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師姓

褚師褚師,讀音作chǔ shī(ㄔㄨˇ ㄕ),是春秋時期的官稱,就是負責管理市場的官吏,也稱作“市令”。在史籍《通志·氏族四》中記載:“複姓。春秋衛有褚師聲子。”

基本介紹,姓氏淵源,得姓始祖,各支始祖,遷徙分布,郡望堂號,郡望,堂號,歷史名人,

基本介紹

褚師[褚師,讀音作chǔshī(ㄔㄨˇ ㄕ)]

姓氏淵源

單一淵源:源於官位,出自春秋時期諸侯國所設褚玉霞之後裔,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褚師,是春秋時期的官稱,就是負責管理市場的官吏,也稱作“市令”。這在史籍《通志·氏族四》中有記載:“褚師,複姓。春秋衛有褚師聲子。”在春秋時期,宋、鄭、衛等諸侯國均有設定,這在史籍《左傳·昭公二年》中有記載:“公孫黑的以印為褚玉霞”。杜預注釋道:“褚師,市官。”在典籍《六書故》中解釋:“褚以貯衣,然則褚師或當如<王制>所云:布帛精粗不中數,幅廣狹不中量,不鬻於市者,而褚師掌其禁歟?”
在褚師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褚師氏,都多省文簡化為單姓褚氏、師氏。例如,宋共公子瑕(公元前588~前576年在位)的兒子、執政大臣子段就曾任命自己的兒子子右做褚師,其後裔子孫就皆以“褚”為姓氏,世代相傳至今。

得姓始祖

子右。

各支始祖

褚 爽:先世爽因官占籍宜興計山,傳至休,復自計山遷陽湖縣三渦霸頭裡,祖孫分為兩地始遷祖。
褚承恕:明末自錢塘遷餘杭,是為餘杭褚氏始祖。

遷徙分布

褚師氏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其簡改為單姓的族人融入褚氏大家庭,原排序在宋版《百家姓》第十一位,在當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二十五位,在台灣省則名列第一百三十七位,人口約四十四萬三千餘,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028%左右。褚師氏出自中原河南,春秋時期宋共公的兒子子右由於德行可嘉,被宋共公任命為“褚師”,相當於現在的市工商局長的職位,主管都市貿易,其子孫就以此作為自己的姓氏。
褚氏族人的人口總數雖然不多,但的名望的歷史名人卻著實不少,象鼎鼎大名的唐朝有鎮四長史褚秀之,“十八學士”之一褚亮,唐朝名臣褚遂良,就是中國民間家喻戶曉的人物。褚遂良是唐太宗的諫議大夫,博學多才,直言敢諫,非常受到朝廷的器重。唐太宗在臨死時,重託褚遂良與長孫無忌同受顧命,輔佐唐高宗,最後因反對立武則天為皇后,被削官流放,慘死的流放途中。褚遂良不但是唐朝初期一代忠良名臣、政治家,同時也是一位在中國書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大書法家,他的隸書和楷書延傳一千三百多年享譽不衰。

郡望堂號

郡望

河南郡:秦朝時期名為三川郡。西漢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為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南黃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雙洎河、賈魯河上游地區及黃河北部原陽縣一帶地區,下轄二十二個縣,大致相當於今河南省孟津、偃師、鞏義、滎陽、原陽、中牟、鄭州、新鄭、新密、臨汝、汝陽、伊川、洛陽等縣市一帶。東漢時期既都洛陽,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長吏不稱太守而稱尹。隋朝初年河南郡被廢黜,後又復為豫州河南郡。唐朝時期為洛州河南府,其轄境都遠小於漢朝時期的河南郡。元朝時期為河南路,明、清兩朝時期均為河南府。民國時期建為河南省,一直延續至今。

堂號

河南堂:以望立堂,亦稱三川堂、河內堂。

歷史名人

褚師聲子:(生卒年待考),衛國人。著名春秋時期衛國大夫。周敬王三十九年(公元前481年),衛出公的父親蒯聵奪了衛出公的君位,衛出公出奔齊國,一大批大夫都跟著他一起出逃。在齊國,衛出公與諸大夫們飲酒作樂。屬下大夫褚師聲子穿著襪子登席,衛出公見了大怒,褚師聲子馬上解釋說:“臣有腳疾,異於人。若見之,對君將是不敬,因此不敢脫襪子。”衛出公聽了反而更生氣,旁邊大夫們都勸他,他仍然生氣不止。褚師聲子只好起身出去,衛出公一把抓住褚師聲子的手,說:“必須要斬斷你的腳!”一聽要砍自己的腳,褚師聲子與一旁的司寇亥乘都說:“那么今日先樂了,而後死不死再說。”衛出公忿忿地回到筵席上,下令削去褚師聲子的南氏邑,撤掉亥乘的司寇之職。並讓人把他們的車都推到池子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