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翅鴉鵑

褐翅鴉鵑

褐翅鴉鵑(學名:Centropus sinensis),是鴉鵑科鴉鵑屬的中型鳥類,體長40-52cm,嘴粗厚、黑色,尾長而寬,凸尾,通體除兩翅、肩和肩內側為栗色外全為黑色。

褐翅鴉鵑廣泛分布於東亞、南亞、東南亞地區,棲息於10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區的林緣灌叢、稀樹草坡、河谷灌叢、草叢和蘆葦叢中,單個或成對活動,善於隱蔽,飛行時急撲雙翅,尾羽張開,上下擺動,主要以動物性食物為食,有時還吃一些雜草種子和果實等植物性食物。

褐翅鴉鵑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概述圖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褐翅鴉鵑
  • 拉丁學名:Centropus sinensis 
  • 別稱:大毛雞、毛雞、紅毛雞、紅鵓、黃蜂、綠結雞、落谷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鵑形目
  • 鴉鵑科
  • 鴉鵑屬
  • :褐翅鴉鵑
  • 命名者及年代:Stephens, 1815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瀕危原因,

形態特徵

褐翅鴉鵑兩翅、肩和肩內側栗色,其餘體羽,包括翼下覆羽和尾羽全為黑色。頭至胸有紫藍色光澤和亮黑色的羽乾紋,胸至腹具綠色光澤,尾羽有銅綠色光澤。初級飛羽和外側次級飛羽具暗色羽端。冬季上體羽乾色淡,下體具橫斑。
褐翅鴉鵑幼鳥上體暗褐色而具紅褐色橫斑,羽軸灰白色,腰黑褐色而雜以污白色至棕色橫斑;尾黑褐色,具一系列蒼灰色或灰棕色橫斑。下體暗褐色,具狹形蒼白色橫斑。隨著幼鳥的成長,黑色比例增大,橫斑減少。
褐翅鴉鵑虹膜赤紅色(成鳥)或灰藍至暗褐色(幼),嘴、腳黑色。
大小量度:體重♂250-280g,♀280-392g;體長♂400-490mm,♀485-520mm;嘴峰♂34-37mm,♀34-41mm;翅♂204-228mm,♀202-226mm;尾♂245-281mm,♀252-288mm:跗蹠♂53-59mm,♀54-58mm。

棲息環境

褐翅鴉鵑主要棲息於10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區的林緣灌叢、稀樹草坡、河谷灌叢、草叢和蘆葦叢中,也出現於靠近水源的村邊灌叢和竹叢等地方,但很少出現在開闊的地帶。

生活習性

褐翅鴉鵑喜歡單個或成對活動,很少成群。平時多在地面活動,休息時也棲息於小樹枝椏,或在蘆葦頂上曬太陽,尤其在雨後。它善於隱蔽,遇到干擾或有危險的時候就很快藏在地上草叢或灌叢中,也善於在地面行走,跳躍取食,行動十分迅速,還常把尾、翅展成扇形,上下急扭。飛行時急撲雙翅,尾羽張開,上下擺動,速度不快,通常飛不多遠又降落在矮樹上。它的鳴聲連續不斷,從單調低沉到響亮,其聲似“hum-hum”聲,好像遠處的狗吠聲,數里之外都能聽見,尤以早晨和傍晚鳴叫頻繁。
褐翅鴉鵑食性較雜,主要以毛蟲、蝗蟲、蚱蜢象甲蜚蠊、蟻和蜂等昆蟲為食,也吃蜈蚣、蟹、螺、蚯蚓甲殼類、軟體動物等其它無脊椎動物,以及蛇、蜥蜴、鼠類、鳥卵雛鳥等脊椎動物,有時還吃一些雜草種子和果實等植物性食物。

分布範圍

世界分布:孟加拉國、不丹、汶萊、高棉、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寮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菲律賓、新加坡、斯里蘭卡、泰國、越南。
中國分布:分布於浙江、福建、廣西、廣東、雲南、貴州南部和海南島。
分布圖分布圖

繁殖方式

褐翅鴉鵑每年3月雄鳥開始求偶,全身的羽毛蓬鬆,兩翅低垂,尾呈扇狀展開,圍繞和追逐雌鳥,同時也用鳴聲來吸引雌鳥。這時的雌鳥也常鳴叫,叫聲好像母雞的“咯,咯”聲。營巢於草叢、灌木叢、蘆葦、竹林以及攀緣植物等處,巢距地面的高度為1-5m。巢由細枝、草莖、草葉等構成,有時只用其中的一種材料。巢的結構較為粗糙,形狀為球形,開口於側面的上方,孵卵的親鳥的尾羽常常露在巢的外邊。每窩產卵3-5枚。卵的顏色為白色,有時有淡黃色的光澤,但在孵化時很快消退。雄鳥雌鳥輪流孵卵。出殼後不能行走,大約一個星期左右能站立。

亞種分化

拉丁學名中文名命名者及年代
Centropus sinensis anonymus
褐翅鴉鵑菲律賓亞種
Stresemann, 1913
Centropus sinensis bubutus
褐翅鴉鵑爪哇亞種
Horsfield, 1821
Centropus sinensis intermedius
褐翅鴉鵑雲南亞種
Hume, 1873
Centropus sinensis kangeangensis
褐翅鴉鵑康吉島亞種
Vorderman, 1893
Centropus sinensis parroti
褐翅鴉鵑印度亞種
Stresemann, 1913
Centropus sinensis sinensis
褐翅鴉鵑指名亞種
Stephens, 1815
(以上內容來自:)

種群現狀

褐翅鴉鵑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km2,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危物種。

保護級別

褐翅鴉鵑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褐翅鴉鵑已列入中國國家林業部、農業部1989年1月14日發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Ⅱ級保護動物。
褐翅鴉鵑已列入1996年生效的《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易危(NT)。

瀕危原因

1、褐翅鴉鵑是中國的重要經濟鳥類資源。19世紀50-60年代,由於在廣東、廣西等地每年對此鳥的獵捕量過度,多達數十萬隻,導致生態環境被破壞,野外種群數量也因此銳減。
2、中醫傳統理認為褐色鴉鵑具有的高醫用價值,導致中國各地組織專業隊伍捕捉,使野外數量銳減,處於瀕危狀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