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團堡村

西團堡村

西團堡村位於山西省大同市陽高縣友宰鎮,據陽高縣城約65公里,離大同市月60公里,南倚大同市海拔最高的山——六棱山,北接大同市最長的河流——桑乾河,該村面積和人口數量居陽高縣前列,是陽高縣最大的行政村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團堡村
  • 所屬地區:山西省大同市陽高縣友宰鎮
  • 耕地總面積:131畝
  • 人均耕地:0.67畝
兩次大地震,旅遊文化,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

兩次大地震

1989年冬大(同)-陽(高)6.1級 地震,震中就位於該村附近,當時大部分村民居住的窯洞幾乎全部倒塌,由於經濟困難,該村在各級政府努力下,向西遷移了不到一公里就地重建,村民的生活很快恢復了平靜。十年之後的1999年冬,該村又經歷了一次5.6級大地震,震中就位於該村,房屋損壞嚴重,這也讓縣委縣鎮府下定決心將該村遷移出這個地震帶,2000年,伴隨著21世紀的曙光,新團堡村在距縣城南5公里的地方竣工迎接村民入住,遷移之後,新舊團堡一分為二,舊的西團堡村依然歸友宰鎮管轄,新團堡村劃歸下深井鄉,現在的新團堡正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迅猛發展。

旅遊文化

位於該村南東南約5公里的六棱山 ,是大同市海拔最高的山,風景優美,山勢險峻,山石奇怪,是夏日避暑的好地方。
位於該村南山腳下的聖泉寺的人們拜佛求經的好地方,該寺旁邊有一眼泉,泉水甘甜可口,回味無窮,聖泉寺故得此名。

自然資源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131畝,人均耕地0.67畝,主要種植小麥、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47.08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3畝,主要種植泡核桃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3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電、路、電視、電話。有44戶飲用井水,有4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44戶通電,有38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6.36%和86.3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6戶(分別占總數的63.64%和36.36%);村到鄉政府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11輛。
全村建有小水窖44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0畝,有效灌溉率為38.1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6 畝。
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1.1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9.02萬元,占總收入的42.82%;畜牧業收入49.41萬元,占總收入的54.2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70頭,肉牛15頭,雞350隻);林業收入0.74萬元,占總收入的0.81%;第二、三產業收入1.34萬元,占總收入的1.47%;其他收入0.61萬元,占總收入的0.67%。
農民人均純收入3236元,農民收入以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6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畜牧業、種植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往縣內。
2007年畜牧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9.4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4.23%,該村發展畜牧業特色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44戶,全村人口195人,其中男性99人,女性96人。其中農業人口193人,勞動力106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彝族10人,白族1人,漢族184人。
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67人,五保戶3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公里,距離鄉衛生院1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20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回龍山國小,中學生就讀到碧溪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公里,距離中學2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5人,其中小學生28人,中學生17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7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31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7人,黨員中男黨員1人,女黨員6人,團員17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