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邊疆民族地區青年歸僑僑眷發展問題研究/西南邊疆歷史與現狀綜合研究項目研究系列

西南邊疆民族地區青年歸僑僑眷發展問題研究/西南邊疆歷史與現狀綜合研究項目研究系列

《西南邊疆民族地區青年歸僑僑眷發展問題研究/西南邊疆歷史與現狀綜合研究項目研究系列》是2013年出版的圖書,主要講述西南邊疆民族地區青年歸僑僑眷發展

基本介紹

  • 書名:西南邊疆民族地區青年歸僑僑眷發展問題研究/西南邊疆歷史與現狀綜合研究項目研究系列
  • 作者:李雪岩、龍國古
  • ISBN:9787509743928
  • 頁數:317
  • 定價:89.00元
  • 出版時間:2013-5
內容介紹
在廣西、雲南等中國西南邊疆民族地區,除了居住有各種各樣的少數民族人口,還居住著一個特殊群體:歸僑,也叫“歸難僑”,或叫“難民”。他們主要是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末受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政治風波影響而被迫回到中國並被政府安置在西南邊疆民族地區的。
1949年以後,東南亞國家先後發生了三次較大的“排華”浪潮,並相應導致了三次華僑歸國高潮:第一次是1949~1954年間的“排華”,其中以馬來西亞“排華”為主,共有約2萬名華僑被驅逐出境。當時,回到中國的歸僑大部分由中國政府本著“以分散安置為主,集中安置為輔”的方針安置到原籍(主要是農村)。第二次是1960年前後,印度尼西亞發生“排華”事件,僅1960年就有約8萬名華僑被驅趕回到中國。當時,回到中國的歸難僑大部分由中國政府本著“以集中安置為主,分散安置為輔”的方針安置在興建的41個華僑農林場和3個華僑工廠。第三次是1978—1979年的越南“排華”事件,導致200多萬名華僑離開越南,其中有超過28萬名歸難僑回到中國。當時,回到中國的歸難僑大部分由中國政府集中安置在廣西、雲南等西南邊疆民族地區的歸僑安置場(另有一部分被集中安置在廣東等其他省份)。
當前,廣西有歸僑僑眷共約138萬人,其中歸僑約18萬人。在18萬名歸僑中,約有13萬名集中居住在22個華僑系統的農林場、10個林業系統的林場和13個農墾系統的農林場,另外約5萬名則分散居住在全區各地的農村原籍(包括比較集中的廣西北海市僑港鎮和防城港市企沙鎮華僑漁村等)。雲南省共有歸僑僑眷50多萬人,其中歸僑約8萬多人,主要集中居住在13個華僑農林場。
在西南邊疆民族地區近200萬名的歸僑僑眷群體中,約有110萬名青年歸僑僑眷。他們正處於接受教育、就業和創業的關鍵時期,這個群體的發展對他們自身非常重要,對當地的社會發展也很關鍵。
為了幫助這個特殊的歸僑僑眷群體發展,中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的僑務政策,包括一些特殊的幫扶政策,如華僑農林場的兩次重大改革,並於1990年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以上政策在一定時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過,隨著時勢的變遷,中國的僑務政策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歸僑僑眷的發展面臨新的難題。與此同時,西南邊疆民族地區歸僑僑眷的發展也具有明顯的時代優勢。在以和平與發展為時代主題的國際背景下,西南邊疆民族地區具有中國一東協自由貿易區橋頭堡的區位優勢,還有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兩廊一圈”與“一軸兩翼”等區位優勢,並有西部大開發等政策優勢。
當前,西南邊疆民族地區青年歸僑僑眷的發展面臨一定的挑戰:一是西南邊疆民族地區總體上還比較落後,歸僑安置場發展面臨困境;二是華僑農林場體制改革進程相對落後;三是歸僑安置場基礎設施落後;四是歸僑僑眷群體貧困問題較為嚴重;四是歸僑安置場普遍處於“文化孤島”;五是他們的社會關係網路非常有限。
同時,西南邊疆民族地區青年歸僑僑眷的發展也具備一定的優勢:一是具有“跨文化”優勢,二是具有語言優勢,三是具有跨國親緣優勢。
西南邊疆民族地區青年歸僑僑眷要發展,需要緊密切合西南邊疆民族地區的區位、政策優勢,發揮西南邊疆民族地區青年歸僑僑眷群體自身的優勢,採取各種有效的措施。
在教育方面,西南邊疆民族地區青年歸僑僑眷面臨一些問題:基礎教育方面,主要是設施落後;職業教育方面,主要是家庭貧困,並缺乏針對性;高等教育方面,主要是由於找不到工作,“讀書無用論”尤其嚴重;親職教育方面,由於父母文化低,甚至不認識中國漢字,難以承擔親職教育輔導的功能。要發展西南邊疆民族地區青年歸僑僑眷的教育,需要首先保障歸僑安置場子弟享受公平的基礎教育,完善歸僑子女的教育扶持體系。其次,宜探索設立面向歸僑僑眷群體的出國留學資助項目,包括設立政府公派出國學外語基金,設立政府公派留學東南亞基金,深入推進跨國聯合培養模式,簡化出入境求學的程式。再次,宜探索在西南邊疆民族地區建立華僑大學。
在就業、創業方面,西南邊疆民族地區青年歸僑僑眷面臨一些問題:歸僑安置場就業體制變遷和“人情社會”特點導致西南邊疆民族地區青年歸僑僑眷的就業陷入困境。要幫助西南邊疆民族地區青年歸僑僑眷就業,在華僑農林場內部就業渠道方面,宜確立“歸僑僑眷優先”原則;歸僑安置場土地承包經營方面,宜確立“場內優先”原則;大力發展歸僑安置場的第二、三產業,以促進就業;拓展跨國就業渠道;探索實施“探親訪友”工程,促進他們利用跨國親緣開拓跨國就業。
在社會保障方面,西南邊疆民族地區青年歸僑僑眷的一個突出問題是:他們的社會保障權利游離在城市和農村之外,既不能享受目前已初具規模的城市居民的社會保障,又不能納入越來越健全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特別是住房保障問題更為突出。要幫助西南邊疆民族地區青年歸僑僑眷的社會保障問題,首先需要樹立公平的社會保障權利意識,完善歸僑安置場社會保障的體系管理,實行歸僑安置場社會保障的屬地化管理,並在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住房保障等方面採取相應的完善措施。
西南邊疆民族地區青年歸僑僑眷群體要發展,除了教育、就業和創業、社會保障等三個主要方面,還需要在其他方面採取一定的措施,包括歸僑安置場“體制融入地方”和“管理融入社會”,加強歸僑安置場的土地確權和權利保護,加強社會捐贈,採取必要的歸僑原居住國財產保護的外交行動。
另外,為了幫助西南邊疆民族地區青年歸僑僑眷群體發展,有必要結合優勢,探索歸僑安置場的經濟發展路徑,確立品牌發展戰略。西南邊疆民族地區歸僑安置場有其自身發展優勢,包括跨國文化、跨國親緣、土地資源、自然資源和區位後發優勢。歸僑安置場經濟發展品牌戰略,需要有一定的政策支持,恰當選擇承包經營和規模經營的分工,大力發展歸僑安置場第二、三產業,引進人才。另外,要在“僑”文化與生態旅遊產業發展方面探索品牌經營路徑。
要更好地促進西南邊疆民族地區青年歸僑僑眷群體的教育水平,還需要從整體上探索西南邊疆民族地區的教育發展,其中,教育區域國際化發展是一個值得探索的方向。為此,需要確立教育優先發展的理念,改革教育體制,加強與東協國家的教育合作,實行教育免簽證制度,全面實施政府公派出國留學東南亞項目。另外,針對西南邊疆民族地區青年歸僑僑眷群體的語言優勢,需要改革當前的外語必修制度,促進西南邊疆民族地區的外語教育品牌戰略,並實行“國家公派出國學外語項目”。
《西南邊疆民族地區青年歸僑僑眷發展問題研究》由李雪岩、龍四古編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