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虛助氣飲

補虛助氣飲,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一三〇。主治諸癰疽疏轉後。

基本介紹

  •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〇
  • 主治:諸癰疽疏轉後
組成,用法,主治,附註,

組成

黃芪(銼)二兩,人參、白茯苓(去黑皮)、甘草(炙,銼)、五味子、芎藭、獨活(去蘆頭)、桂(去粗皮)、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麥門冬(去心,焙)、當歸(切,焙)、杏仁(去皮尖雙仁,炒黃)、熟乾地黃(焙)各一兩半。

用法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加生薑三片,大棗二枚(去核),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主治

諸癰疽疏轉後。

附註

附方 黃芪茯苓湯
組成:黃芪、麥門冬各42g,生薑56g,五味子28g,川芎、茯苓、桂心各28g,大棗20枚。
功用:養陰益氣,托里透膿。
主治:癰疽潰後,膿血太多,托里除虛熱。
出處:《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