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輿圖

西域輿圖

《西域輿圖》,國家圖書館藏,1函1冊,經折裝,彩繪本,採用傳統的山水畫形象畫法繪製。該圖冊圖凡17幅,其中總圖1幅,分圖16幅,每圖皆附圖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域輿圖
  • 收藏地:中國國家圖書館
  • 分幅:總計17幅
總圖,分圖,圖說介紹,特點,

總圖

總圖東起嘉峪關,西達蔥嶺,繪出了天山南北路的交通路線以及沿途山川城池、地域範圍。圖說名“新疆總圖說”,它首先述及新疆四至八到,後具體介紹了天山南北路的具體經由:哈密為新疆門戶,由哈密循天山之南西南行,曰吐魯番,曰喀喇沙爾,曰庫車,曰阿克蘇,曰烏什,曰葉爾羌,曰和闐,曰英吉沙爾,曰喀什噶爾,是為南路;由哈密逾天山之北西行,曰巴里坤,曰古城,曰烏魯木齊,曰庫爾喀喇烏蘇,曰塔爾巴哈台,曰伊犁,是為北路。另外,圖說還指出了《漢書》所謂“南道北道皆在天山以南”,而“今南路在天山南,北路在天山北也”。圖上相應的城池今、古地名互注,“並以《漢書》所載地名附註焉”:烏魯木齊,古車師後部;塔爾巴哈台,古北單于;伊犁,古烏孫;喀什噶爾,古疏勒;英吉沙爾,古依耐;葉爾羌,古莎車;和闐,古于闐;烏什,古尉頭;庫車,古龜茲;喀喇沙爾,古焉耆;吐魯番,古車師前部;哈密,古伊吾。總圖水系以淖爾(湖泊)為綱,繪出了新疆水系的大致情況,並在巴爾庫淖爾與羅布淖爾處標註“古蒲類海”與“古蒲昌海”。除此之外,在圖上相關位置還注有今已湮滅的五處古城池名:古樓蘭、古且末、古精絕、古大宛、古康居。

分圖

16幅分圖(說)依次為巴里坤、古城、烏魯木齊、庫爾喀喇烏蘇精河、塔爾巴哈台、伊犁、喀什噶爾、英吉沙爾、葉爾羌、和闐、阿克蘇、烏什、庫車、喀喇沙爾、吐魯番、哈密。每幅圖都用紅點連線標註交通路線,並以此為綱標註沿途山水、城、堡、台、塘、村、卡倫等。所謂“台、塘、村”即驛站,在“哈密圖”上,從嘉峪關到安西州沿途皆稱“驛”,至哈密境內則稱“台”,相同的情況在“和闐圖”中則稱“村”,在“烏魯木齊圖”中則稱“塘、堡”。各圖說則詳細介紹了該地區的疆域四至、城池的建制沿革、兵備弁員等情況。

圖說介紹

《西域輿圖》的圖說介紹各城建制沿革時出現的時間最晚的事件是“阿克蘇……(舊城)蓋地勢卑下,易被水患,今鎮城即嘉慶十六年被水後重修也……”,據此推測,該圖成圖時間當在1811年後。又,在圖中有會寧城、徠寧城、寧遠城、惠寧城四處地名,寧字並不避諱,所以推斷該圖成圖時間當在道光之前(道光帝名旻寧)。所以,該圖成圖時間可以定在1811—1820年間。在“新疆總圖說”右下角鈐“石舟自書校閱圖說”紅色方章,乾嘉間西北史地學家張穆字石舟,生於1805年,卒於1848年,1811年至1820年間張穆尚未成年,故據筆者之見,該圖並非張穆所作,他可能是該圖的收藏者,或者是他據前人著作所作的一幅古地圖。

特點

《西域輿圖》的內容有以下三個特點:首先是以交通為綱,沿途塘台村堡城池標註十分清楚,相關地域內的旗屯、兵營駐紮情況也一目了然。其次,以淖爾(湖泊)為點,以點帶面,詳細描繪出了新疆境內的水系情況,這點與徐松的《西域水道記》頗似;第三,邊地以及重要地區的卡倫皆一一標註,如塔爾巴哈台圖中就標註有28處卡倫,另外如金廠、炮台、祠廟等都有標示。
綜上,雖不能確指《西域輿圖》的作者,但是從其內容來看,它有清代嘉道間邊疆史地學派的創作風格,體現了“經世致用”的治學思想,故該圖的作者似應與清嘉道間邊疆史地學派有一定的關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