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西南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西南交通大學肇建於1896年,曾先後定名“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唐山交通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等,1972年,學校更名為西南交通大學。1989年,總校遷往成都,(峨眉成為分校,後改為校區)。2002年在成都犀浦建設新校區,遂形成今日“一校、兩地、三校區”的辦學格局。

學校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特色985工程”建設序列的高校之一,培育了以竺可楨、茅以升、林同炎等43位院士,姚桐斌、吳自良、陳能寬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以及國家和省部級領導、為數眾多的國內外知名專家、教授、行業領軍人物和優秀企業家為代表的近二十萬優秀人才。

2010年10月28日,西南交通大學進行學科整合,撤銷了包括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在內的三個學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南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 所屬:西南交通大學
  • 成立:1996年
  • 分類:大學內設二級學院
大學簡介,學院簡介,歷史沿革,科研機構,國際經濟研究中心,川渝經濟區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交通運輸法律研究中心,西南交通大學套用社會學研究中心,中國法治建設研究中心,

大學簡介

西南交通大學肇建於1896年,曾先後定名“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唐山交通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等,1972年,學校更名為西南交通大學。1989年,總校遷往成都,(峨眉成為分校,後改為校區)。2002年在成都犀浦建設新校區,遂形成今日“一校、兩地、三校區”的辦學格局。
學校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特色985工程”建設序列的高校之一,培育了以竺可楨、茅以升、林同炎等43位院士,姚桐斌、吳自良、陳能寬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以及國家和省部級領導、為數眾多的國內外知名專家、教授、行業領軍人物和優秀企業家為代表的近二十萬優秀人才。

學院簡介

西南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由唐山鐵道學院馬列主義教研室逐步發展而來,1951年成立唐山學院馬列主義教研室,1984年11月成立了學校第一個文科系——社會科學系,1996年4月成立西南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是學校人文社會科學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基地,也是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建設與發展的母體。學院設有政治理論課教研部(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研室、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教研室、中國近現代史教研室)、政治學系(包括政治學教研室、世界經濟與政治教研室)、法學系(包括理論法學教研室、訴訟法學教研室、民商經濟法學教研室)、國際經濟系(經濟學教研室、國際貿易教研室),有6個校級研究中心、4個院級研究中心、14個教學實踐基地以及綜合實驗室、信息中心。
學院現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有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1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擁有國際經濟與貿易、經濟學、法學、政治學與行政學4個本科專業,現有在校本科生1142人;研究生218人;成人學生300餘人。學院承擔全校大部分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與文化素質課程,以及學院4個本科專業、碩士點、博士點的課程。學院教學科研成績突出,2002年以來,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6項,獲得省級科研成果獎7項,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5項、省部級科研教改項目26項,發表論文400多篇,其中CSSCI期刊論文36篇,核心期刊論文72篇,出版教材、專著、譯著等46部。
學院擁有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94人,其中專任教師75人,教授13人,副教授29人,講師22人,助教11人,並聘請有一批著名專家、學者擔任兼職教授。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有22人、具有碩士學位的有43人、具有學士學位的有10人、在讀博士14人、在讀碩士1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學院專任教師的比例為29%、具有碩士學位的占專任教師的比例為58%,具有學士學位的占專任教師的比例為13%,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占專任教師的比例為86.6%,從動態來看,隨著在讀博士的畢業以及新調入人員基本上以博士為主,學院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將進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間將會超過45%。教師中有校外學緣者占86%,有留學經歷者7人。

歷史沿革

一、辛勤地播種與耕耘——馬列主義教研室階段(1951—1984.10)
唐山鐵道學院馬列主義教研室成立於1951年。早在1949年8月13日 ,華北高等教育委員會決議,大學各院校應增設社會科學課程。唐山工學院遂決定自1950—1951學年起增設《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包括社會發展簡史)和《新民主主義論》(包括中國近代革命運動簡史)兩門課程,前者為一年級必修,後者為二、三、四年級選修。1950年9月27日,為提高《社會發展史》這門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質量,學院成立《社會發展史》教學委員會。1951年1月11日 ,北方交通大學校部批覆同意唐山工學院成立政治課教學委員會。是年,馬列主義教研組正式成立。
馬列主義教研組成立之初,師資力量薄弱,為充實師資,學校選派教師到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中共中央黨校等校系統地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 為教研組培養了第一批師資力量。
1955年9月23日,因工作需要,馬列主義教研組又劃分為中國現代革命史教研組及馬列主義教研組(包括政治經濟學在內)兩教研組。文乃山副教授任馬列主義教研組主任,李泳講師為中國現代革命史教研組代理主任。同年秋,馬列主義教研組資料室成立,主任為胡思杜。
20 世紀60年代初,在高校大發展的背景下,教師隊伍的補充成為很嚴峻的任務。在時任院長顧稀的支持下,馬列主義教研室在各系的3-4年級學生中選拔了約 50人,抽調補充馬列主義教研室師資隊伍。這些青年老師在2-3 年之內分期分批被送往中國人民大學、鐵道部黨校(幹部學院)相關專業研讀、進修學習。
20 世紀70年代末,馬列教研室在校黨委的領導和支持下,承接了鐵道部下達的一項嚴峻任務——創辦馬列主義師資班,為鐵路學院培養一批政治理論課教師。1978年馬列教研室招收師資班學生43名,並在一個班裡設定哲學、政治經濟學、中共黨史,自然辯證法四個專業(後增設經濟管理專業)。馬列師資班的創辦,在西南交通大學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標誌著這所古老的工科院校,從此結束了沒有文科專業的歷史,推動學校向多學科綜合性大學發展。當前,馬列師資班畢業的大多數人已成為學者、教授、實業家和地方黨政主要領導幹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1983年馬列教研室首次招收政治經濟學專業專科生31人,1984年又招收馬列主義理論專業專科生65人。至 1984年11月社會科學系成立,馬列主義教研室已包括三個教研組(中共黨史教研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研組、政治經濟學教研組)和一個資料室(馬列主義資料室),主要承擔全校公共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馬列主義宣傳和師資培養等工作。
二、努力開拓的十二年——社會科學系發展階段(1984.11—1996.4)
為適應學校由單一工科院校向以工為主,工、理、管、經、文、法多學科綜合發展轉型的需要,在馬列主義教研室的基礎上,1984年11月在我校近九十年的發展歷史中成立了第一個文科系——社會科學系。
社會科學系的任務和使命有三:一是承擔全校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二是培養國家急需的某些社科類專業人才;三是實現文理滲透,為培養具有人文精神、綜合素質高的人才做出應有貢獻。
社會科學系秉承馬列主義教研室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倡導:“團結、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系風。提出“在諸如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改革、招收培養研究生、資料室建設等方面創造全國鐵路、四川省、西南地區高校的一流工作”的發展目標。
社會科學系歷任系主任有:李鳳嶺、王浩吾、賈志永;副系主任有:鄧介曾、李尚富、賈志永、何雲庵、陳光;總支書記有:李鳳嶺、李尚富、李萬青、董振淑;副書記有:石宗澤、徐文生。
教師人數1985年達到42人;經過嚴格篩選,1995年教師人數為3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1人,講師23人;至1996年4月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成立時,教師人數達到46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3人,講師28人。
建系之初,社科系下設中共黨史、哲學、自然辯證法、政治經濟學和人文5個教研室,隨著社科系的發展和開設文科專業、改善工科學生知識結構、培養全面素質人才的需要,為適應教學與科研的需要,下轄機構改為中國革命史、馬克思主義原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及國際貿易、人文及對外漢語教學等4個教研室和共產國際與中國革命、套用經濟、建築文化等3個研究中心。
三、開創輝煌的十年——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階段(1996.4—2006.4)
一九九六年四月十二日 ,西南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正式成立。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之成立,是百年老校西南(唐山)交通大學,跨越世紀之交,推進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又一重大舉措,是學校近年來工、理、管、經、文多科性綜合性發展的可喜成果。
人文社科學院,肩負著高等院校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重任;同時,學院將以其人文薈萃、社科優勢,著力培養社會發展急需的政治、經濟、法學和藝術等領域的專門人才;積極開展大學生文化素質和心理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學院成立初期,下設了政治、國際經濟、文學藝術和經濟法(籌)等4個系,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革命史、國際貿易、經濟學、中文及對外漢語教學、裝飾藝術設計、音樂、經濟法等8個教研室,心理研究與諮詢和人文社科信息2箇中心。學科涵蓋文、史、哲、經、法等大類;學歷教育分專科、本科和研究生三個層次。有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有馬列主義基礎、思想政治教育、國際貿易、經濟法和裝飾藝術設計等本科專業5個;有涉外經貿與公關和財會與統計專科專業2個。為適應教育改革和經濟發展新形勢的需要,較快地發展了文科專業,至2004年6月學院發展到10個本科專業(政治學與行政學、法學、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漢語言文學、藝術設計、工業設計、公共管理、美術學和音樂表演),與此同時擴大了學院的本科生、研究生招生規模,本科生招生規模從每年80多人擴大至380人左右,研究生年招生規模從每年10人左右擴大到80人左右。為了適應學校人文社科學科的發展,人文社科學院已相繼於2004年6月,分出漢語言文學與藝術專業及3個碩士點,成立了藝術與傳播學院;於2005年6月,分出公共管理專業及2個碩士點,並與其他學院的相關專業組合,成立了公共管理學院;2006年,又分出心理諮詢中心和心理學專業,成立心理學研究中心。
四、科學研究再上台階
十年來,學院共承擔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45項,其中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6項以及國家傑出青年科研基金項目、“九五”國家重點攻關項目、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教學科研獎勵計畫項目等 6 項;主持鐵道部基金項目、四川省社科基金項目15項,主持教育部、法務部重大研究課題 3 項以及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項目、省部級面向21世紀教改項目等23項。獲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是目前哲學社會科學科研成果最高級別獎項)11項,其中 一等獎一項、二等獎 2 項、三等獎 8 項。在來源期刊、核心期刊、國際會議、國家級、省級學術討論會發表論文40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30餘部,其中僅“十五”期間就在《中共黨史研究》、《中山大學學報》、《統計研究》、《經濟學家》、《毛澤東思想研究》、《社會科學研究》等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 200 余篇。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經濟學、法學、歷史學、政治學等領域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學術研究,並形成了自己的優勢和特色,在國內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也為我院博士學位點的成功申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饒艾教授等4人被評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有2名教授入選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帶頭人後備人選。人文社科學院的教師中,有四川省歷史學會、省中共黨史學會、省哲學社會科學普及讀物工作委員會、省毛澤東思想研究會、省邏輯學會、省政治學會、省法學會的副會長;四川省倫理學會、省區域經濟研究會秘書長、副秘書長;四川省法學人才研究會、省經濟學會常務理事;四川省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生態經濟雜誌(英文版)》學術委員。

科研機構

國際經濟研究中心

性質: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的一個虛體性質的研究單位。
宗旨: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和世界經濟的聯繫和交往日益密切。本研究中心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經濟原理的前提下,運用現代經濟學理論和方法,從全球化和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來探討中國經濟的運行、發展以及對外經濟交往中出現的諸多現實問題,其目的是為了提高本領域的學術研究水平和擴大學術影響。
功能與活動:本研究中心的基本功能是為本學科領域的學術研究搭建一個良好的學術平台和對外溝通渠道,以有利於推動本學科領域的對外學術交流活動,擴大學術影響。
新中心成立後,主要開展以下活動:(1)邀請國內外有關專家學者舉辦具有一定水準的學術講座和學術論壇;(2)利用中心這個平台廣泛開展對外學術交流和合作;(3)根據實踐需要組織開展學術研究活動;(4)適應社會需要積極開展有關政策諮詢和專業培訓等方面的工作。
機構:竇祥勝(主任) 許俐(副主任)
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金融投資; WTO 與中國對外貿易發展;全球化與世界經濟發展

川渝經濟區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

性質: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的一個虛體單位。
宗旨: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區域協調、社會和諧、經濟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經濟學和社會學相結合,研究川渝經濟區產業結構及其空間布局、城市化與城市群、交通網路、生態環境保護,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移民、失地農民、人的現代化等問題。
功能與活動:本中心作為西南交通大學區域經濟學和社會學研究領域對外交流的學術視窗和平台,為中心各位學者與國內外學術界、政府以及產業界之間建立良性互動關係創造機會,以專題研究、定期討論及學術論壇、政策諮詢、專業培訓等多種形式,廣泛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深入研究作為中國新的區域經濟成長極的川渝經濟區的社會經濟問題,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擴大西南交通大學的學術影響。
機構:駱玲(主任) 唐志紅(副主任)
研究方向:川渝經濟區的構建;川渝經濟區產業整合;川渝經濟區城市集群發展;川渝經濟合作機制

交通運輸法律研究中心

性質: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的一個虛體單位。
宗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依法治國為指針,運用法學研究的最新成果,研究國內及國際交通運輸法律的現狀與完善的熱點、難點及相關問題。
功能與活動:新中心將依託西南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科在國內國際方面的傳統優勢,將交通運輸法律研究作為其整體一部分進行配套整合研究,亦將其作為交通運輸法律研究領域對外交流的學術視窗和平台,為中心各位學者與國內外學術界、政府以及實務界之間建立良好互動關係創造機會。將以網頁、書庫、項目合作、學術論壇、政策諮詢、專業培訓等多種形式,廣泛開展對外合作,擴大交大的學術影響。
機構:趙明(主任),陳家宏(副主任)
研究方向:鐵路(軌道)運輸、航空運輸、公路運輸、內河(海洋)運輸、城市交通運輸等法律政策研究

西南交通大學套用社會學研究中心

性質:校級虛體科研機構,由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代管,並依託學院政、法、經、史、哲五大學科師資力量,聘請國內相關專家學者作顧問指導。
宗旨: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貼近現實社會生活,調查研究社會現象及社會問題,提供解決社會問題的理論知識和社會工作專業方法,參與社會政策制定與實施,協助社會力量解決社會問題,促進社會穩定,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諧社會服務。
功能與活動:本中心將作為學校社會學學科發展的基礎平台和對外交流的學術視窗,作為中心各位學者與國內外學術界、地方政府以及企業界之間建立良好互動關係的橋樑,將以項目合作與推廣、政策研究與諮詢、專業調查與培訓等多種形式,廣泛開展對外合作,擴大交大社科的學術影響。
機構:駱玲(主任) 方綱(副主任)
研究方向:社會工作;交通社會學;社區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戰略

中國法治建設研究中心

性質:本研究中心依託我校人文社科學院及法學系理論法學碩士學位點,屬於一個虛體單位。
宗旨:中心將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旨在凝聚校內研究力量,聯絡校外學術賢達,立足並服務於學校及社會,提升我校法學研究水平和地位並擴大影響。
功能與活動:該中心研究作為法學學科對外交流的學術視窗和平台,為中心學者和法學系教師同我國法學理論界與立法、執法、司法實踐部門之間建立良好互動關係創造機會,主要開展有關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包括立法與司法研究、舉辦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理論與實踐學術講座、接受有關立法與司法實踐問題的諮詢和採訪、進行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理論研究的校際交流和其他交流等活動。
機構:饒艾(主任)
研究方向:中國立法;中國司法;人權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