷承接工業園區。
工業園用地規模約4.3平方公里,形成“一核、一軸、一帶、兩大功能片區”的空間格局,以紡織城紡織企業破產改制為依託,與洪慶北部能源化工基地和中部慶華、向陽公司老工業基地聯動發展,承接我國東部產業梯度轉移,實現全市工業均衡化布局,互動發展,工業產業結構提升;以紡織服裝、航天科技、新型材料、裝備製造、現代服務等產業為主導,形成產值過百億元的環保型工業產業聚集區,東部產業轉移的承載地,從而增強區域投資創業吸引力,成為西安新的產業經濟成長點。

發展規劃

規劃範圍、期限及目標
1、規劃範圍
總體規劃範圍:西側鹹寧路以北區域以東三環為界,南側以滻河為界,東至西康鐵路,北依華清路,南抵繞城高速滻河橋,規劃總用地面積32.39平方公里。(其中水域1.91平方公里)
核心區範圍:以紡北路、半坡路、鹹寧路東延伸路、紡織城東側建成區界限圍合的範圍,總用地面積約5.3平方公里
2、規劃期限
發展規劃確定的規劃期限與西安市第四輪城市總體規劃保持一致,為2008年-2020年,其中近期2008年-2012年,遠期為2013年-2020年。
3、規劃目標
充分挖掘與發揮紡織城地區優勢條件,通過科學的產業發展引導與合理的空間發展規劃,使紡織城全面融入城市整體發展格局之中,力爭將紡織城地區建設成為產業特色鮮明、人居環境良好、社會和諧穩定的城市新區。
發展定位
以紡織業與商貿物流、文化創意產業為支撐,居住環境良好、文化特色突出,並與滻灞生態區共同構建城市東部新區。灞橋區行政中心。
規劃結構及布局
架構以絲路商貿中心區域為核心,外圍居住片區相融,生態景觀廊道串接,多點功能呼應,即“一核、兩帶、三軸、六區”的規劃布局結構。
“一核”指商貿核心區;
“兩帶”指滻灞河生態景觀帶;
“三軸”指沿三環、紡西街及紡北路形成的功能景觀軸;
“六區”指南部、中部、北部三個居住片區、工業改造區和東部生態住區及工業區等六個功能片區。
產業發展定位及分區
1、產業發展定位
產業振興發展為支撐,以社會和諧發展為主旨,調整產業結構,最佳化空間資源,挖掘特色文化,強化生態建設,整體建立與滻灞生態區及周邊地區的協調發展關係,形成由紡織、商貿物流、文化創意、房地產及旅遊等五大產業共同支撐的產業結構。
2、產業分區
六大產業分區:紡織研發展示區、商貿區、物流區、紡織生產區、房地產開發區、工業改造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