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人中華西南行紀:江行五月

西人中華西南行紀:江行五月

基本介紹

  • 書名:西人中華西南行紀:江行五月
  • 作者:托馬斯·布萊基斯頓
  • 出版社:中國地圖出版社
  • 頁數:338頁
  • 開本:32
  • 品牌:中國地圖
  • 外文名:Five Months on the Yang-tsze
  • 譯者:馬劍
  • 出版日期:2013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3179365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在18世紀末以前,英國商人就已開始注意華西地區,特別是四川、雲南兩省。一方面因為西南諸省物產豐富、人口眾多,可以作為原料產地,並提供廣闊的市場;另一方面則是由於中國大多數進口貨物均來源於印度,在華英商和英印政府都力圖開闢一條從印度或緬甸經由華西至長江中下游的水陸聯運路線,以避免海運風險及縮短運輸里程;此外,法國於1859年占領西貢(今越南胡志明市),亦逐步向中國西南擴展勢力範圍,與英國產生競爭。托馬斯·布萊基斯頓等人1861年的中國揚子江之行正是在這樣的需要和形勢下進行的。他們利用1858年所訂《中英天津條約》中“英國民人準聽持照前往內地各處遊歷、通商”的條款,原計畫從上海溯江而行至四川省萬縣或重慶,然後前往省府成都,再向西到西藏拉薩,接著繼續向西,沿喜馬拉雅山脈北坡到達瑪旁雍錯(在今西藏阿里地區普蘭縣),最後翻越喜馬拉雅山進入印度西北部平原。不過,他們進入四川省後,雖然數次想要舍舟陸行,但由於西部地區動盪的局勢,最終不得不一直溯江上行,至屏山而止,整個行程從2月11日至7月9日,歷時5個月。《江行五月》一書即是其整個遊歷行程的記錄。

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托馬斯·布萊基斯頓 譯者:馬劍 孫琳

圖書目錄


第一章 上溯至南京
第二章 明代皇陵
第三章 南京的太平軍
第四章 一支駛向內陸的海軍艦隊
第五章 何伯中將的考察
第六章 乘坐帆船穿行湖北
第七章 石首到宜昌
第八章 峽谷與激流
第九章 川東
第十章 會見與儀式
第十一章金沙江
第十二章 平行山脈
第十三章 重慶
第十四章 四川
第十五章 敘州及西部的起事者
第十六章 屏山——我們所到最遠處
第十七章 揚子江上游
第十八章順金沙江而下
第十九章 從內陸歸來
附錄
一、揚子江上游里程表
二、重慶的貿易
三、英國臣民在中國遊歷所必須之護照的格式
四、羅馬天主教駐重慶傳教士維科特先生致探險隊的信
五、從揚子江沿岸所獲地質樣本
六、威廉·胡克爵士整理的蕨類植物清單
七、揚子江上游的地理位置
八、航行於揚子江上五個月問的氣象記錄
九、《航行日誌》樣張
十、《野外工作簿》樣張

序言

本書作者托馬斯·布萊基斯頓(Thomas W. Blakiston),為英國著名探險家、博物學家,皇家地理學會會員。1832年12月27日出生於英國漢普郡利明頓,曾在皇家炮兵團獲授中尉,服役於英格蘭、愛爾蘭、加拿大新斯科舍等地,並參加了克里米亞戰爭。1858年至1859年,他參加“帕利斯爾探險隊”前往加拿大西部考察。1861年,他組建“揚子江上游考察隊”,溯中國揚子江而上,到達今四川省宜賓市屏山縣錦屏鎮(原屏山縣城)。從軍隊退役之後,他又前往日本考察。長期在該國從事博物學研究,並編制了日本北部的鳥類目錄。1885年,他移居美國,並為美國國家博物館撰寫其研究成果。1891年10月15日,布萊基斯頓因患肺炎在加利福尼亞州聖迭哥去世。
在18世紀末以前,英國商人就已開始注意華西地區,特別是四川、雲南兩省。一方面因為西南諸省物產豐富、人口眾多,可以作為原料產地,並提供廣闊的市場;另一方面則是由於中國大多數進口貨物均來源於印度,在華英商和英印政府都力圖開闢一條從印度或緬甸經由華西至長江中下游的水陸聯運路線,以避免海運風險及縮短運輸里程;此外,法國於1859年占領西貢(今越南胡志明市),亦逐步向中國西南擴展勢力範圍,與英國產生競爭。布萊基斯頓等人1861年的中國揚子江之行正是在這樣的需要和形勢下進行的。他們利用1858年所訂《中英天津條約》中“英國民人準聽持照前往內地各處遊歷、通商”的條款,原計畫從上海溯江而行至四川省萬縣或重慶,然後前往省府成都,再向西到西藏拉薩,接著繼續向西,沿喜馬拉雅山脈北坡到達瑪旁雍錯(在今西藏阿里地區普蘭縣),最後翻越喜馬拉雅山進入印度西北部平原。不過,他們進入四川省後,雖然數次想要舍舟陸行,但由於西部地區動盪的局勢,最終不得不一直溯江上行,至屏山而止,整個行程從2月11日至7月9日,歷時5個月。本書即是其整個遊歷行程的記錄。
儘管布萊基斯頓一行沒有達成既定目的,但正如作者所說,他們是“第一批未加喬裝打扮就深入內陸省份四川遊歷的歐洲人”。他們一路上勘測航道、調查地質狀況、繪製地圖、觀測氣象、蒐集動植物和礦物標本、了解風俗民情、描繪自然和人文景觀,大大加深了西方國家對四川的認識,加劇了英法兩國對中國西南地區的爭奪,激發了一輪長達30餘年的探索、考察該地區的熱情。接踵而至的托馬斯·索維拉·庫伯(Thomas Thornville Cooper)、貝德祿(Edward Colbome Baber)、立德樂(Archibald John Little)、伊莎貝拉·露西·伯德(Isabella Lucy Bird)等英國探險家無不以布萊基斯頓一行作為榜樣,視之為“壯舉”,並隨身攜帶其著作。當然,與後來者更注重人文面貌和商貿狀況相比,布萊基斯頓一行的考察更具有開創性質,關注點集中於航道險易、地質情況及煤鐵資源等方面。
本書涉及大量地名,我們均翻閱地方志、古地圖、地名錄等資料。儘量查找相應的中文名稱,但仍有部分難以查實,只能以音譯代之。同時,本書作者是英國人,又在軍隊任職。其所持有的殖民主義立場和西方價值觀在行文中時有體現。某些立場、觀點與我們不一致。甚而全然相悖。其個人所論或引述他人見解亦有對中國及中國人的貶損之處,但為了保持原著面貌,如實反映其看待中國問題的角度,我們未加刪改,原樣譯出。相信讀者能夠以批判的態度加以辨識。
馬劍 孫琳
2012年12月25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