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古樂府·襄陽樂(蘇軾作的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襄陽古樂府·襄陽樂》是宋代文學家蘇軾於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元月創作的一首詞,與《襄陽古樂府·野鷹來》、《襄陽古樂府·上堵吟》並稱《襄陽古樂府三首》。

該詞先是讚頌襄陽太守劉道產平定蠻夷之患,使百姓安居樂業的德政,然後通過百姓春遊消閒的側面,進一步烘託了劉道產的德政。全詞運用襯托、側寫多種表現手法,集中渲染了劉道產的治績卓著。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襄陽古樂府·襄陽樂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蘇軾集》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蘇軾
  • 詞牌名:襄陽古樂府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字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鑑賞,名家評論,作者介紹,

作品原文

襄陽古樂府·襄陽樂
使君未來襄陽愁,提戈入市裹氈裘。自從氈裘南渡沔,襄陽無事多春遊。
襄陽春遊何樂許,峴山之陽漢江浦。使君朱旆來翻翻,人道使君似羊杜
道邊逢人問洛陽,中原苦戰春田荒。北人聞道襄陽樂,目送飛鴻應斷腸。

注釋譯文

字詞注釋

⑴襄陽古樂府:曲牌名,蘇軾用作詞牌。
⑵襄陽樂:即《襄陽樂歌》,《襄陽古樂府》中的曲子牌名。
⑶使君:(南朝·梁)襄陽太守劉道產
⑷氈裘(zhān qiú):古代北方遊牧民族以皮毛製成的衣服,這裡指“冒險之徒”的代稱。
⑸南渡沔(miǎn):向南渡過沔水
⑹無事:太平無事。
⑺何樂許:幾多,何處。
⑻峴(xiàn)山:系“蓋山(中硯)、萬山、峴山”的總稱,謂之“三峴“宋時“硯山”改稱“峴首”。
朱旆(pèi):西晉大臣,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山東費縣西南)人。泰始五年(269年)以尚書左僕射都督荊州諸軍事,出鎮襄陽。在鎮十年,開屯田,儲軍糧,作一舉滅吳的準備,未願。臨終,舉杜預自代。
⑽羊杜:指羊祜(hù)、杜預。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西晉戰略家、政治家和文學家。杜預:字元凱,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西晉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

白話譯文

使君沒有來襄陽前百姓愁,不少裹著氈與裘衣、提著戈矛兵器之徒進入城裡鋌而走險。自從冒險之徒向南渡過沔水以後,襄陽城太平了,人們多可春遊消閒了。
襄陽春遊的人歡樂在何處?峴山之陽漢江之濱。使君紅色的旗幟翩翩飄揚,人們都說使君就是羊祜、杜預。
荊州道邊逢人問洛陽北方事,洛陽人答:中原南北苦戰,導致田園荒蕪。聽說南朝地襄陽昇平歡樂,北方人只有目送高飛的大雁,心裡難受。言南方人那種生活可羨而不可即。

創作背景

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九月蘇軾守喪期滿。十二月,蘇軾兄弟陪同其父蘇洵順長江而下至荊州。在赴京途中,發浰陽(今荊門與襄陽境內宜城相交地帶的胡集鎮),渡漢水,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元月至襄陽,懷襄陽古史,聽《襄陽樂歌》而作該詞。

作品鑑賞

文學鑑賞

開頭四句,以對比手法,讚頌襄陽太守劉道產功績。“使君未來襄陽”前,百姓發“愁”,原因是“氈裘”、“提戈”的黑道人進人城區作亂。一個“愁”字,概括了劉道產未來襄陽之前的社會極端混亂,人心惶惶。劉道產“自鎮漢南”之後,“境接凶寇,威懷兼舉。”(《宋書·劉道產傳》)詞人不直接寫劉道產來襄陽後如何如何,而只是說“氈裘南渡沔”後襄陽如何如何,用簡略之筆,烘托出劉道產的德政是深入人心的。
中間四句從一個春遊所見所聞的側面,進一步烘託了劉道產的德政。有人問:“襄陽春遊樂何許?”襄陽人答:峴山之陽漢江浦。”一句答話將太平無事的襄陽濃縮進一片春意濃濃的山光水色中。使君春遊,紅旗招展,人們爭道“使君似羊杜”。以“人道使君”,反映了劉道產受人尊敬的民眾場面。以“羊、杜”相比,突出了劉道產步羊祜、杜預“開屯田,儲軍糧”,“多謀略”而使社會安定的功績。
最後四句,以映襯的手法照應開頭,進一層突出劉道產的治績。襄陽道邊“逢人問洛陽”北方情況如何?洛陽人答:“中原苦戰春田荒”。北方人聽說“襄陽樂”,他們只得“目送飛鴻”,非常羨慕南方的社會昇平,災害少。“襄陽樂”為雙關語。一義為“襄陽樂”於無戰禍災荒,百姓安居樂業。一義為《襄陽樂》所唱襄陽好,好在有個為劉道產而作的曲調,兩者共同表明了“人道使君似羊杜”。
全詞運用對比、襯托、側寫、類比、設問等手法,集中渲染了劉道產的治績卓著。無論是對北宋社會的地方官員,還是對當今政府的人民公僕治政清廉,為民服務,都不無啟迪。懷古寓今,古為今用,正是詞人借劉道產,借《襄陽樂》以成該詞的真正本意。

名家評論

清代詩人趙克宜《角山樓蘇詩評註匯鈔》卷一:氣息遜《襄陽古樂府·野鷹來》《襄陽古樂府·上堵吟》。
中國古典文獻學碩士研究生導師李之亮《蘇軾文集編年箋注》:借歌頌襄陽太守劉道產施行德政,諷刺當下襄陽官員的無為。

作者介紹

蘇軾(1037年~1101年),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累除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穎州等。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年)以謗新法貶謫黃州。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還。卒於常州。追諡文忠。博學多才,善文,工詩詞,書畫俱佳。於詞“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題材豐富,意境開闊,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來“詞為艷科”的傳統樊籬,以詩為詞,開創豪放清曠一派,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有《蘇軾七集》,《蘇軾詞》,《蘇軾易傳》,《蘇軾樂府》等傳世。
襄陽古樂府·襄陽樂(蘇軾作的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