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農村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

西南大學農村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

掛靠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重慶市農村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於2003年1月被批准為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南大學農村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
  • 簡稱:西大、西南大
  • 校訓:含弘光大、繼往開來
  • 所屬地區:重慶市北碚區
中心簡介,研究方向,農村區域與發展研究方向,農村金融與財政研究方向,農林經濟管理研究方向,主任風采,戴思銳 教授、博導,王釗 教授、博導,謝家智 教授、博導,

中心簡介

中心下設三個研究所,即農林經濟管理研究所、農村區域經濟發展研究所和農村金融與財政研究所。主要有三個研究方向:一是農林經濟管理研究方向。該方向將經濟學與管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套用於農林和農村領域,形成了農林和農村領域的重要特色。通過對農林和農村領域內社會經濟活動規律的探討,對於促進農村經濟健康發展,農村產業結構合理調整,提高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實現人口、經濟、環境的協調發展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產生了重要的政策效應。二是農村區域與發展研究方向。改革開放以來,該研究方向借鑑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等其它學科的理論,在農村區域經濟發展的理論與政策、自然資源、人力資源、社會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農業布局與項目評估及環境保護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對區域合理規劃與布局,區域環保,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等進行了深入研究,並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三是農村金融與財政研究方向。該方向具有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直接服務於經濟建設的特點。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與方法為指導,以入世對我國金融業及整個國民經濟的影響為背景,深入研究運用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對經濟進行干預和協調,以保證我國國民經濟健康、快速、持續發展。
中心現有專兼職科研人員34人,其中教授18人,占53%;副教授10人,占30%,在讀具有博士學位或在讀博士30人,占88%;博士生導師9人,占26%,碩士生導師25人,占74%;50歲以上的科研人員10人,占29%,50歲以下的科研人員24人,占71%;有國外留學或進修經歷的11人。科研隊伍年齡結構合理,學歷層次高,科研實力雄厚。
中心自成立以來,共承擔了各類科研課題200餘項,科研經費達到2400餘萬元。其中申請主持國家科技部“十五”攻關重大專項課題1項,科研經費達1800萬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國家社科基金20項,重慶市政府重大諮詢項目5項。出版學術專著教材30餘部,在《經濟研究》、《中國農村經濟》、《管理世界》、《改革》、《農業經濟問題》等重要期刊上公開發表論文250餘篇。獲得各類科研獎項60餘項,其中,中國農村發展研究獎等國家級獎5項,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成果獎等省部級獎20餘項。通過承擔以上重大科研項目,中心特有的研究特色和優勢,特別是在三峽庫區生態重建、西部地區的金融生態建設、中國城鄉發展過程中的空間結構演化及制度變遷和區域管理政策的調整等方面的研究在國同學科領域中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形成了大量的高水平科研成果。
中心歷來十分重視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在主要學術骨幹兼職人員中,就聘請了中國農業大學王秀清教授、浙江大學黃祖輝教授、華中農業大學雷海章教授等全國農林經濟學科知名學者專家參與中心重要課題研究和指導,這在提高中青年學術骨幹科研水平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同時,中心積極接收和培養國內外訪問學者,先後接收了華中師範大學王春超博士、華中農業大學王丹博士等同志為訪問學者,他們訪學期間積極參與中心科研工作,與中心科研人員合作攻關科研課題,這對促進學術交融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此外,中心還積極面向經濟建設的主戰場,培訓本研究領域相關行業高級管理人員,先後組織了“重慶市國稅系統青年業務骨幹會計專業高級研修班”(已辦三期)、“重慶地稅系統稅政科長培訓班”、“北碚區工商行政管理局青年骨幹培訓班”、“貴州銅仁青年幹部培訓班”等培訓項目,為促進地方經濟建設培訓了大量的業務骨幹人才。在全日制研究生培養方面,5年內共培養博士生70名,碩士生51名,部分研究生畢業後已成為本領域的科研骨幹力量。
在諮詢服務方面,中心積極承擔各級政府、工商企業以及社會各界委託研究課題、合作研究項目等100餘項,先後主持了重慶市重大決策諮詢項目:“重慶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後農業現代化建設問題研究”(契約編號:2008ZB09),經費為10萬元;重慶市建委重點項目:“城鄉統籌視角下重慶市小城鎮建設投融資體制創新研究”,經費10萬元;國家移民局課題:“三峽水庫消落區利用規劃”,經費為55萬元;重慶市人民政府課題:“重慶北部新城旅遊觀光農業規劃研究”,經費為60萬元;國家電力公司項目:“瀑布溝水電站外遷移民規劃研究”,經費為90萬等。此外,戴思銳教授兼任了重慶市人民政府顧問,王釗教授兼任了重慶市政府科技顧問和國家開發銀行重慶市分行財務顧問專家,張孝友教授兼任上市公司渝開發獨立董事、民豐農化獨立董事、重慶燃氣有限責任公司財務顧問等,主動參與重大問題和社會企事業單位的重大決策與諮詢,充分發揮了中心的決策諮詢服務功能。
在學術交流和資料信息建設方面,中心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學術報告和會議參與等形式,開拓中心研究人員視野,對本領域前沿問題的準確把握和新的研究方法的掌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分別邀請了北京大學副校長海聞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博導吳易風教授,富布萊特專家Waldron博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程國強教授,美國衛生部經濟研究員陳舉富教授等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來校講學。同時,中心先後派出50餘人次參加2005年留美經濟年會、全國農業經濟學會年會暨紀念農村改革30周年學術研討會、農林經濟管理高層論壇暨“農村改革與發展:面對21世紀新挑戰”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技術經濟年會、中國青年農經學者年會等國內外重要會議,並參與主持會議和作主題報告,在國內外相關領域專家中產生了重要影響。中心還組織召開了“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農林經濟管理)”、“2008年農業經濟管理學科高層論壇和學科建設諮詢會”、“西部大開發與農業發展研討會”和“農業技術經濟學會學術研討會”等國際性、國內學術會議。先後還派出進修和攻讀學位的科研人員30多人次,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德國、俄羅斯等國家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近年來,中心還先後投入30餘萬元購買了中宏資料庫、國道資料庫、Eviews軟體、DEA數據包絡分析軟體等圖書資料、資料庫和軟體等。同時通過網站建設,建立信息化圖書資料查詢系統,大大提高了中心知名度,給科研人員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查詢系統。
中心將繼續堅持科學研究為經濟建設服務的方向,切實圍繞西部大開發戰略開展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堅持面向世界、緊跟世界農業經濟管理科學研究的動態,引進新思想、新理論來拓展研究及領域,提高研究水平。將通過深化科研體制改革,加大投入,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狠抓人才培養與建設,積極引進各類人才,加強區域合作和國際合作,力爭將農村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建設成為全市一流、西部領先、國內外有影響的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研究方向

農村區域與發展研究方向

本方向主要研究國家內部特別是西部地區不同區域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及區域間相互關係,覆蓋經濟學、管理學及社會學的綜合性學科。研究方向的特色主要表現在:(1)以經濟全球化、知識經濟以及中國城鄉經濟統籌發展為研究背景,對城鄉發展的動態過程進行了長期的實證研究與理論研究。(2)以中國城鄉發展過程中的空間結構演化、制度變遷和區域管理政策的調整為研究主題。(3)在研究方法方面,注重使用區域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計量經濟學以及相關的社會科學的多種研究方法的集成方法。(4)在研究地域上,以西部地區特別是重慶地區為研究的重點區域,對區域內城鄉發展的歷史過程進行了系統研究,並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相應的區域管理政策。從區域經濟學的學科發展來看,中國是一個最大的開發中國家,城鄉發展與規划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因此,本研究方向是中國區域經濟學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從本研究方向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本研究方向具有得天獨厚區域優勢和人才優勢,必將在重慶及西部城鄉統籌建設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近年來,本方向科研人員在《改革》、《農業經濟問題研究》、《光明日報》、《農業現代化研究》等重要報刊雜誌公開發表論文40餘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重慶市重大項目3項、國家教育部規劃項目2項、科技部項目2項,以各種形式參加了城鄉發展與規劃的政策諮詢,承擔了大量的地方政府委託的發展戰略與規劃課題的研究,對城鄉發展與規劃決策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編著《西部農村工業化與城鎮化互動協調發展研究》(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12)、《管理學原理》(教育部: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2007)、《企業戰略管理》(農業部“十五”規劃教材,2007)等專著教材7部,獲得重慶市社會科學成果獎2項,重慶首屆發展研究獎1項,重慶市精品課程1項。
本方向形成了以王釗教授為學科帶頭人的學術隊伍結構合理,科研實力雄厚的學術團隊。現有教授3人,副教授2人,講師3人,其中具有博士學歷或在讀博士的7人,有出國留學經歷的2人,重慶市學科帶頭人1人,派出參加全國經濟學年會、農業技術經濟學會年會等重要國內會議4人次,派出到國內外進修訪學的3人次。

農村金融與財政研究方向

該方向具有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直接服務於經濟建設的特點。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與方法為指導,以入世對我國金融業及整個國民經濟的影響為背景,深入研究運用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對經濟進行干預和協調,在農村金融、農業保險、農村財政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較豐碩的成果。
有特色的研究內容主要表現在:(1)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村金融與財政政策協調配合研究;(2)區域經濟中心形成的金融生態建設;(3)農村金融與農業保險發展理論分析與政策研究;(4)統籌城鄉發展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構建與政策研究。研究通過對研究區域的區域經濟進行實際調查,抓住區域經濟發展中的關節環節和主要矛盾,給出財政和金融的相關對策;進行區域財政與金融的國際比較,為區域經濟運行理論提供運作基礎,對豐富和發展區域經濟的理論與實踐具有重大意義,對地方財政和金融建設提供政策參考。
本方向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國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級、市級項目等10餘項,在《經濟研究》、《改革》、《保險研究》、《中國農村經濟》、《農業經濟問題》、《農村金融研究》和《中國農村金融》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其中謝家智教授在《保險研究》上發表的文章“政府誘導型農業保險發展模式研究”(2003)獲得教育部中國高校人文社科成果三等獎,溫濤教授在《經濟研究》上發表的學術論文“中國金融發展與農民收入增長”在2005年留美經濟年會上做了主題發言。編著有《區域資金配置研究》(中國物價出版社,2004),《金融產業可持續發展理論研究》(商務印館,2007),《保險學》(“十一五”規劃教材,2007)等專著教材5部,其中張孝友教授撰寫的“全方位、多層次加強會計學科建設,提高師生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獲學校教學研究成果一等獎、重慶市人民政府二等獎。
本方向形成了以謝家智教授為學科帶頭人的具有雄厚科研能力的科研隊伍。現有教授4人,副教授2人,講師2人,具有出國留學或訪學經歷的4人,具有博士學位或在讀博士的7人。培養博士生15人,碩士生36人,其中博士生周振的論文在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農林經濟管理)獲得優秀論文一等獎。

農林經濟管理研究方向

本中心歷來十分重視農林經濟管理的研究和學科隊伍的建設。在繼承老一輩經濟學家的成果基礎上,開拓和發展了相關研究領域。本方向的研究內容主要是將經濟學與管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套用於農林和農村領域,形成了農林和農村領域的重要特色。通過對農林和農村領域內社會經濟活動規律的探討,對於促進農村經濟健康發展,農村產業結構合理調整,提高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實現人口、經濟、環境的協調發展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產生了重要的政策效應。特別是對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農業經濟重大理論問題,如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巨觀調控、農業保護的理論與政策、農業基礎功能和地位、農業現代化與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業微觀經濟組織與構建、農業經濟管理體制改革、農業產業化理論、農產品市場與要素市場的管理與分析等,已取得了多項國內先進成果。
在《中國農村經濟》、《農業經濟問題》、《農業技術經濟》、《農業現代化研究》等雜誌上公開發表了50餘篇學術論文。編著了《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對策研究》(國家社科基金資助)、《中國農業科研公共投資研究》(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政治經濟學》(“十一五”規劃教材)、《統計學原理》(“十一五”規劃教材)、《計量經濟學》(農業部規劃教材)等專著教材6部,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我國公共農業科研機構激勵理論與管理制度創新研究(2005-2007)”1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國家科技部“十五”重大專項“三峽庫(管理)區特色經濟作物生態經濟系統重建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等重大、重點研究課題,科研經費達到1890萬元,在農業科研公共投資、三峽庫(管理)區生態經濟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受到資助部門及相關評審專家的一致好評,在國內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並獲重慶社會科學成果獎2項。
本方向形成了以戴思銳教授為學術帶頭人,一批具有博士或碩士以上學歷的中青年經濟學者的高素質科研教學隊伍,現有教授5人,副教授2人,講師1人,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4人,有出國留學經歷的3人,重慶市學科帶頭人及後備人選2人,即將派往美國進行雙語培訓的1人。培養有博士研究生5人,碩士研究生10人。

主任風采

戴思銳 教授、博導

戴思銳教授,1945年1月18日出生於四川省南部縣,1969年畢業於中國農業大學的前身北京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管理系,1982年在西北農業大學農經系獲碩士學位,1982年到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任教至今。1988年被評為農業部有突出貢獻專家,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3 年評為博士生導師,1998 年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兼任全國農業技術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全國農經學會副會長、重慶市農經學會理事長、重慶市社科院客座研究員、雲南農業大學客座教授、重慶市人民政府顧問。
近二十年來,戴思銳主要從事農業經濟理論與政策、農村區域經 濟發展、農業技術經濟等方面的研究。先後主持並完成國際合作科研項目一項、國家科 研項目三項、省 部重點科研項目十八項,有八項科 研成果獲省級二、三等獎。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他將計量經濟模型用於農作物單位面積產量預測,五年期的預測誤差小於 3%;用規劃模型研究區域農業資源最佳化配置以及在不同政策和市場環境下的變動,得到了與實際高度吻合的結果,在五年後續觀測期內誤差小於5%;套用投入產 出分析法研究農村區域產業關聯及結構調整,用系統動力學模型模擬區域經濟運行,為四川、貴州、重慶的十餘個縣、市制定了經濟發展規劃和產業結構調整規劃。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前期,進行了傳統農產區農業現代化、農村工業化和農村小康的研究,提出了農業現代化是先進科學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普及、農村工業化應以特 色種養業為基礎啟動與發展、農村小康是現代文明在農村的初步實現等觀點,並提出了相應的指標體系;對農業生產組織結構進行研究,提出了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 發展區域化專業商品生產的建議;對農業技術進步進行研究,從經濟學和行為學的角度,分析各相關主體的行為目標、行為方式及其對農業技術研究開發和推廣套用 的影響,提出了推進農業技術進步的對策。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對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模式、運行機制進行研究,剖析了它的優點及缺陷,進一步論證了提高農 民組織化程度、發展農民自己的合作經濟組織的重要性;對農業新技術革命進行研究,展望了發展前景、選擇了我國農業技術發展的優先序,並論證了農業技術的公 共品特徵及政府支持農業技術發展的必然性;對區域農業科技發展進行研究,為重慶直轄後的農業科技發展制定了規劃。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主要研究三峽庫區社 會經濟發展問題。從庫區長治久安的角度,分析了農村移民與政府的博弈關係,提出了加強農村移民安置區建設、改善移民生產和生活條件、發展特色經濟的建議; 從環境經濟的角度,對三峽成庫後水庫消落區的利用和管理進行調查研究,全面弄清了消落區的面積、分布、類型,並提出了利用和管理的具體建議;針對三峽庫區 農村經濟落後、生態環境惡化的現實,研究了經濟與生態同步建設、協同最佳化的產業選擇、技術支撐、組織模式和運行機制,提出了依靠先進適用技術組織農民發展 高效特色生態產業的構想。進入新世紀,他向科技部提出了“三峽庫區生態環境安全和生態經濟系統重建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的項目建議,被國家列為“十五”科 技攻關重大專項,該項目由他主持實施三年,已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目前由他主持的項目還有國家三峽建設辦重點項目“農村移民穩定安置研究”、重慶市重點項 目“農產品生產標準化研究”。
1985年以來,公開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出版專著《計量經濟學》,主編全國農經本科教材一本,與人合寫專著兩本。為國家培養碩士研究生11名,博士研究生23名。

王釗 教授、博導

王釗,男,漢族,博士、教授,1957年生,四川省敘永縣人。現任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教授, 博士生導師;西南大學學位評審委員會委員、社會科學部分委員會主席。重慶市首屆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
社會兼職:重慶市市政協常委,市政協農業委副主任;民盟中央委員,民盟重慶市委副主委。重慶市政府科技 顧問團成員。國家開發銀行重慶市分行財務顧問專家.
主要學術兼職 :重慶市數量經濟學會副會長,三峽移 民與經濟發展研究會副會長,重慶市農業投資研究會副 會長,重慶市生態農業學會秘書長,重慶市信息協會經濟發展戰略專家委員成員.
主要受教育和工作經歷
1978.03-1985.01 西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本科,研究生;學士,碩士;
1992.09-1996.12 西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管理學博士;
1997.07-1997.08 復旦大學“國際經濟與管理”高級研修班學習;
2002.03-2002.07 四川外語學院出國人員培訓部英語高強班學習;
2003.09-2004.04 美國:密蘇里—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
1985.01-2005.07 西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
1999.07-2003.03 西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
2003.03-2004.10 西南農業大學發展規劃處處長;
2004.10-2005.07 西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
2005.07~至今 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和業績總攬
主要研究方向和服務領域:企業戰略與經營管理,區域發展戰略與規劃,農業農村
經濟管理,土地經濟與管理。從教二十餘年,主講過本科、碩士、

謝家智 教授、博導

謝家智,男,生於1967年6月,四川西充縣人,漢族,中共黨員,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管理學博士,套用經濟學博士後,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者。
主要社會兼職:
重慶市金融學會常務理事,重慶市經濟學會常務理事;重慶開發金融研究中心副秘書長,國家開發銀行重慶分行財務顧問;《改革》雜誌特邀編審;《重慶社會科學》雜誌學術顧問。
主要研究興趣:
金融經濟學;商業保險理論與實踐;風險管理理論。
主要承擔課程:
金融學、保險學、商業銀行經營學、總量經濟學等。
獲得的主要獎勵和稱號:
(1)2006年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排名第一);
(2)2007年重慶市金融學會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排名第一);
(3)2004年中國保險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排名第一);
(4)2005年獲得重慶市教委首屆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稱號。
(6)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排名第四);
(7)2003年重慶市金融學會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排名第一)。
公開發表的代表性論文(近5年):
1、“我國農業保險發展的相關重大問題及政策建議”,《保險研究》,2007.3;
2、“加快經營方式轉變,促進保險業可持續發展”,《保險研究》,2005.8;
3、“論動植物生命保險體系的重構”,《保險研究》,2005.1;
4、“論加快農業保險經營技術創新”,《保險研究》,2004.5;
5、“政府誘導型農業保險發展模式研究”,《保險研究》,2003.11;
6、“農業自然災害風險管理問題研究”,《改革》,2004.6;
7、“農村金融體系的制度創新”,《改革》,2005.2;
8、“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金融改革研究”人大複印《金融與保險》,2005.3;
9、“農村金融體系的制度創新”人大複印《金融與保險》,2005.4;
10、“金融:羽化的經濟”,《農村金融研究》,2004.1;
11、“我國農業保險區域化發展問題研究”,《農業現代化研究》,2004.1;
12、“我國自然災害補償的機制與模式研究”,《自然災害學報》,2004.4;
13、“國外農業保險發展對我國的啟示”,《農村經濟》,2003.7;
14、“金融工程與金融產業可持續發展”,《金融教學與研究》,2004.2;
15、“開發性金融發展問題的思考”,《金融教學與研究》,2006.12;
16、“我國農村信用社改革問題的探討”,《經濟體制改革》,2003.5
17、“現代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問題研究”,《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學報》,2003.5;
18、“西部產業發展戰略思考”,《重慶經濟》,2004.3;
19、“我國農業收入風險管理研究”,《重慶經濟》,2003.2;
20、“保險業巨災風險管理工具的創新問題研究”,《重慶社會科學》,2003.6;
21、“論農村金融的深化與發展”,《重慶社會科學》,2003.2;
22、“我國農村現代化進程的路徑依賴分析”,《重慶社會科學》,2005.7;
23、“我國農村金融風險成因分析”,《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
24、“銀行業在現代金融體系的地位及發展趨勢”,《重慶金融》2002.12。
出版專著:
謝家智著:《區域資金配置研究》,中國物價出版社,2003.8;
謝家智著:《中國農業保險發展研究》,中國金融出版社,2007年(待出版);
謝家智主編:農業部“十一五”規劃教材《保險學》。
主持的主要科研項目:
(1)重慶市政府重大決策諮詢研究課題“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研究”2007;
(2)2007年度重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重點課題重慶構建長江上游經濟中心的金融生態研究”
(3)2006年重慶市金融學會招標課題“金融生態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4)國家社科基金“中國農業保險發展的機制與模式研究” 2003-2006;
(5)國家人事部博士後基金“西部地區最佳化農村產業結構的投融資體制改革” 2004-2005;
(6)國家教育部留學基金“我國農業保險的政策研究” 2004-2006;
(7)重慶市科委軟科學基金“最佳化農村產業結構的投融資體制改革研究”2004-2005;
(8)重慶市科委軟科學基金“重慶市落後地區科技扶貧的模式和機制研究” 2005-2006;
(9)國家開發銀行“重慶市高投司多元化發展戰略研究” 2005-2006;
市教委骨幹教師項目“我國農村投融資體制改革戰略研究” 2004-2005;
(10)重慶市教委研究項目“農村稅費改革與農村財政體制重構” 2004-200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