襏

襏襫(shì ) 蓑衣之類的防雨衣。《國語·齊語》:“首戴茅蒲,身衣襏襫,沾體塗足,暴其髮膚,盡其四支之敏,以從事於田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襏
  • 拼音:bó
  • 部首:衤
  • 出處:《國語·齊語》
基本信息,古籍解釋,

基本信息

部首筆畫
部外筆畫:12 總筆畫:17五筆86:PUWC 五筆98:PUWC 倉頡:LNOE筆順編號:45234543345153554 四角號碼:32247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894F基本字義
見“”。
韋昭 註:“茅蒲,簦笠也。襏襫,蓑襞衣也。” 宋 陸游 《柴門》詩:“病已廢耕拋襏襫,閒猶持釣愛笭箸。” 清 金農 《題郭外人家種莎》詩:“觀君牽犢扶犂去,好織青青襏襫衣。”一說為粗糙結實的衣服。《管子·小匡》:“首戴薴蒲,身服襏襫。” 尹知章 註:“襏襫,謂麤堅之衣,可以任苦著者也。”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𠀤北末切,音撥。襏襫,蓑雨衣也。《管子·小匡篇》身服襏襫。《注》襏襫,謂麤堅之衣,可以任苦著者也。
《通俗文》三尺衣也。《唐·劉禹錫·高陵令劉君德政𥓓》烝徒讙呼,奪襏而舞。
《國語補音》襏蠻,𡗝服也。同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