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銅劍

西周早期銅劍,已較多地被發現,如:甘肅靈台白草坡、陝西長安張家坡、陝西岐山賀家村、北京房山琉 璃河等地,都有考古發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周銅劍
  • 發現地方:甘肅靈台白草坡
  • 類型:古代兵器
  • 時期:西周
簡介,西周銅劍,歷史記載,形狀特點,

簡介

古代兵器。是短兵的代表,可手持和佩帶。自春秋直到秦、漢,均用之以裝備部隊。秦俑坑出土的劍,長約90公分,並有劍首、劍格、銅 、銅彘等附屬檔案。刃鋒利,寒光熠熠,是極為鋒利的兵器。見“劍”。
《越絕書》稱,禹穴之時,以銅為兵。隨著先民日益熟練地掌握青銅冶鑄的技術,他們也逐漸用青銅來鑄劍,這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但是進入歷史時期後,中國古籍中有關用劍的記述卻出現很晚;最早明確記載用劍的是寫成於東周時期的《左傳》,文獻所記三代用劍的事例,也只以周初為最早。—在本世紀初期以前;許多嚴謹的學者由於見不到夏商用劍的材料,而對後人所記西周用劍之事又都持懷疑態度,因而認為西周以前,中國無銅劍。隨著本世紀中葉以來青銅時代考古的巨大進展,這種保守的觀點也就日益站不住腳了。我們現在知道,至遲在商代中晚期;古人就已經以銅鑄

西周銅劍

商周時代“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戰爭是貴族國家對外掠奪、對 內鎮壓的重要手段之一,因而武器的發展與改進就受到格外的重視。這時武器之進步,是與青銅冶鑄業的發展緊密相聯繫的。青銅不但可以制 作多種生活用器,而且也可以製作青銅武器。青銅就是銅、錫或銅、鋁的合金;或銅、錫、鋁3種元素的合金。青 銅製作的武器遠比非金屬武器使用方便,具有更大的殺傷力。在製作青 銅製品中,由於銅加錫或鋁的比例不同,致使合金硬度也不同,青銅武 器需要堅韌、鋒利,因而就比製作容器等器物多加錫或鋁。關於製作不 同種類青銅製品的合金比例。

歷史記載

在戰國人所作的《周禮·考工記》中已有 明確的記載。就近年所見,商周青銅武器遺存的數量大,品類亦多,形制上也多 富於變化,鑄造技術也在不斷改進。青銅製武器主要品類有:戈、矛、戟、鉞、刀、劍、鈹、鏃等等。其中青銅劍在青銅武器中獨具特點,許 多都屬國之重寶,不斷引起人們的關注,據知,一些文物收藏家還專門 以收藏古銅劍為情趣。 六種不同的青銅短劍與劍首圖譜 青銅劍,是佩帶的手持短兵器。佩劍不但可防身,而且也代表了佩劍者的等級身份,並炫耀富有。《考工 記·桃氏》記士階層由於有上士、中士、下士的層次區別,
因而佩劍的尺寸與重量亦有不同的規定,謂之“上 制上士”、“中制中士”、“下制下士”,這也就是《左傳·莊公十八年》所云:“各位不同,禮亦異數。” 《史記·吳太伯世家》記吳國公子季札掛劍的故事,公元前544年,吳國季札出使中原,路經徐國。徐君對季札 佩帶的寶劍,心裡羨慕。季札考慮到出使的需要,暫時就沒贈送。季札出使完畢返回徐國時,徐君已死,於是 季札“乃解其寶劍系徐冢樹而去”。從這一故事可以看到,季札在出使中佩劍,不但可防身,而且佩劍也是身份與地位的標誌。 青銅劍主要由劍身與劍莖兩部分組成,每一部位都有名稱。

形狀特點

劍身前端稱“鋒”,劍體中線凸起稱“脊”, 脊兩側成坡狀稱“從”,從外的刃稱“鍔”,合脊與兩從為“臘”。劍把稱“莖”。莖主要有扁形與圓形的兩 種。莖和身之間有的有護手的“格”,格又稱“衛”(璏)。莖的末端常有圓形的“首”,首又稱“鐔”。莖 上有的有圓形的“箍”。莖上常以繩纏繞,繩稱為“緱”。劍鞘也謂之“室”。短劍也稱“匕首”。考究的青 銅劍的首與格等常以玉質作成,這種劍,一般則稱為“玉具劍”。 青銅劍的起源與發展,在歷史上應有著長期的孕育過程。從筆者所見最新考古資料看,最早的青銅劍是商代後期的鈴首劍,是1971年在山西省保德縣一座古墓內出土的,通體長32厘米,由身、莖、首3部分組成。體 中部的脊,一直通到首。寬扁莖,扁圓形首,正面有連續的鏤孔,首內有丸。與保德鈴首劍相似的還有1976年 山西省石樓縣曹家垣出土的和1982年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發現的鈴首劍,以及河北青龍抄道溝出土的羊首曲柄短 劍等等。它們的被發現和被認定,要比以前論定的最早的銅劍始於西周早期又提前了。這裡還需說明的是,以上所談保德等地鈴首劍均帶有北方遊牧民族“戎狄”族的文化特色。 西周早期銅劍,已較多地被發現,如:甘肅靈台白草坡、陝西長安張家坡、陝西岐山賀家村、北京房山琉 璃河等地,都有考古發現。它們的主要特點是,例如:張家坡劍和琉璃河墓52的劍,劍體呈柳葉狀,脊略凸起, 無格,無首。莖端略瘦。莖部有圓孔。有的劍還有透雕龍蛇飾的劍鞘,異常絢麗。 西周晚期至春秋的銅劍增多了,劍體也加長了,河南三門峽市上村嶺虢國墓出土的西周晚期至春秋初期的 4柄銅劍,最長的達到40厘米。圓柱形莖,出現圓形劍首,劍體有高起的脊,尚未有劍格。河南洛陽出土的幾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