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學中日RSC結構研究中心

西南交通大學中日RSC結構研究中心

中日RSC(Resilient and Sustainable Concrete)結構研究中心依託西南交通大學,中心整合中西部結構專家,研發具有良好的震後恢復性和環境親和性的新一代抗震結構,構築相應的設計理論、方法與技術體系,並推動其實用化,推廣大震可修併兼具快速自恢復能力的城市基礎設施建造技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南交通大學中日RSC結構研究中心
  • 外文名:Resilient and Sustainable Concrete
  • 依託西南交通大學
中心介紹,研究組織,學術交流,

中心介紹

12月17日上午9:00,中日RSC結構研究中心成立暨學術交流會在西南交通大學九里校區科技創新大廈多功能廳成功舉行。
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院長高波教授、
神戶大學孫玉平教授、
鄭州大學趙軍教授、
日本九州大學小山智幸教授、
北京工業大學張偉建教授、
四川省建築科學研究院吳體教授、
中心成立中心成立
西南交通大學余志祥副教授、
西南交通大學封坤副教授、
成都理工大學趙華老師
共同出席了此次會議。本次會議分為中心成立儀式與學術交流兩個階段,分別由西南交通大學副教授余志祥、神戶大學教授孫玉平主持。 近10年來,全球範圍內強震不斷發生,對既有結構抗震設防理念及土木建築的可持續性發展提出了新挑戰。為此,土木學院海外院長孫玉平教授提出——針對土木結構的震後可恢復性及建材可持續再生利用問題,依託西南交通大學構築中日RSC(Resilient and Sustainable Concrete)結構研究中心,中心擬整合中西部結構專家,研發具有良好的震後恢復性和環境親和性的新一代抗震結構,構築相應的設計理論、方法與技術體系,並推動其實用化,推廣大震可修併兼具快速自恢復能力的城市基礎設施建造技術。

研究組織

通過聯合國內外研究資源,“中日RSC結構研究中心”旨在以國際合作研究的方式,互補互促,在打破傳統建築結構與土木工程間縱向分割研究現狀的基礎上,立足材料與力學特性的共通性,開創跨學科的新型結構工程研究領域,擴大中心在國內外結構工程研究領域的影響,構築合作研究的承載平台。此外,通過新理論、新方法、新標準的研究與制定,形成完整的技術研究體系,推動新型抗震結構技術的實用化與產業化,並建成新型抗震結構研究領域的高端研究人才培養基地。

學術交流

第一階段,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院長高波代表土木工程學院致辭,並對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對中心的成立表示熱烈的祝賀,他希望通過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能將中心創立的初衷逐步實現,在開創擴大研究領域的同時,推動行業發展,培養一批新型抗震結構技術領域的研究人才。致辭後,高波院長對中心成員頒發了聘書。接著,孫玉平教授就中日RSC結構研究中心成立背景與目的、中心人員組成、中心發展規劃等方面做了詳細介紹。中心由孫玉平擔任主任,趙世春擔任常務副主任,趙軍和蒲黔輝擔任副主任,小山智幸、藤永隆、竹內崇、張建偉、吳體、李英明擔任專家委員,余志祥、封坤、趙華擔任秘書。
第二階段分別由小山智幸教授作粉煤灰混凝土技術專題演講、孫玉平教授作RSC結構特性專題演講、趙軍教授作混凝土結構研究專題演講。在精彩演講結束後,專家學者和研究生們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交流。最後,在孫玉平教授對此次大會總結回顧,會議圓滿結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